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254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水乡龙舟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长兴洪桥逸夫中学 沈华南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把非物质遗产的水乡龙舟作为美术教育资源走入课堂。令美育之根起于乡土,源于身边,让学生沐浴在祖辈创造的艺术之光里。在美术课堂上,弘扬水乡龙文化,传递水乡龙精神,让水乡龙舟文化继承发扬光大。关键词关键词 水乡 龙舟 美术课堂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成为目前国际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因应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

2、。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日益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利用。我们的美术课堂不应该对本土优秀的美术资源熟识无睹,应该大胆探索,引领学生亲近身边的带有土味的艺术品。洪桥逸夫中学位于太湖之滨的洪桥镇,湖河星罗棋布,自古以来就有端午画龙舟、赛龙舟、喝龙王酒的传统。随着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加重视。我镇的文化站还多次出外演出,弘扬水乡龙文化,传递水乡龙精神。赛龙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龙舟竞渡之后的文化背景、人文精神,积极探讨龙舟制作的方法特点,从而加深对本土文

3、化的理解,加强热爱家乡的情感。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 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龙舟上体现出来水乡人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富有本地特色的龙舟这一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2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贯彻实施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给城市与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发展的新契机。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审

4、美素质,诱发审美创造潜能;探索乡土审美文化对学生审美的促进作用;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丰富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研究。2.乡土美术能为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现在农村的学生,虽自小长在乡下,伴随他们长大的往往是一些工业化生产的玩具,或者也有由父母带着去博物馆参观一些艺术作品的机会,但这些是与生活相隔离的,他们缺乏与自然广泛接触的机会。龙舟这一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品,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学生对朴素自然的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三研究方法步骤(一) 研究方法1

5、:谈话引导法。2:问卷收集。3;查阅文献。4 分析整理法 5:实践制作(二)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 年 10 月) 准备阶段:调查学生的美术现状,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指导。第二阶段(2007 年 11 月2008 年 9 月)具体实施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计划,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2007 年 11 月2007 年 12 月,总结前阶段工作经验,制定研究方案,不断反思,收集案例。2、2008 年 1 月2008 年 5 月,根据方案,进行实践研究并不断总结;对照研究目标,调整研究方案。3、2008 年 6 月20

6、08 年 9 月,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再次实施。第三阶段(2008 年 10 月)总结鉴定阶段。3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研究报告、论文、案例、课堂教学实录集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写出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指导。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调查研究水乡龙舟的起源、发展。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教科书,把美术学习的范畴扩展到地方乃至更大的区域。为探讨、制作龙舟,在本期中特设置了龙舟我们的骄傲单元课题,课前组织分赴自己各自不同的村庄,进行调查研究本村历史上龙舟制作、划龙舟的情况,以及尚在的龙舟实物、会制作龙舟的艺人。并将资

7、料以照片、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予以整理归纳,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教师给以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估,整理,提炼出学生搜集资料中有益的部分。组织部分学生赴镇文化馆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将馆方历年的有关龙舟的资料纳入本单元的资料合成开发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亲临艺术品发生的现场、人事,锻炼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龙舟的制作学习,向民间艺人学习,掌握基本的表现手法。本课题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展示龙舟制作的方法,特别邀请了本镇各村扎龙舟的老艺人。把龙舟的制作从头至尾地予以直观的展示。并把龙舟制作制作成视频,在多个班级的学习中进行展示播放。让学生很具体直观地了解了制作方法。在初步了解了龙舟制作的方

8、法后,引导学生来尝试制作。制作分设计图稿、材料准备、定好框架、修饰美化几个工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经受了很大的考验。“先选定一只小巧灵活的农船,在船上用竹篾扎龙头,配有龙眼、龙舌、龙珠;龙头前安有龙太子或观音娘娘;船舱上搭平顶帽棚,配以彩旗花朵;船沿以布或绸遮拦,后稍高竖杏黄旗一面,上书楚国遗风及村名。课堂上的龙舟是缩小的袖珍龙舟,我们用薄的板材或者抗折强度大的卡纸4进行制作,再用彩纸用绘、刻、卷、撕等手法做出彩旗,用水粉颜料涂上船身上漂亮的图案。一些龙舟的细节就不做了,主要的骨架及大体的美化装饰,能体现出龙舟的姿态、彩旗飘飘的精神即可。3.本地龙舟与其他地方的不同,通过比较,深入理解

9、本地的民俗民风,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引发自豪感。“早在原始社会,长兴便属吴越氏部落,先民们就以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凡小孩出生,必绣龙纹身。因是水乡,家家枕河,户户临水,河多路少,船就成了必须的交通工具。先民们出于对龙的崇拜,将其形象绘于船身,于是就出现了龙船的雏形。到得战国末期,吴国日趋强盛,疆域不断扩大,终跟楚国接壤,吴楚文化开始碰撞交融,楚地为凭吊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的迎龙船活动就顺理成章的传入长兴,传入洪桥。就象任何外来文化一旦传入华夏,国人皆不屑简单地照搬照抄,从形式到内容无不加以改良,使其于本国的实际相适应一样,自从楚国的龙舟沿着曲曲弯弯的河道,不远万里划入长兴,长兴人就将着手将它

10、改造同化成为不同于其它地方的颇具长兴特色的龙舟。 ”把艺术品的欣赏放置在有比较的文化情景中,可以让学生更强烈地了解自己本土艺术品的特色之处,加深理解。学会比较,才能进行鉴别。结合水乡特有的地理、民风民规,从源头上探究龙舟的文化底蕴。五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表明,本土审美文化在与世界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原始文化与现代文化是相通的,纷繁的现代审美文化的演绎过程与地方本土文化的演绎过程有着必然的相通之处。通过研究实践我们发现利用本土文化实施初中审美教学,让艺术落在实实在在的本土文化的土壤上, 艺术不再显得那么神秘、那么深奥。艺术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村落、乡镇。艺术品的制造者就在熟悉的邻居、

11、街坊、长辈。1、乡土情感审美体验 ,寓美教于德教。5在实施龙舟的调查研究、龙舟文化的剖析过程中,学生在获得审美经验的同时,了解了家乡的历史、风土人情,广泛接触了家乡的勤劳朴实的乡土人物,感受了自己的 乡土文化情怀,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欣赏教育中,学生接触到身边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家乡的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的材料。学生带着流动本地血液德情感来看待本土文化,极大的诱发了他们对自豪感,这是审美情感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健康情感的有效途径。2、乡土人文艺术发现 ,诱发想象创造力。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

12、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龙舟的造型、制作、展现,从湘楚大地到洪桥水乡,不同地域文化带来了其特有的艺术美感。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不同龙舟的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龙舟的身上,有着水乡人古老的神话传说,有着水乡人对龙的精神的解说。通过活动,学生了解身边龙舟的起源,理解文化与艺术的内在关系,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学生能直接与艺术进行对话,了解了艺术活动的本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3、乡土文化的理性开

13、发 增强学生鉴赏能力。对乡土审美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理性梳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审美表达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经过知觉-感受-体验-产生情感-产生共鸣-审美创造来实现审美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乡土审美文化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他们所熟悉但并没有注意过的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

14、,学生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鉴赏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4、整合乡土审美文化 实现审美欣赏生活化利用乡土资源使美术欣赏活动生活化的根本特征是以水乡特有的生活环境、本土文化为基点,以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创造了适合学生熟悉的审美氛围,以美术产生的原始依据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了艺术的本质,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进而能从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实现了美术教育中体6现生活化的特征,实现生活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体验审美美感,帮助学生自我表达,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学习及生活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六实验研究的体会与后续研究设想(一)体会1、龙

15、舟的制作学习和龙舟文化的引入课堂教学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为新课标实施作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探索,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思路。2、龙舟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增强。3、通过课题的实施开展,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激发了研究教材教法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实验中我们都深有体会,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其本功,先进的教学观念、过硬的现代化教学技能,还要有相当全面的知识,相当强的信息情报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二)教学存在的一些困难1、学生课外实践机会少,调查研究的能力还很薄弱。研究中发现,初中学生文化课学习压力大,用于美术课外调查的时间少,调查方法也不够科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差。2、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存在本土的美术资源教师还是发现的少,研究的不多。在课题实施中,教师感觉自己知识不够用,对龙舟的制作的方式方法还不够熟练,导致课堂讲解不得法,课堂示范与学生操作衔接不够到位。在下阶段更要求教师继续提高自己对乡土美术敏锐的观察力,乡土美术引入美术课堂的整改能力。参考文献:钱初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钱初憙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7侯 令著:,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1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