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564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体制选择和体制改革让文化灵魂驱动中国让文化灵魂驱动中国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不断改革与探索、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入,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十分艰巨的工程,面临复杂的环境,带有相当大的探索性。选择什么样的目标,从何处着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而今天在国家日益繁荣的基础上,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文化现象,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文化体制选择和改革。我们拿什么样的而精神纽带把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的人民联系在一起?要回答着个问题,就让我们先回顾历史,看看文化选

2、择之路吧。尽管 19 世纪初西方基督教传教士的东来并未使中国出现文化选择的问题,但在鸦片战争之后,情形却大不一样了。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其变革之剧烈实为五千年中华文明所绝无仅有,而文化选择所经历的时间之长、面临的难度之大、形成者规模之壮观,更属罕见。自鸦片战争以来的 170 年中,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跌宕起伏,中国的文化选择始终没有停息,始终饱含着舍弃与保留、拒绝与接纳、批判与重构的矛盾情结。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大解放,使中国文化选择的纷争进入前所未有的历史激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论争、融合、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热望、冲击、反思、失落和重新振作,使思想文化的选择在大浪淘沙中炼狱轮回、不断前行

3、。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失败的文化选择,直至上世纪 80 年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到今天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在历史的选择中,两种文化传统日益凸显:一是几千年来深藏于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二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文化新传统。这两种传统的融合,推动着当代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形成,推动着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借鉴和交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多样化,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在当今的“文化战略时代” ,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和城市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甚至把文化发展战略作为社会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那么,文化战略主要解决

4、什么问题?应该说,文化战略要解决的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文化选择、文化道路、文化归宿问题。这个问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始终是学界的重要关切点。因为,文化选择如同政治选择、经济选择一样,会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文化选择可能比政治选择、经济选择更长久、更深刻、更艰难。政治变革、经济变革的成功,对文化变革会有重大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选择的问题就完全解决了。文化选择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成时期的主要人物如摩西、穆罕默德、孔子这样的人的性格。 ” 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的文化,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

5、于其形成时期的主流文化,也就是说,儒释道无疑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尽管罗素对中国文化有许多褒奖,但也指出了许多不足,并认为中国人在文化选择上应当采用一种综合的方法, “即保持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点,并采用我们西方的优点” 。但在文化实践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选择的最大纠葛。1904 年,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严厉抨击中国传统文化;而在 1920 年,他又在欧游心影录中高度赞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选择之难,由此可见一斑。直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文化建设经验,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新的宏伟战略目标。可以说,坚持中国特色社

6、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对中国近代以来“文化选择”问题的根本回答,是实现中华文化现代化的伟大征途。这条道路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文化选择的探索指明了方向。今天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文化目标: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

7、义文化签过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也许我们之前还不是很确定,我们的文化之路该怎么选择,选择了之后该怎么改革,达到什么目标。而十八大报告给我们的强烈信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那么,我们要什么样的精神纽带把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的人民联系在一起呢?创新型文化,与张岱年先生主张的“综合创新”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张岱年先生是探索中国文化重建和复兴之路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文化综合创新”范式,超越了文化选择上的单向度走向和单极立场,坚持文化体系的可拆分性和文化要素的可选择性,提倡文化“优选法” ,把“综合”与“创新”的统一视为文化的生命动力。创新型文化,既不是传统文化的重复循环、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

8、也不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扬弃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利弊选择和大胆开拓。创新型文化的实质是价值创新,是价值取向、价值内涵、价值坐标、价值表达的改造和更换。智慧型文化,任何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必然是充满智慧的文化。一种文化,如果能与万物之道相合,则必然以普适性的智慧为主导。智慧与对规律的认识是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与历史上高举的“科学”旗帜一脉相承。但也不完全相同,因为在“五四”时期,“科学”主要是指新思想、新文化,实际上是指“西学” ,而“智慧”则内涵更丰富,既包括西方科学,也包括传统文化(儒释道法墨)中的一切符合社会历史规律的优秀成分,当然, “智慧”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应

9、包括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集中体现为人的理性。智慧型文化是弘扬大道的文化,是崇尚知识和技术的文化,是重视人才、培育人才的文化。最后,我们有时候会想,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文化繁荣?力量型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发展应具有自强不息的血性或进取性。在我们看来,只有融合了这种文化价值,才是真正健全和具有比拼力的文化。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并历经多次政治、文化危机而不倒,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这种血性的、自强不息的、勤奋的、艰苦卓绝的文化追求及其影响有着内在的关联。老师之前说的,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错误的。学生觉得有点绝对,在政治选择道路上没有绝对的错误与正确。在世界的历史上,那些曾经经得起考验的真理论述也有可能在过后的某一天被推翻。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在一个时代背景,一个选择,也许下一个阶段中,这个选择只是不太适应当下的体制了。单在文化上来说,我们的世界一直在进步的,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是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的。在全球化的思想冲击下,我们的文化,思想,想要真正“走出去” ,成为我们国家的门面,不仅要保持精华和特色,也要让世界认同与普及。不管是中文也好,英语也好,只要在世界普及了,就是一种成功的语言。同老师一样,我平时也对佛家故事很感兴趣,但是,佛家修行讲究的是看慧根的,佛缘佛缘,也请老师珍爱自己的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