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毛的散文创作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598329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三毛的散文创作(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1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论三毛的散文创作指 导 老 师 :徐珊学 生 姓 名 :张桂琴学 号 :001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写 作 批 次 :2013 春本科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2原 创 承 诺 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张桂琴_ 日期:2013 年 11 月 5 日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3目 录

2、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导言绪论)6一、语言特色 7二、真挚感情 9三、纪实色彩 12四、结语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词 19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4摘要本文浅探了三毛的散文创作,主要讨论了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从下面三方面做了分析,语言特色真挚感情纪实色彩。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关键词: 创作 形式 语言特色 真挚感情 纪实色彩 定格 永久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5AbstractThis arti

3、cle shallow ground the SAN MAOs prose creation, mainly discusses its artistic form.The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o do the analysis, Language FeaturesSincere feelingsDocumentary Color. A unique as the worlds legendary life, the creation of Taiwan writer SAN MAO is not only things that

4、 lifes most beautiful, the most poetic frames, and makes her life across the long march, through the rolling the world of mortals, in readers expectation horizon permanent literary existence.Keywords: creative work format Language features Sincere feelings Documentary color freeze-frame permanent 华南

5、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6导言导言在三毛四十八年的生命当中,她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一个个的传奇。在世俗商业占领大众文化市场的今天,三毛的兴趣只在于创造美的境界,并顽强坚守着艺术的本体地位。她的散文并不求其深刻,但却能让读者清楚地看到其在融入与展开语言的方式上所折射出的朴素幽雅的美。这样一个有着天涯情怀的女子,在人生的旅程中,在她挚爱的写作事业里,用她短暂而美丽的生命,完成了一次真情的回归!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7论三毛的散文创作一 语言特色她的散文通俗浅显.,三毛生动形象的散文语言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她将成语、古典诗词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信笔化入自己的语言,使得其散文语言的格调俗中

6、透雅,而聪明活泼的个性,表现于散文语言便是俏语喜人,将强烈的情感融合于意境之中,是三毛散文语言抒情性的别具一格之处,富含哲理的散文语言是三毛对人生体验和思索的结晶.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考察三毛散文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自然、清新、朴素,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三毛散文的这种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不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融,而且融合了现代精神。三毛,她的一生是惨淡坎坷的,可她的作品却从不会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相反却清新自然,活泼风趣,秀丽典雅,这与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三毛的散文,自然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所以,朴素自然是三毛散文语言最

7、重要的审美特征.,她的语言“讲真话,写真情,绘实景” 。三毛散文朴素自然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其性格相关,三毛个性洒脱坦荡,率真任性,我行我素,是个富有个性而骨子里又很叛逆的作家,独特的性格影响着她的创作。三毛笔下的生活是一个从没有人写出来的世界,她以自己浪漫而又悲怆的爱情生活和奇异艰辛的流浪生涯为题材,努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情感性是任何审美活动的第一品性,没有情感就不称其为审美活动。文学作品语言的情感性不是指一般地带点直抒胸臆的那种感情色彩,而是要求文学作品语言在总体上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描写现实的物理世界,更要抒写人的情感世界。 ”三毛散文语言读来亲切,自然,宛如与老

8、友促膝长谈,使我们在自然美的体验中深深地陶醉与感动. 三毛散文自然朴素的审美特征也与散文文体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散文是最讲究真实的文体,要求作家抒写真实的感受,讲真话,写真景,抒真情。 “与散文文体所包含的自由因素相联系的就是语言的特点,生命的自然本真状态是朴实的”,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倾听自己的声音,强调真诚无伪的生命状态是自足的,不是能用修饰的语言来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8表达的,真实的语言可以不讲究遣词造句上的华美,可以不讲究语言形式上的音乐性,相反,通过平实的语言来 展现人的自然,本真状态,可以产生无穷的魅力。三毛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所以她选择散文作为抒写真情的主要

9、载体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她的散文善于揭示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她的一篇篇极为坦诚的独白成为内心情感的率真纪实,获得了朴素自然的审美魅力,三毛散文朴素自然的审美特征也是其吸取传统审美观念的产物,朴素自然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在“道” ,道的本性是朴素无为的。庄子认为朴素之美是无物与之相争的,是大美,是最高的美。东晋诗人陶渊明继承了这样的审美思想, 桃花源记构建的桃源世界是“抱朴含真”的世界。到了宋代的苏轼,他对老庄朴素自然的理论作了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 “受庄子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审美思想的影响,苏轼积极倡导艺术创造“随物赋形”的原则,强调依顺自然之理,自由地展示事物的本来

10、面目。从老庄发端,经过汉魏盛唐发展到今天,朴素自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当牢固的审美观念。三毛在创作中继承了前人的审美观念,将朴素自然的审美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散文语言之中。三毛散文语言的另外一个审美特征便是优美典雅。三毛不仅熟悉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戏曲小说,还深受托尔斯泰,泰戈尔,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家的影响,文学修养很高.她能在散文语言中巧妙地化用古典名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有些语言经过历代文人的反复使用,字词本身就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化用古典语言,可以丰富词句的内涵,使语言变得优美典雅。 “雅与俗” ,从字面上讲一个指优美高雅,一个指平凡通俗。 “俗与雅” ,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

11、鸿沟,而是相辅相成的。要俗中出雅,雅中含俗,有雅有俗。俗是下里巴人,雅是阳春白雪,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下里巴人也可变为阳春白雪,化俗为雅关键在于一个化字。诗句的引用,从三毛散文的题目中就可见一斑了,如“相逢何必曾相识,似曾相识燕归来” , “梦里花落知多少,梦里不知身是客”等等。三毛不仅直接引用名句,更为奇妙的是她善于将名句略加改动,融入自己的语言,使散文内容与这些名句意境融合得天衣无缝,也使三毛的散文于平白朴实中透溢出优雅的韵味。三毛就是这样,在写作中总喜欢引经据典,增加其文章的优美典雅的审美趣味;但她的这种引用不是呆板地重复,她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造新意,给语言赋予新的生命力,呈现自己特有的

12、一种典雅。 三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9毛酷爱读书,而书籍都不知不觉化作了她的灵魂和思想,深深地植根在身体里,表现在散文语言上,便是三毛不仅能使用,活用成语和诗句,而且能纯熟地化用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使得语言散发出浓浓的书香,非常文雅,比如去美餐时,她不说,哇,菜来了,而说啊!幸福的青鸟来了。这只青鸟原来是象征主义戏剧家梅特林克笔下象征幸福的那一只,看到一个美丽的村庄,她会感慨:避秦的人,原来在这里啊这句话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了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遐思。三毛执着于对散文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双重建构的努力,在语言的运用上讲究天然的韵味和整体的韵律。踏遍万水千山,三毛动情描绘着异国都市的情调,还有

13、那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她从不刻意于一种风格或技巧,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又蕴含无限,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在三毛四十八年的生命当中,她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一个个的传奇。她的作品曾经刮起了一股“三毛”旋风,让无数热爱生活的人都在仰望她。同时与琼瑶金庸的作品一起,在 20 世纪 80 年代,推动了通俗文学在中国大陆的复兴。探讨这一特殊的文学写作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二 真挚感情三毛作品的魅力根源于一个“情”字,她是一位在散文领域内处理人情感的诗人。 “人生苦短,不喜平淡。 ”逃学、苦恋、远走高飞、沙漠中美妙的爱情以及最后自断生命,她大喜大悲、有笑有泪,她很流浪,

14、也活得很精彩;她在寻找心灵的故乡。三毛的作品充满使人一愣一惊继之一喜的传奇性;三毛自身充满奇特而动人的神秘性;她的真性真情,是动人而美丽的。虽然三毛以“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有一句话说得好:活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活着;死后,只有好人活着。作家的生命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永恒。三毛的散文作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她倾注一颗博大的爱心关注一切普通人的命运,饱含深情的描写他们的不幸与痛苦;也在长时间的流浪和自我精神的放逐中体验一种自由的心境和质朴的人性的美丽,表现个体的精神、心灵状态,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笔尖总是蘸满感情,并带着作为女性作家所特

15、有的温柔亲切、华南师范 2013 届本科论文10委婉细腻。 一,三毛笔下的“情”的多样性 (1)亲情, 背影一文中,三毛把父母步行去看荷西墓地以及母亲买菜归来艰难独行的背影,作为抒情的突破口,字字融注了父母对女婿的哀悼和对女儿的痛惜,句句饱含了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 “我”看着“在风里,水雾里,独行的母亲”的背影,不仅发出了心灵的感慨:“守望的天使啊!你们万里迢迢的飞去了北非,原来冥冥中又去保护了我,你们那双老硬的翅膀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明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 ”这种袒露真情实感的抒情,体现出一种真挚的美,常常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中国父母对子女那份无法言说的深情,在三毛的笔下表现得浓郁而酣畅。而在背影里,作者更把父母步行去看荷西墓地以及母亲买菜归来艰难独行的背影,作为抒情的突破口,字字融注了父母对女婿的哀悼和对女儿的痛惜,句句饱含了女儿对父母的感恩和亲情。这种袒露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