学业困难期刊参考文章内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592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困难期刊参考文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业困难期刊参考文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业困难期刊参考文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业困难期刊参考文章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业困难期刊参考文章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业困难期刊参考文章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困难期刊参考文章内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困生学困生”学业预警爱心援助工作机制探析学业预警爱心援助工作机制探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由于受过渡时期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无庸讳言我们正面临着高校学风普遍滑坡这一前进过程中伴生的问题。2005 年 5 月16 日,作为对高校学风存在严重问题的回应,教育部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召开“全国高校学风建设会议” 。会议期间,包括清华等国内一流大学在内的 90 多所参会高校达成共识并联合发出倡议:要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不久,教育部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并在有关章程中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职责任务。2006 年 5 月 23 日,教育部下属的“学风建设委员会”

2、正式成立,前任部长周济和李卫红副部长都郑重地出席成立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据媒体透露,2005 年云南农业大学 132 名学生因学分不够被学校劝退;同年西华大学 48名学生被“勒令退学”;2006 年 10 月 8 号,西安邮电学院向 336 名学生发出劝退令。在高校学习期间没有完成正常学业的学生,就个案而言,并非今后就一定不能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但从普遍意义上说,无疑是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成倍增长,但相对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生培养仍然具有严进宽出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高校还有学生荒废学

3、业而中途退学,这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思考,都必须引起高校、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但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人才的总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促进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高等教育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最重要的一条路径,若高校学风状况普遍滑坡,学生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高校中许多学生学习成绩达不到最低的及格要求,进而向社会输出大量不合格的“产品”,这不但会导致公众对我国高等教育乃至社会产生强烈的不满,而且还会给国家的教育投资带来很大损失,增加人力

4、资源开发的成本,影响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发展进程。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利用最适宜学习的大好时光来奠定人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基础,却由于种种原因荒废学业而被迫退学或者到该毕业时连文凭都不能获得,这对学生个人来讲不但明显地影响其未来的就业,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负面影响伴其终生;而对含辛茹苦的家长来说,无疑在精神上是一次重大的磨难,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及其身心健康,整个家庭也将因此而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1.规范学业预警爱心援助工作流程。所谓学业预警爱心援助,就是要着力抓住学生学业出现问题的苗头和倾向,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和帮教,而不能等到学生已面临退学危机了才来挽救。为此,不论是何种原

5、因,学生一旦有一门课亮起红灯,我们就应将其视作需要给与特别关注和帮教的对象。在构建学业预警爱心援助工作机制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确定学业面临困境需要实施援助帮教的对象,建立学业预警爱心援助工作档案,以便针对每位“学困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跟踪帮教。该学业预警爱心援助档案,除了“学困生”的基本信息以外,应该包括学业落后的原因分析、拟采取的帮教措施、前后学期学业情况对比和工作效果分析以及下一步帮教措施的调整设想等;其次,要落实对重点对象承担相应的援助帮教责任的教师和学生干部,制定和落实有效的针对性帮教措施;最后,要对援助帮教工作进行过程管理,及时掌握和回馈有关信息,调整帮

6、教形式和方法,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交流帮教工作的进展情况,研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与计划。2.发挥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协同、互动作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各系统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学生工作系统与教学工作系统这两个作业群体的工作情况,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这就要求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建立积极互动的协同关系,形成一套规范的互动工作流程,使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在互动过程中形成 1+12 的合力,以此推动“学困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为此,在院、系这个层面应该构建并实施以下几个环环相扣的管理制度:(1)开学通报情况制。即在每学期开课前,院系教学秘书向班主任提供各班所开课

7、程和任课教师的有关信息;各班班主任则将本班“学困生”的有关情况向任课教师通报,以便任课教师在有效地组织整体教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困生”有效地学习。(2)课堂签到点名制。 “学困生”之所以学业上出现较严重的问题,很多都存在因沉迷网络游戏等原因而随意旷课的现象,所以,通过签到点名制,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到课情况,任课教师才能及时与班主任协同配合,对旷课的学生进行行为矫正。(3)日常沟通反馈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可能随时会发现一些影响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在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建立并实行一种随时交流和反馈信息的沟通制度,将会有力推动对“学困生”

8、实施及时而有效的帮教。(4)期末互动评估报告制。互动评估是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就是否主动沟通信息和积极协同配合等问题而进行的双向评估。院系有关领导应将评估结果及时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通报,以期促进互动机制的形成和下一周期工作的改进。以上管理制度只有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才能促进学生工作系统与教学工作系统的教师形成有效的互动,及时发现需要予以特别关注的“学困生”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对那些需要予以特别关爱的“学困生”进行及时的帮教和援助。3.针对个体差异解决思想心理问题。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作为涉世未深的年轻群体,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感知最为敏锐。因此,大学生不但在政治信仰、理想

9、信念、价值取向、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许多困扰,而且还面临着来自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使得他们对一些问题在思想上经常处于波动起伏的状态,进而影响学习,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因此,高校在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应该特别强调:承担帮教“学困生”任务的老师,须针对各类“学困生”不同的思想问题,以与“学困生”个别沟通教育的形式为主,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大学学习阶段是青年学生面临困惑相对集中的阶段,他们处于与父母亲人的心理断乳期,在学业、人际关系及感情等诸多方面独自承载着困扰和压力,以致他们在心理上经常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正

10、常学习。这在导致该类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多门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同时,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和教师要针对这类学生的问题,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困惑,主动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干预和辅导援助,防范学生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患的产生,帮助他们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地投入学习。4.落实多样化的督导帮助措施。对“学困生”实施爱心援助在具体的帮教形式和措施上,根据不同学科、年级和具体学生的个性特征,应该采取多样化、灵活有效的工作模式,如建立并鼓励“学困生”加入班级共同成长小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与“学困生”一对一或二加一的辅导和帮助、班主任

11、经常性的谈话引导和敦促、与家长保持沟通以形成教育合力等等。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应该报告给每位学生的家长;学期初对学业预警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新档,实施动态的跟踪帮教和援助管理。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困生”,应该给予重点的援助、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承担帮教任务的教师则应增加与这些学生的谈话次数,及时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当前,“学困生”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普遍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学业的完成,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如果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能够真正

12、做到“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学校到院、系直至班级建立起一套严密完整的学业预警爱心援助工作体系;从各级领导、管理者到任课教师,从辅导员、班主任到学生干部,大家都给予“学困生”多一份关心和帮助,对“学困生”形成一套有效的爱心援助工作机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都能及时给予教育和劝导,不但因学业荒废而被退学的学生数量会大幅减少,而且高等院校学风滑坡的状况也必将得到显著的改善。大学生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新探大学生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新探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学风建设都以“班级制”为主体,但随着学分制的推行与完善,“班级制”正逐步被打破,加上思想政治进公寓工作的逐渐深入,学生宿舍逐渐成为学

13、校的“细胞” 。因此,适应形势、转变观念,以学生宿舍为重点,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已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亚文化系统,其内容与形式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同时,宿舍文化和寝室文化也以自己的优势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大大缩短学生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通过与室友进行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学会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宿舍文化作为独特的群体文化,使大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能够使学生增强客观认识能力,完善自我批评

14、、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不同学生通过互相间知识的交流与传递,其产生的智慧的火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水平,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形势下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高等教育形势下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其一,学习目的功利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用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目的,特别是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功利化倾向愈发明显。对普通教育课程、人文素质课程,甚至是一些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表现冷淡;对未来职业没有明显作用或作用不能马上显现的课程,缺乏学习动力;对就业有利的课程却趋之若鹜

15、,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计算机、英语等实用的工具性课程上,导致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学习不成体系,出现专业课程大面积不及格现象。其二,学习态度不端正。相对于中学教育教师在学习上起“主导”作用而言,大学教育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相对充裕,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安排学习时间,一些学生缺乏统筹安排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长远目标,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温习,热衷于各类社团活动,导致大量宝贵时间在浮躁忙乱中度过。一些学生缺乏自制力,意志消沉,学习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无意志,上课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缺课、逃课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学习本身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一方面,科学知识是一个严

16、密的系统,人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新材料的学习要建立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适当的观念,这些观念提供同新知识符合相联系的可能性” !(;而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更是一个经过充分论证的内在逻辑性很强的体系,每一门课程都是这个严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先修课程更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理工科专业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在一些自认为用处不大的课程学习中的逃学、不守纪律等不良的学习习性,会影响那些自认为是有用的课程学习的态度、习惯。结果是,想学的课程不会学,因为先修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是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因为不良的学习习性使然。最后,只好得过且过。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着大学专业学习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教育目标与学习能力之间有差距。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与传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业务规格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学业,从而产生厌学、怕学的心理障碍。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能力状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可接受点。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只有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被他们接受,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