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语素契合法的妙用

上传人:luoxia****01818 文档编号:4599016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语素契合法的妙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语素契合法的妙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语素契合法的妙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语素契合法的妙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2015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逻辑填空之语素契合法的妙用行测答题技巧: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类题目是很多同学心头的痛,往往做题时间不够,好不容易排除了两个选项,剩下两个选项只能靠蒙,而蒙题没有依据,便会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一种快速好用的行测猜题方法语素契合法,借助这个方法同学们可以迅速便捷地找出正确答案。我们先来看下这道真题,借此来分析如何利用语素契合法解题。【例 1】元代的方回,论诗颇有眼力,而对朱熹的诗却抬举过分,事出反常。这里除了有乡里私心的原因之外,很可能与方“秽德彰闻

2、,依托道学”的隐曲有关,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含,势必_,再如,中国古代文论的作者,常常自己就兼作家身份,“文章得失寸心知”,发而为论,时有取长补短或_的隐衷。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退维谷 才短思塞B.随波逐流 博采众长C.进退失据 扬长避短D.骑虎难下 避实就虚【中公解析】:材料中关键点在于“取长补短”和“或”,因此第二空应和“取长补短”一词相近,C 项与此意相近,且有“长”、“短”两个语素与材料相同,根据语素契合优先选的法则,且第一空“进退失据”代入题干也符合题意,因此选择 C 项。深度分析:这道题的难点在于涉及到了不易理解的内容,实际上“秽德彰闻,依托道学”这些词语或句子

3、读不懂也不会影响做题。根据题干“乡里私心、心存依附”可知,第一空强调的是前面产生的结果,四个选项代入均可,无法排除,但是我们知道这里面强调的是文人评论的不客观;再看第二空,“发而为论”告诉我们文人的论述存在问题,即取长补短,由“或者”一词可知,前后表达的意思应相近,即只关注优势忽略劣势,只有“扬长避短”符合此意。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再来看下面一道真题。【例 2】微博实时,便捷,与旅游“在路上”的状态_。微博提供“社会加媒体”平台,用户乐于在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荐。旅游属于体验型服务,即时消费型产品,人们在消费前往往会_别人的评价,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

4、的一项是( )A.一拍即合 搜索B.殊途同归 借鉴C.不谋而合 参考D.相辅相成 听取【中公解析】:读完材料,尾句提到“两者再次找到契合点”,说明前面已经有契合的地方,选项 A、C 都有“合”这一相同语素,且意思与我们分析的一致,优先锁定这两项,根据语言习惯,第二个空应用“参考”与“评价”搭配,故正确选项为 C。深度分析:如果大家没能根据上面最为简洁的思路解题,也不要紧,中公教育专家详细来分析这道题。首先提出微博与旅游的状态有一致的地方,接着详细解释微博的特点、旅游的特征,再次说明二者是契合的。第一空应填与“契合”一词一致的词语,从语义上分析,四个选项不好选,只有 D 项相辅相成(两2 版权所

5、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扶助,缺一不可)与“契合”的意思不符,其它选项无法轻松排除,但是大家再来看选项会发现,A、C 项都有一个“合”字与材料的“契合”匹配,后面就容易选择了。因此,这道题的关键是要能找到这样一个“契合点”,利用语素契合优先选的法则做题,轻松找到答案。根据例题的讲解,我们来一次实战练习。【例 3】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_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逸闻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资料的极端_,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

6、项是( )A.街谈巷议 晦涩 B.耳熟能详 隐秘C.司空见惯 分散 D.妇孺皆知 匮乏【例 4】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滑奸巨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滑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_,及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_,何如不为以养吾生。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弩之末 为而无效 B.强弩之末 苦心孤诣C.聪明之害 苦心孤诣 D.聪明之害 为而无效答案确定了吗?下面我们看一下利用上述方法是如何快速锁定正确答案的。例 3【中公解析】语意分析找到材料关

7、键点“散见于.”,C 项第二空的“分散”与其契合,第一空代入题干合适,因此选择 C 项。例 4【中公解析】此题的关键点,第一空与前文的“聪明”一词契合,第二空与后文的“不为”契合,综合起来选择 D 项。看解析会发现上述两道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非常简洁,但很多同学觉得考试时间那么短,一分钟怎么能读完那么长的句子,怎么能找到相对应的语素,这种想法完全低估了我们已有的语言天赋。有效利用我们已有的天赋来理解语意,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掌握语素契合法,建立相同语素的敏感性,便可以做到快速猜题。以上是对逻辑填空题目中快速猜题方法语素契合法的分析。同学们在准备逻辑填空的过程中还要夯实基础,牢固掌握逻辑填空题的基本做题方法,即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们积极备考,有效复习,顺利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