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0564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08-2020 年)一、前言*市委、市政府提出“彰显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得到了省委汪洋书记的高度评价,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为我县建设生态经济坚定了信心。生态经济建设与绿色崛起理念相同,目标一致,一脉相承,生态经济建设是推进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核心内容。制订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目的,正是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思想,确立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目标,理清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方向和重点,持续、有序、高效地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推进“绿色崛起” ,实现科学发展,推动山区又好又快跨越式

2、发展。制订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基础上来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满足人类需求能力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扩大,包括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的改善;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指控制人口和实现人的发展以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包括建立和谐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保护生物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对环境的保护和改良,特别包括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自然资源基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特别包括资源节约利用。制订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科学发

3、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制订,最核心的是要在统筹基础上,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制订山区县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国家、?省、*市及山区县的相关规划,主要包括:?省东西北振兴计划(2006-2010) 、 ?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山区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 、 山区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等。并参照山区县的相关规划,如山区县环境保护规划 、 山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 山区

4、县林业发展规划 、 山区县交通发展规划 、 山区县矿业发展规划 、山区县旅游发展规划等。二、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经济的发展,须建立在一定的资源、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基础之上。山区县发展生态经济,既有其有利的因素,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生态,改进环境质量,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根本出路。(一)地理位置山区县位于?省东北部,为武夷山脉西南端延伸部分。东邻蕉岭,南毗梅县、兴宁,西与江西省寻乌县相连,北与福建省武平县接壤,鸡鸣三省,地理位置特殊。境内山重水复,为韩江上游支流发源地之一。206 国道横穿南北,扼*、赣州之咽喉,控粤东、闽南之

5、要冲。县城大柘镇,位于东经 1155,北纬 2425,陆路距省会广州市 443 公里,距*市 42 公里。全县地域面积 1381 平方公里,辖 12 镇、136 个行政村、7 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25.6 万。(二)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山区山峦重叠,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北陡南缓,局部亦有东陡西缓,属侵蚀构造地形。山地山地 山区县境的山地的分布范围大致以大柘镇为界,大柘镇以北至仁居河以南和黄畲河以北至闽赣两省交界处,为中低山陡坡地形,一般海拨 500-1000 米,少数大于 1000米,北高 200500 米,有的 400800 米。地形切割较深,多为羊背形山脊,地势险峻,陂陡谷深,山谷成“v”

6、型。局部亦有切割较浅的缓坡平脊地形。全县有山地丘陵面积167.36 万亩,占总面积 80.8%。为武夷山脉延伸部分。丘陵丘陵 丘陵地形分布于大柘镇以南和仁居河与黄畲河之间往东延至差干一带为低山丘陵,一般海拨 250500 米,比高小于 200 米,山坡角约 1530 度,山顶稍尖,山脊明显,残积物不甚发育。部分丘陵海拨小于 250 米,比高 100 米以下,山坡平缓(坡度小于 15 度) ,无明显的分成岭,是县内经济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其余山脊圆滑的馒头山,残积物发育。盆地盆地 县内盆地不甚发育,按地形条件划分多为山间盆地,面积仅有几平方公里至数十平方公里。从北往南有仁居一差干盆地、黄畲盆地、东

7、石一大柘盆地、中行盆地、石正盆地、长田盆地等。按地质构造划分多为断陷盆地。盆地面积共 386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27%。其中以仁居一差干盆地、石正盆地、长田盆地较为发育。这些盆地可耕面积较大、土壤较深厚、肥沃,灌溉较方便,是县内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也是人群较集中居住之地,几乎所有镇政府的驻地都在大大小小的盆地中。2、气候山区县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度的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冬长,秋春短,雨热同季,干冷同期,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风力小,霜期短,适应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春季春季 南部地区(以大柘镇为代表)从 3 月中旬开始至 5 月上旬结束,持续时间 55 天,北部

8、地区(以仁居为代表)从 3 月下旬中期开始至 6 月上旬初结束。夏季夏季 南部地区从 5 月中旬开始至 10 月上旬中期结束,持续时间 153 天;北部地区初夏日为 6 月上旬初。结束时间为 9 月下旬初。秋季秋季 南部地区从 10 月中旬开始至 12 月上旬结束,持续时间 62 天;北部地区 9 月下旬入秋,11 月底结束。冬季冬季 南部地区从 12 月中旬开始至 3 月上旬结束,持续时间 95 天;北部地区从 12 月上旬入冬至 3 月下旬后结束。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和洪涝,此外还有干旱和寒害。(三)资源基础1、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 198.9 万亩,占*市总面积的 8.3%。耕地

9、面积 15.68 万亩,占总面积7.87%。山地面积 155.52 万亩,占总面积 78.19%。水域面积 3.46 万亩。占总面积 1.73%。交通用地 3560 亩,占总面积 0.18%。城乡建筑、居民点、工矿用地 10 万亩,占总面积5.07%。其他用地 13.8 万亩,占总面积 6.9%。在山地总面积中,林地 143.2 万亩,占山地面积 85.6%;草地 3.53 万亩。占总面积 1.77%;荒山、荒地 10.7 万亩,占总面积 5.38%。在耕地总面积中,水旱田 13.37 万亩。在水域总面积中,养殖水面积 1.24 万亩。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旱地多分散在山坡和沿河两岸。2、水资

10、源山区县集雨面积大,按比例计算属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均拥有水量 5236 立方米,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数值(全国人均 2700 立方米,全省平均 3595 立方米) ,属水资源较丰富的县。全县有 20 多条较大溪流,分别汇入差干河、柚树河、石正河 3 条主要河流。全县水力资源总计理论发电蕴藏量为 5.93 万千瓦,可开发量为 4.26 万千瓦。其中柚树河集雨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55%,水力蕴藏量最大,达 3.22 万千瓦,占 40%;石正河上游建有富石水库(中型) ,控制集雨面积 53 平方公里,全流域水力资源蕴藏量为 3325 千瓦。3、矿产资源山区境内蕴藏有多种矿产资源,建国前,铁矿、钨矿

11、、煤矿已有部分人工开采,建国后,经地质部门勘查,矿产品种众多,但藏量丰富的不多。金属:金属:铁、铀、钨、铅、锌、锡、铜、钼、钴、铋、锰矿等。非金属:非金属:煤、石英石、陶瓷土、耐火石、粘土、花岗石、石灰石,磷、萤石、钾长石、珍珠岩、高岭土、水晶石、泥炭土、云母矿等。4、植被山区地处亚热带南缘,属中亚热带阔叶林区。因人为的破坏,天然阔叶林面积逐步减少,被人工造的马尾松林、杉林构成的针叶林所代替。由于局部地形、气候的差异,植被分布特点略有差异。山区县为常年温暖叶林地带的常绿楮类照叶林小区。典型植被类型有:常绿针叶林、灌木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草坡。植被情况为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明显,可分为四

12、个林带:土地灌木草甸带,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地区;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8001000 米地区;照叶林带,分布在海拔 500800 米地区;用材林经济林带,分布在500 米以下地区。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5、旅游资源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山水钟灵毓秀,人文历史悠久,民俗风情独特。北部有国家3A 级风景名胜区五指石,有“丹霞地貌盆景”之美誉,山上奇花异草、古木参天、涧深谷幽,山上的石林寺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南部有“南台山省级森林公园” ,南台山雄伟峻峭,正面如雄狮伏地,侧面如抑天卧佛,护佑山区;中部有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原始森林、珍禽异兽、湖光山色,是现代难得的人间净土。(四)生态环境

13、1、水质水质总体良好,特别是作为水源地的黄田水库和柚树河上游自来水水源保护区均为 I类水质,其他地区石窟河、石正河水质也多在 II 类以上,只有城市内河段、特别是下游水质相对较差,COD 等指标超标,少数地区水质为劣 V 类,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较差、水体受有机物污染严重,目前正在建设县级污水处理厂,这一状况可望在近期得到改变。2、空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达到二级标准。(五)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水土保持和矿山开发问题山区县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非金属矿产。已发现的矿种有铜、钨、金、银、铅锌、铁、铀、钼、稀土、石灰石、煤、叶腊石、高岭土、花岗岩、

14、辉绿岩、闪长岩、钾长石、砖瓦用粘土、石英砂、矿泉水等 20 余种。探明储量的有铜、钨、铅锌、铁、铀、金、银、稀土、高岭土、花岗岩等。其中大型矿床有水泥用灰岩、花岗岩,中型矿床有东石尖山铁矿、石正煤矿等。但从总体来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铁矿、稀土矿开采荒料率普遍较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同时,对前期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没有及时保护、补救与恢复。特别是矿山开采时遗弃的废土、废渣随意倾倒,造成水土流失,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矿山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滞后,对山区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造成影响。山区县森林覆盖率为 73.5%。森林主要特点:林种单一,防护林比重小,中幼林面积大。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

15、阔叶林,存量不大, (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山区)分布较多的是次生群落和人工造林。全区森林植被在地形、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林带:土地灌木草甸带,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地区;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 8001000 米地区;照叶林带,分布在海拔 500800 米地区;用林经济林带,分布在 500 米以下地区。由山区森林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山区的森林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山区矿产资源也多集中于山地丘陵地带,在开采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原有森林植被破坏。因此,在矿山规划和开采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周边森林植被生态恢复工作。2、中小企业和农业较大程度污染水体问题山区县部分镇木材加

16、工业发达,如差干、大柘等;东石镇小炼铁产业化程度较高,加上水洗矿点多,水体污染比较严重;仁居镇稀土开采造成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全县各镇均未建立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同时由于劳动力大量从农业中移出和经济性因素,城乡居民和家畜粪便已很少回田使用,田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有这些导致严重的分散性的面源污染,造成一些地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下降。特别是县城南湖接纳了整个县城建成区及部分工业区的污水,水质长期在劣类。这些水向东排至黄田河,势必对柚树河水系沿岸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对中小企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仍是山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3、生态示范城镇和生态工业区建设问题山区县处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之中,在迅速城镇化过程和农村居民点改造和扩大的过程中,大量的民间投资不断投向居民点的建设,多片政府引导投资的开发区也不断扩大。这些建设有的已纳入规范的规划中,但仍有少部分处于无序的自发状态。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