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联合国教育周伟翼百家争鸣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0484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联合国教育周伟翼百家争鸣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联合国教育周伟翼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联合国教育周伟翼百家争鸣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联合国教育周伟翼百家争鸣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联合国教育周伟翼百家争鸣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联合国教育周伟翼百家争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联合国教育周伟翼百家争鸣(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百家争鸣周 伟 翼联 合 国 际 教 育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单元线索: 一: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3课 宋明理学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孔林 孔子及其家族专用 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 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山东 曲阜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论语 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 豚 tn 乳

2、猪 。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阳货:春秋时(鲁定公)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 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社会局面(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诸侯士大夫崛起,周王室衰微 政治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经济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文化根因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纲目纲要)。”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论语颜渊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请

3、回答:根据材料一总结孔子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仁 、礼。儒家学说: 儒家学说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 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材料二:材料二:75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宣称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宣称: :如果人类要如果人类要 在在2121世纪生存下去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就必须回到25002500年前年前, ,去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吸取孔子的智慧。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诺贝尔得主的话?怎样理解诺贝尔得主的话?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爱民思想,实行宽松的政策。和谐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本课考试说明:孔子

4、、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1 、儒家“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 2 、儒家提倡“孝” “诚信” 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的教育教学思想: 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 极作用。高考考向发掘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材料三: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 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 曰:“野哉,由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注:仲由,字子路) 论

5、语 子路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材料解析: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等级关系朱熹引申: “三纲五常”中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主专制,君权至上,维护封建统治。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知能拓展:认识孔子的政治主张的另一面:仁:道德自觉礼:维护等级制度评价历史人物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时代性原则;阶级性原则。 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崇尚“礼乐”和“仁义 ”,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 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6、;百家争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 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怎样认识自己?孔子认为自己是“圣人”吗?“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论语 述而“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 子罕时代责任意识;一生善于学习;积极传播思想。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孔子的教育思想与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与贡献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编纂编纂“ “六经六经” ”。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孟子 离娄上: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尧舜 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 梁惠王上:“施仁政于民,省刑

7、罚,薄税敛”。根据上述材料总结孟子的政治主张。“仁政”思想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孟子 尽心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 乎丘民而为天子。”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民贵君轻”的观点。古代民本思想 前提承认等级,维护统治。现代民主思想倡导人人平等,人民主权。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先秦儒学集大成者荀子 荀子 王霸:“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 哀公: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亦覆舟”。荀子“仁”的思想;民本思想。稷下学宫 祭酒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

8、的形成;百家争鸣荀子 大略:“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 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 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宣导“隆礼重法”,“礼”是其思想的 核心。儒学自孔子立,以孟子和荀子完善 、形成儒学的体系。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孔子对此提出“ 为国以礼”拯救乱世。继克己复礼,追忆往昔 的孔子而起的孟子进一步将“礼”转化为心之 一德,希望统治者仁心仁德。荀子赋予“礼”新的内涵。荀子将“礼”作 为制度设计的核心,全面恢复礼制的权威性 ,促进儒学制度化。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 刘涛礼论与王制史学新观: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

9、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荀子 天论 荀子的认识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区分开来 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 时代性与阶级性: 春秋 孔子:恢复西周礼制没落奴隶主阶级利益 战国 荀子:利用改造自然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荀子所构建的思想体系是以孔子儒学思 想为正统,并对先秦诸子学说进行了有鉴 别的批判和吸收。进而构建了以其以“礼法 ”为主干的思想体系。厦门大学 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学派代表人

10、 物历史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仁”和“礼”;提出“德治”; 教育贡 献:全面发展,编纂六经等孟子战国提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战国“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学习 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 家老子春秋道为世界根本;无为,辩证法思想; 小国寡民。老子(道德经)庄子战国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法 家韩非子战国变变法;严刑峻法,奖励耕战,主张张 中央集权权建立中国专专制主义义政 治 墨家墨子战国兼爱爱、非攻、节节用、逻辑逻辑 学课堂小结: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概念解析: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流派相互批驳、吸收、融合的局

11、面 。三百年跨世纪大辩论百家争鸣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 深远。 二: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及其兼容 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三:儒家思想得以形成和发展,后来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本课考试说明: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夏夏商商西周西周东周东周秦秦汉汉春秋春秋战国战国西汉西汉东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隋唐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北宋北宋南宋南宋宋宋元元明明清清百家百家 争鸣争鸣儒学儒学 成为成为 正统正统程朱程朱 理学理学 陆王陆王 心学心学对传对传 统儒统儒 学的学的 批判批判 继承继承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 先秦产生和初步发展; 秦朝沉重打击; 汉朝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