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缩小我国现时的贫富差距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99205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缩小我国现时的贫富差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缩小我国现时的贫富差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缩小我国现时的贫富差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缩小我国现时的贫富差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缩小我国现时的贫富差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缩小我国现时的贫富差距 中文摘要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我国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同时,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正是其中之一。贫富差距作为百姓目前最 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摆在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并在 进一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以及贫富人群之间的差距都存在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民 主法制的制定方面尚有欠缺。贫富差距还引发了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而任 其发展将会出现严重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仍然要依靠政府的决策力量来解决,从根本 上落实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 贫富差距;现状;原因;后果;解决途径我国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

2、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在这一道路上进行着探索,而经济 是任何社会都不能放弃的,所以邓小平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要为国家提供一个物质保 障。贫富差距问题则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据调查,该问题已列百姓所 关心和担心的问题第一位。 一、我国正面临的贫富差距现状 贫富差距是社会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想搞好经济就要创造财富,强调经 济效益和利润,不能靠经济学家的言论发展经济,而是要靠企业家创造利润。但是,创造 利润不代表能将利润分配问题处理好。截至 2007 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 172534 亿元, 财富积累是不少了,问题是,低收入的人口还有不少,农村的收入不仅数额与城市居

3、民有 巨大差距,而且,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明显下降,城乡生活消费的差距近年居然达到 历史最高期。另外,城市低收入人群与高收入人群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下面通过全世界公认的一根标杆“基尼系数”来说明一下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状况。 国际上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表示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0.30.4 之间为“正常” ,超过 0.4 为“警戒” 。一旦基尼系数超过 0.6,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 动乱的危险状态。1978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 0.16,这在全世界几乎都是最低的。中国 1995 年基尼系数

4、为 0.389,而 2005 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基尼系数为 0.47,已经超出警 戒线许多,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全球 127 个国家,只有 27 个拉美和非 洲国家的基尼系数高过中国,同时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至今,更有部分机构统计超过 0.5,即用于不平均收入的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该项“基尼系数”已经给国情 的经济方面打了一个大的折扣。 据统计,2006 年,城镇居民中 20%最高收入组(25410.8 元)是 20%最低收入组 (4567.1 元)的 5.6 倍;农村居民中 20%的最高收入组(8474.8 元)是 20%最低收入组 (1182.5 元)的 7.

5、2 倍。若以城市最高收入组与农村最低收入组比较,更是高逾 20 倍。 2007 年,全国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 2.75,仅为收入最高 的五分之一人口所拥有收入的 4.6。各占总人口 20%的最高和最低收入两大群体,收入 差距已达 33 倍。 由此可见,贫富差距问题在我国已经相当严重,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不能真正实现共同 富裕。二、造成贫富差距的一些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状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人们却对贫富 差距气愤不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这个决定本身没有问题,引进了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指导

6、思想就没有成 功的改革开放,没有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但是如果因此而导致两极分化,那么改革就是 失败的,不能达到最终的共同富裕,反而远离了社会主义的目标。 我认为出现贫富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法制的政治体制,由于政治 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同步进行,使得经济体制改革的幅度越大,步伐越快, 就导 致了腐败分子贪腐的机会越多。 (一) 非法收入的存在: 一些奸商挟款出逃海外,一些高级干部贪污腐败、徇私枉法,造成国家巨大损失,犯 罪金额则是非常巨大;一些执法人员和部门执法犯法,把国家公款转变为个人财产,在群 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一些握有经济权力的官员及其亲属通过非法交易,在一些经济活动

7、中 侵吞、转移和挥霍国家资产,我国国有资产每天流失达 1 亿元之多;一些基层权力部门为 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向农民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和干群关系极 度紧张;一些不法商人放肆的偷税、漏税、逃税、骗税,在短时间内非法暴富。目前,我 国收入消费总额的一半是由 20%的富人占有,但他们对个人所得税的贡献只有 10%。 (二) 农民收入、企业职工工资不能得到成比例提高: 农民只通过简单的劳动,只能生产出低档消费品,不能获得较多利润,没有技术的支 持,没有政府政策的扶持,收入水平只能处于社会最底层,加上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如果再得不到政府的补助,更使得本不富裕的收入雪上加霜。近年

8、来,政府着眼于“三农” 问题,虽然农民生活有显著提高,但比起高收入人群仍然望尘莫及。 另外,则是被认为是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企业职工,由于在企业里没有权力,经常遭遇 克扣工资、被迫下岗等情况,尤其是效益不好的企业。再加上面对越来越高的物价,收入 也只能是维持在温饱水平,根本不能匹及高收入人群。 (三)政府用于医疗卫生支出不足:有调查显示,政府开支中医疗卫生支出和文化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越高,基尼系 数越小。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公共支出主要是通过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降低他们的生活 成本。现在医院、学校成为了公认的高消费场所,经常占到普通居民收入的大半支出,包 括一些不合理收费,尽管政府在这些方面

9、有所补偿,但依旧无法对这一大众群体产生明显 影响。 (四)楼市股市拉大贫富差距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顾严博士通过研究表明穷人与富人在股市中的获益状况。结论为, 股市上涨,对于穷人所持有的货币资产没有大影响,富人则在股市上涨中获得收益;股市 下跌,穷人的货币资产缩水,而富人则能很好的规避风险。 凡此种种原因,都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并使贫富差距在大众心理上进一步放大,从 而造成不良影响。 三、贫富差距引发的公平问题以及其他后果 贫富差别并非都是坏事,保持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对我们的社会是必须的。它既是一种 激励机制,又体现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到“劳动 者的不同待的个人天

10、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的特权,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 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 但当超过某一限度时公平就成为不管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改革等众多方 面的核心问题。不公平太大,引起了底层工人、农民的反抗,就既没有公平也没有效率了。 非法收入的存在,不仅拉大了遵纪守法、勤劳致富者与违规致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而且 更重要的,是损害了社会公正原则,破坏了起码的社会伦理,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 中的威信。此外,非法致富而得不到惩处的示范效益,鼓励着后来者“前赴后继” 。腐败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关键是制度建设滞后,对权力的制衡不力。现在每一 次腐败所获得的经济收

11、益,在腐败者的心理上,总是要大于受到惩治的损失。 如果是像比尔盖茨、袁隆平那样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获得的财富,没有人会去嫉妒 他们,但是有些人贪赃,有些人走私、贩毒,人民就会觉得这样的富有不公平,从而导致 不良的效仿,偷窃、抢劫的事也就屡禁不止了,再严重些就会引发社会动乱。一些基尼系 数超过 0.5 的国家例如南美的阿根廷、智利,不时就会发生动乱,社会秩序不稳定,经济 也就不能健康发展下去。四、经过探讨的可行解决途径 任何一个国家不能通过防缓经济发展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而应当通过一些法制决策 来对待这一问题。一种策略是促进经济增长,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要搞一些刺激生产 的改革,刺激劳动积极性

12、;而另一种是关注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即使失业了也应该有 收入。国家都把刺激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公平的福利机制调节好,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 一矛盾。 党的十七大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 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要调整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 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 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还要注重“调节过高收入”等,逐步扭 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保证和提高低收

13、入者的收入。 另外,通过公正教育改善人们的生存状态,使低收入者有机会加入到高收入职业的竞 争中去;通过调节税收政策,提高对高收入人群纳税的比重;通过推动发展私有经济,增 大就业机会;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这些都可以起到缩小差距的作用。经济发展是必须的,但要控制贫富差距在一个适当程度上,保证社会财富公平地掌握 在大多数人手中,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有序持续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参考文献1瞭望2008 年 2 月第 67 期 59 页 2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年增刊第 171 页 3特区经济2007 年 09 期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 22 页 5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6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年第 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