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进展2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0584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技术进展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消毒技术进展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消毒技术进展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消毒技术进展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消毒技术进展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技术进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技术进展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技术进展 2.txt 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 强的基本,就是微笑。 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消毒技术进展 -发布时间: 2008-3-10 9:40:02 浏览次数: 719 刘育京消毒与灭菌是人类和病原微生物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各国对其研究和发展均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至今已成为预防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毒技术不仅随科学的进步不断得到发展,而且为保证新的高效而复杂的技术得到正确使用,又促进了有关管理制度的完善化。现将近年来有关消毒基本概念和有关技术的发展简介如下。1 基本概念111 消毒与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

2、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使达无害化的处理。根据消毒的要求,可分为 3 档: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2fection) 指将包括细菌芽胞的各种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清除,使达无害化的处理(不需达灭菌水平) ;中水平消毒(intermediate level disinfection) 指将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 、多数病毒、多数真菌杀灭或清除使达无害化的处理,但不一定需杀灭细菌芽胞;低水平消毒(low level disinfection) 指杀灭或清除多数细菌繁殖体以及某些病毒和真菌的处理,但不依赖其杀灭或清除抗力强的微生物,如结核杆菌和细菌芽胞。灭菌( ster

3、ization) 是指将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达到无菌程度,称为灭菌。灭菌是最彻底的消毒,可以杀灭或消除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112 消毒对象的分级 为便于制定医院中各种器材、设备等对象的消毒方法,按其对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分为 3 级:11211 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 使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或血管系统,具有高度致感染危险性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心导管、植入物等。此类器材应灭菌后使用。我国规定此类物品使用时必须无菌,因此在进行化学处理时必须使用高效消毒剂。11212 半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使用时需接触未破损黏膜或皮肤的器材。此类物品

4、除细菌芽胞外,不得有任何微生物存在(完整的黏膜一般可抵抗芽胞的感染,但对其他微生物,如结核杆菌和病毒等敏感) 。如麻醉和呼吸疗法器材、某些内窥镜、子宫颈隔膜环等。一般做高水平消毒即可,必要时进行灭菌,以提供较高的安全性。有的半危险性物品,如皮肤无损伤病人用过的水疗盆、体温表等,用中效消毒剂(如酚类、碘伏和含氯消毒剂) 杀灭结核杆菌、其他细菌繁殖体、多数病毒和真菌即可,不需杀灭芽胞。此类物品消毒后,不得用自来水冲洗,否则可造成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或军团杆菌的污染。我国规定,接触完整黏膜的物品,其污染菌量不应超过 20 cfu/ g (或 20 cfu/ 100cm2 ,colony formin u

5、nit ,cfu 菌落形成单位,此处为细菌落数) ;接触完整皮肤的物品, 其污染菌量不应超过 200 cfu/ g (或 200 cfu/100cm2) ,两者均不得检出致病菌。11213 非危险性物品( noncritical items) 只接触未损伤皮肤,不接触黏膜的物品。完整的皮肤对多数微生物是有效的防护屏障,故一般只需用低效消毒剂处理。如便盆、血压计、拐杖、床栏、被单、床边柜、食物器皿等。在对医疗和护理器材消毒时有两种例外,一是传染病人用过的器材均应进行消毒,二是严格防护性隔离病人拟用的器材均需灭菌。113 微生物抗力的排序 为便于消毒工作的进行,往往将病原微生物对杀菌因子的抗力分为

6、若干级以作为选择消毒方法的依据。过去,在致病微生物中多以细菌芽胞的抗力最强,分枝杆菌其次,细菌繁殖体最弱;病毒的抵抗力中以乙型肝炎最强等等。但根据近年来对微生物抗力的研究,微生物对化学因子抗力的排序依次为:朊病毒(克雅氏病病原体) 、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 、分枝杆菌(结核杆菌) 、无脂病毒或小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真菌(发癣菌属) 、细菌繁殖体(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含脂病毒或中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其中,抗力最强的不再是细菌芽胞,而是最小的朊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力由病毒中最强的变为最弱的;病毒的抗力由单一组别分为抗力差别较大的无脂病毒和含脂

7、病毒两大组。由此在选择消毒剂时,应根据这些新的排序加以考虑。现将有关几种特殊微生物抗力的情况简述于下。11311 含脂病毒和非含脂病毒 含脂病毒( lipidvirus) 又称亲脂性病毒(lipophilic virus) ,有类脂质包膜(envelope) ,易吸附于类脂质,如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对消毒剂,特别是亲脂性消毒剂(如季铵盐类、酚类、醇类等) 抗力较弱。非含脂病毒( nonlipid virus)又称亲水性病毒(hydrophilic virus) ,无类脂质包膜,不易吸附于类脂质,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此类病毒对亲脂性消毒剂抗力较强。上述两类病毒对亲水性

8、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等) 的耐受性相似。11312 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中的主要致病菌是结核杆菌,但我国近年其他分枝杆菌感染亦有多次报告,某些医院甚至有龟分枝杆菌感染流行的发生。分枝杆菌对化学消毒剂的耐受性较其他细菌繁殖体强。2 %戊二醛对其有杀灭作用,但所需时间较长,需作用 2060 min。过去认为醇类和酚类为可杀灭分枝杆菌的典型中效消毒剂,酚类消毒剂杀灭结核杆菌的效果较醇类强,原认为低效消毒剂三氯羟基二苯醚(t richlor2hy2droxydiphenyl2ether) 对结核杆菌的杀灭作用却与醇类和碘伏相同。11313 乙型肝炎病毒 人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具有类脂质包膜,

9、为含脂病毒,不能分离培养,对其抗力的研究极难广泛展开,并一直认为其对杀灭因子的耐受力远强于其他病毒。自 70 年代建立用黑猩猩测定HBV 灭活效果的感染试验后,多人用该法进行了热与消毒剂对 HBV 作用的试验,并证明该病毒较易被灭活,符合含脂病毒抗力的规律。黑猩猩感染试验对 HBV 的感染力固然可获得准确的结果,但因限于条件,无法用于消毒效果的常规检验和监测。为此,我国在检验、监测和在消毒药械的鉴定中,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抗原性的破坏试验为准。抗原性破坏试验操作较为方便,但所获有效剂量的结果较黑猩猩感染试验法大,此为其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美国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协会(APIC) 在其

10、颁布的APIC 感染控制实用指南中,HBV 被列为对化学因子耐受力最低组中,但处理 HBV 阳性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仍建议采用高水平消毒处理以保安全。113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2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又称艾滋病病毒,是医院感染预防的主要对象之一。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美国卫生医疗工作者中,1996 年即有 114 人职业性感染本病。其中,以护士感染发病最多(29 人) ,其次临床检验科技师(16 人) ,第三位是护理员(12人) 。该病毒对杀菌因子抵抗力低,消毒处理容易,见表 1 。表 1 常用杀菌因子对 HIV 污染物消

11、毒使用的剂量杀菌因子剂量热 80 ,72 h紫外线 15 W 灯管,距 10 cm 处照射 8 min含氯消毒剂含有效氯 5005 000 mg/ L 溶液, 10 30 min碘伏含有效碘 50100 mg/ L 溶液,1030 min乙醇 65 %75 %溶液,510 min过氧化氢 3 %溶液,1030 min二醛 2 %溶液,2030 min甲醛 5 %8 %溶液,2030 min煤酚皂溶液 1 %3 %溶液,1030 min季铵盐类 0. 1 %0. 2 %溶液,30 min 以上11315 朊病毒(prion) 为无核酸结构,但在宿主细胞内增殖感染性蛋白质。该类病原体侵犯中枢神经组

12、织,可引发慢性退行性脑组织病变。除对动物、家畜中可引起多种疾病外, 在人类可引起克雅氏病(Creutzfeldt2J akob disease ,CJD) 、库鲁病( Kuru) 、GSS病( Gerstmann2St raussler2Scheinker disease ,GSS) 、致死性家族遗传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 和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 疯牛病) 等。疯牛病患者的脑、硬脑膜、脑垂体、脊髓、眼、胸腺、扁桃体的传染性最强,其他如肾、肾上腺、肺、肝、脾、胰脏、淋巴样组织、淋巴、大的

13、周围神经、血、胎盘、白血球、脐带血、脑脊髓液和初乳等亦可带有朊病毒。目前所知,对朊病毒的灭活只有 3 种方法效果较好,一为长时间的压力蒸汽处理;二为用次氯酸钠或氢氧化纳溶液浸泡;三为先后以氢氧化钠与压力蒸汽处理,见表 2 。朊病毒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很强,因其在人群中传播的危害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故未将其作为常规消毒与灭菌中必须考虑的对象。表 2 朊病毒灭活方法灭活方法说明132 (下排气) ,30 min 用于处理污染物品; 121 ,120 min 仅有部分效果(102. 9)134138 (预真空) ,18 min用于处理危险性器材与半危险性器材浸泡于 l mol/ L 氢氧化纳溶液内作用

14、1h 压力蒸汽 121 ,60 min用于处理危险性器材与半危险性器材, l mol/ L 氢氧化纳具腐独性浸泡于 l mol/ L 氢氧化纳溶液作用15 min ,或含 8. 25 %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作用 30 min用于处理非危险性表面(如病理解剖台表面和地面)2 物理消毒与灭菌物理消毒与灭菌常为工作中的首选方法,发展较快。近年,除对干热灭菌、压力蒸汽灭菌、电离辐射灭菌、紫外线消毒、红外线消毒、过滤除菌等加以改进外,更发展了微波、等离子体和强光脉冲照射等消毒与灭菌技术。211 微波 可使物质中偶极子(如水分子) 产生高频运动,从而将存在的微生物杀灭。由于该法兼有热和其他效应,故其杀菌作

15、用与红外线加热方法相比,具有作用温度低,所需时间短等优点,见表 3 。我国在对微波杀菌性能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已分别开发出医用可对手术器械包进行灭菌和牙钻消毒的装置。表 3 微波与红外线消毒方法的比较项目 微波照射 红外线照射作用温度 6 mm ,长度31 cm) ,以及多芯电导线和光导纤维的处理,但不适用于纺织物和液体。213 强光脉冲波技术(purebright technology) 由PurePulse 技术公司开发。用相当于地面日光 20 000倍强度的白色光线作短暂的脉冲式照(氙气灯) ,达消毒目的。所用光线中含紫外线 25 % ,可见光 45 % ,红外光 30 %;每一脉冲持续时

16、间为 200300s ,每秒闪烁照射 1 2 0 次。细菌经数次闪烁照射,当功率为1. 5 J / cm2 时,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减少 107 以上;功率为 4. 0 J / cm2 时,对枯草杆菌芽胞亦可达上述杀灭效果。可用于包装外表面、空气和水的处理。3 化学消毒近年化学消毒研究进展的重点是寻找对环境无害而作用快速的消毒剂。文献报导较多的是过氧化物,其中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气体灭菌法更受瞩目。311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增加到 100 % ,可杀灭细菌芽孢,并无残留毒性,因此受到重视。二氧化氯杀菌作用较过氧化氢强,不仅可直接用化学药物反应产生,而且还有二氧化氯电解发生器,从而既可使用溶液亦可使用气体进行消毒和灭菌。3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