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重点-12年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8563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重点-12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业课重点-12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业课重点-12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业课重点-12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业课重点-12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课重点-12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课重点-12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园林绿化专业-专业课考试重点 1.城市气候特点:气温较高、空气湿度低并多雾、云多降雨多、形成城市风、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日照持续时间较少。2.建筑方位和组合:东面一天数小时,约下午 3 时后为并庇荫地,光照不大,不会有过量情况,光柔和适宜植物生长。南面全天几乎都有直射光,反射光也多,墙面辐射热也大加上背风,温度高,生长季节长,适于喜光和暖地的边 缘 树种。西面与东面相反,上午以前庇荫,下午西晒,光照时间短但强度大,变化剧烈,适选耐躁热,不怕日灼 的树 种,不太适宜植物生长。北面背阴,漫反射光为主,适选用耐旱耐阴的树种。 3.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空气质量方面;温度方面;水分方面;光照方

2、面;声音方面。 4.植物对空气质量方面: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树种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不同,阔叶树吸收 co2 能力强于针叶树;2)分泌杀菌素植物能分泌杀菌素如桉树、肉桂、柠檬等含有芳香油,具有杀菌能力;具有杀灭真 菌、细菌、原生动物的能力的主要植物:侧柏 圆柏 雪松 广玉兰 刺槐 槐 杨 柳 臭椿 栾树及一些蔷薇属植物。3)吸收有毒气体植物的叶片可以吸收解毒或赋予体内减少空气中的毒物量,旱柳、臭椿、水蜡、 卫矛、 花曲柳、忍冬具有较强的吸毒能力和较强的抗性,可吸收 SO2;还依据吸毒力较强而抗性较强的标准筛选认 为 上述树种净化氯气较好;对于其他毒物,泡桐、梧桐、大叶黄杨、女贞垂柳有不同程度吸

3、氟能力,柑橘类可吸收 较多的氟化物而不受侵害。4)阻滞尘埃树冠大而浓密,叶面多毛而粗糙以及分泌油脂的树木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如榆树、朴树。 5.植物保护环境: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园林中应选用植物树冠厚大,根系深广,密闭度强,截留雨量能力强,耐 阴性强而生长稳定和能形成富于吸水性落叶层树种(柳、槭水杉、云杉、园柏、夹竹桃、胡枝子、紫穗槐) ;土石易 流失塌陷冲沟处宜选用根系发达、萌蘖性强、生长迅速、不易生病虫害的树种(旱柳、侧柏、白檀、沙棘、紫穗槐、 胡枝子、紫藤、南蛇藤、葛藤)2)防风固沙为了防止风沙而种植防护林带时,选择树种应注意选择抗风力强、生长 快且生长期长而寿命亦长的树种,树冠最好呈尖塔

4、型或圆柱形而叶片较小的树种东北北防风树常为杨柳榆桑白蜡、紫 穗槐柽柳,南方种马尾松、黑松、假槟榔、木麻黄。3)其他防护作用,防火树种苏铁、银杏、榕属、棕榈、女贞、 山茶;抗放射性污染树种酸木树,栎属,落叶树林净化放射性污染能力与速度高于常绿针叶林;多雪地区用树木形成 防雪林保护公路、铁路、居民区;热带海洋地带于浅海泥潭种植红树做防护林;沿海地区可种植防海潮风的林带防盐 风侵袭。4)检测大气污染对二氧化硫检测、地衣杏月季翠菊雪松油松;对氟氟化物检测的玉簪、桃杏李月季翠菊雪 松;对氯氯化物检测的石榴桃苹果落叶松油松;对臭氧、光学气体检测的菠菜莴苣字数葡萄;对汞用女贞;对乙烯用 棉花;对铵用向日葵。

5、 6.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的色彩美(花色类、叶色类、果色类、干色类) 、芳香美、姿态美、风韵美 7.花色类:红色系花:海棠、桃杏梅、樱花、蔷薇、玫瑰、月季石榴;黄色系花:迎春、连翘、桂花、黄刺玫、棣棠。蓝色系花:紫藤、紫丁香、木兰、木槿、泡桐;白色系花:茉莉、白丁香、白蔷薇、白碧桃、刺槐、白花夹竹 桃。 8.叶色类:绿色类:深浓绿色-油松、雪松、园柏、青杄、侧柏;浅淡绿色:水杉、落叶松、七叶树、鹅掌楸、玉兰。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春色叶树-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臭椿、五角枫呈红色,黄连木呈紫红 色。新叶有色类-南方暖热地区,许多常绿树不限于季节只要发出新叶就会有美丽色彩宛若

6、开花的效果,如铁力木。 秋色叶类:呈红色或紫红色-鸡爪槭、五角枫、地锦、黄栌、柿子、南天竹;呈黄或黄褐色-银杏、白蜡、加杨、 栾树、榆树、槐树、白桦。 常色叶类:全年树冠均为异色,呈紫色-紫叶小檗、紫叶李;呈黄色金叶鸡爪槭、金叶圆柏;常年有斑点花纹的 金心黄杨、变叶木、银边黄杨。 双色叶类:叶背与叶表颜色显著不同,银白杨、胡颓子、栓皮栎,青紫木。 斑色叶类:变叶木、桃叶珊瑚,金心、金边、银心、银边。 9.果色类:红色:山楂、樱桃、石榴、金银木;黄色:银杏、杏、柚、佛手;蓝紫色:葡萄、李子、蓝莓、桂花;黑 色:女贞、君迁子、鼠李金银花;白色:红瑞木、雪果、花楸。 10.干色类:紫色:紫竹;红褐色

7、:马尾松、山桃;黄色:金竹、黄桦;灰褐色:大多数树;绿色:青桐、竹;斑驳 色:木瓜、黄金嵌碧玉竹、白色或灰色:白皮松、白桦、白杨树、悬铃木。 11.芳香美:清香=茉莉,甜香=桂花、含笑,浓香=白兰、栀子、丁香,淡香=玉兰,幽香=树兰。 12.姿态美:塔形、圆柱形、圆球形、棕榈形、下垂形、雕琢形、风致形、倒卵形、盘伞形。13.风韵美:内容美、形象美,为树木除了姿态、色彩美之外的抽象美,多为历史形成传统,如四季常青松柏类、潇 洒虚心的竹子、文雅高尚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是树木人格化。 14.园林树木生产功能:果品类(水果类干果类)油料类(食用油料工业用油料)香料类、淀粉类(食用和工业) 、饮 料类、纤

8、维类(编织、造纸、纺织、绳索)栓皮类、鞣类染料类、树液树脂类、药用类、寄生树类、野菜、饲料、肥 料类、蜜源类、素原料类。 15.环境:树木生活的地面和空间成为环境,任何物质都不能离开环境而单独存在。 16.生态学特性:树木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对该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17.生境:植物具体生存的环境。在环境因子中,对树木生活直接、间接作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18.植物的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 、土壤因子、地形地势因子、生物因子及人类活动等。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的对植物生活属于必须的,即没有他们存在,就不能生存的要素。 19.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生态因子

9、相互紧密联系着,综合其作用,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因子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 不同程度的变化。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影响温度、湿度因子的变化。 20.主导因子:所有生态因子都是树木生活所必需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其中必有 1-2 个是起主导作用的,这就是主 导因子,树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主导因子不是不变的。 21.生态因子不可替代性和可调节性:任何一个生态因子都不能由另一个生态因子代替,但是在一定情况下,某一因 子在量上有所不足时,可以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得到调剂,并仍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但是这种调剂是有限制的。22.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对于树木的不同发育阶段所引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如短日照

10、是导致落叶树木 秋季落叶的主导因子。 23.生态福: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各种树木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这个限 度就会引起生长不适或死亡。 24.温周期:气温的日变化中,接近日出时有最低温度,在 15 时-16 时有最高值,一日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 “日较差”或“气温昼夜变幅” ,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的适应性称为“温周期”表现为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植 物开花结果。 25.生长期积温:植物在生长其中高于某温度数值以上的昼夜平均温度的总和。积温可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 26.有效积温:植物开始生长活动的某一时间段内的温度总值,S=(T-To)n,温带 To

11、生物学零度 5,亚热带带 To10, 热带地区 To18。活动积温:物理零度。 27.水分因子起主导作用形成植物生态类型:旱生植物(少浆植物或硬叶旱生植物:柽柳、黄杨防止水分蒸发叶面 有蜡质或角质层;多浆植物或肉质植物:景天、百合、龙舌兰科深根,贮水,防蒸发;冷声植物或干矮生植物:伏地 桧类和石楠科低矮丛生植物、旱生少浆。中生植物(大多数植物都是其中也有耐寒性强油松、侧柏,耐水湿桑树、 紫穗槐,但仍以中生环境为最佳环境)湿生植物(阳性湿生植物:沼泽化草垫、河湖沿岸的鸢尾、水杉、半枝莲; 阴性湿生植物蕨类、海芋及多种附生植物)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的植物,通气组织发达所以能在水中成活,挺水 植物:

12、芦苇、香蒲;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半浮水型根生于水下泥中叶面花浮在水上睡莲、荷花;全 浮水型植物体完全飘浮水面凤眼莲、浮萍、满江红)沉睡植物完全沉在水下(金鱼藻、苦草) 28.水分的其他形态:雪、冰雹、雨凇雾凇、雾 29.日照长短对植物的影响:长日照植物植物-在开花前需要有一段时期每日光照时数大于 14H 的临界时数;短日照 植物在开花钱需要一段时期每日的光照少于 12H 的临界时数;中日照植物只有在昼夜长短时数近于相等时才能 开花的植物。中间型植物对光照与黑暗长短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发育成熟均能开花。 30.光强与植物类型:喜光植物全日照下生长良好不能忍受隐蔽落叶松属、松属、杨属、柳

13、属;耐荫植物较弱光 照条件下比全日照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人参三七秋海棠属;中性植物-在充足阳光下生长最好,也有一定耐阴性, 在高温干湿是在全日照下生长受抑制,中性偏阳植物榆属、樱花、枫杨,中性稍耐阴槐树、圆柏、珍珠梅属、元宝枫, 中性耐荫力强云杉、棣棠、杜鹃花、忍冬。 31.空气中对植物起得主要作用的成分:O2 和 CO2 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作用。N2 只有固氮生物和蓝绿藻可吸 收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而后才能被高等植物吸收利用。 32.植物群体: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群体。自然群体(植物群落):生长在一定地区内,并适于该区域环境综合因子的 许多互有影响的植物个体所组成,它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和外

14、貌,以历史的发展而演变。 栽培群体:是完全由人类的 栽培活动创造的,它的发生、发展总规律虽然与自然群体相同,但是它的形成与发展的具体过程、方向和结果,都受 人的栽培管理活动所支配。33.植物自然群落的组成成分:群体是有不同的植物种类组成,但各种类在数量上并不均等,群体中数量最多或者数 量并不最懂但所占面积最大的种类称为“优势种” ,优势种可是一种或一种以上,是本群体的主导者对群体影响最大。34.群体特征:优势种的生活型;种植密度;种类的多寡;色相;季相;植物生活期长短;群体分层现象;层片。 35.植物群落与人工栽培群落的概念与区别:一个植物群体应被视为该地区各种条件密切相关的植物整体,他的发

15、生、发展过程与该地区的环境因子、各种植物本身的习性以及各植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等综合影响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栽培群体是完全由人类的栽培活动创造的,他的发生发展总规律虽与自然群体相同,但她的形成与发展的具体过程、 方向和结果,都受人类的栽培管理活动支配。人工栽培的植物群体结构都是模拟自然群体结构配置的,城市园林绿 地中的各种树丛、防护林、林荫道、绿篱以及苗圃中的苗木,公园中的花坛花径草坪都是栽培群体。 36.树种调查:只对当地的树木种类、生境、生长状况、绿化效果和功能等方面做综合调查,能够为树种规划提供最 基本的科学依据,是做好树种规划的基础,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 37

16、.树种规划:是对城市园林绿化所用树种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根据各类园林绿地需要,在书中调查的基础上,按 比例选择一批适应当地自然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树种。树种规划包括对城市重点树种和其他树种的规 划,主要内容首先要提出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名单,最终提出各种园林用途树种名单,区分主次确定树种比例乔 灌比 7:3,常绿落叶比,速生慢生比,阔叶针叶比编制城市绿化应用植物名录配套制定苗圃建设、育苗生产和科 研规划。 38.园林树种规划方法:调查研究;确定骨干树种;制定主要树种比例;树种规划文字编制(前言、自然地理 条件、概述绿化现状、树种调查、树种规划;附表(古树名木调查表、树种调查表、草坪地被植物调查统计) 39.配置的基本手法: 要体现设计意图满足功能需要,选用树种符合社会、经济、生态三大三大效益综合考虑; 要满足其生态学要求;要体现色彩季相的变化和形体变化,园林空间内树木配植的形体变化只要结合地形,用乔灌 木以不同组合形式,形成虚实、疏密、高矮、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