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98789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1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P4(一)学生。 (二)教师。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媒体。 (五)教学环境。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2007、2008)P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P12(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差异性。四.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2006、2007、2008、卷二)P15(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二)前运算阶段(27 岁)

2、(2007)P15。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2007、2008)P16。1.多维思维。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2.思维的可逆性。这是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3.去自我中心。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4.具体逻辑推理。这一阶段的儿童虽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五.人格的发展阶段 P18(一)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岁) 。(二)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 。(三)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 。(四)勤

3、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 。(五)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 。六.自我意识的发展(2007、2010)P20(一)生理自我。 (二)社会自我。 (三)心理自我。七.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2010)P2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因而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二)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三)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八.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4、(2005、2009)P23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理解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一)场独立与场依存(2005)P24。1.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2.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二)沉思型与冲动型。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

5、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 (三)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而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教育心理学2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九.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卷一)P27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6、,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更应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十.学习的心理实质 P29(一)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十一.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2005)P32(一)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二)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三)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四)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五)态

7、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分类的一种简缩,它集中于学习的更高水平,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十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2007、2009)P34(一)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二)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三

8、)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十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P39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

9、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取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二)教学观: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十四.意义学习的条件(2008)P41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一)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

10、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二)从主观条件来看: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教育心理学3十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P4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一)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

11、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三)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十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P47(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

12、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的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二)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十七

13、.需要层次理论(2009)P49(一)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级的需要。(二)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三)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

14、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十八.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2005)P53(一)学习动机的培养(2005、2006)P53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2)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的激发(2005、2008、卷一、卷三)P55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

15、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

16、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007)P57。教育心理学4(1)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2)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3)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十九.什么是学习迁移(卷一)P59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二十.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2007)P62(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经验类化说。4.关系转换说。(二)现代的迁移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二十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2005、2010)P65(一)相似性。相似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