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97894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教材问题化答案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用课本的原话,不同颜色的笔,不同的序号,独立思考组织答案1、概述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作品,观点,影响。答:(1)儒家:春秋,孔子,述而不作,整理诗 书 礼易 乐 春秋 ,思想主要保存在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中战国,孟子,荀子荀子(2)道家:春秋,老子, 道德经战国,庄子庄子(3)墨家:战国,墨子,翟, 墨子(4)法家:战国,商鞅,韩非子, 韩非子(5)兵家:春秋,孙子,武, 孙子兵法战国,孙膑, 孙膑兵法2、中国早期文化觉醒的意义,以及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政治,经济,

2、文化)答:(1)中国早期文化觉醒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意义:百家争鸣的意义(3)与时代变迁的关系: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兴起,小农经济应运而生,地主经济兴起,租佃制产生。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文化: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私学兴起。士阶层的崛起,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专业文化阶层。春秋战国时期的这场社会大变革为各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的文化觉醒(“百家争鸣” )提供了历史舞台,反之,文化觉醒有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深入发展。3、稷下学宫兴盛的原因及意义。答:(1)原因:诸侯争霸,招揽人才,养士成风,齐宣王奠定了稷

3、下学宫的繁荣。(2)意义:稷下学宫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学术文化的一个交流中心,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请指出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它能支配汉初 70 年的原因所在。答:(1)黄老之学(2)原因: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这要求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5、试分析董仲舒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1)董仲舒思想体系:不同于先秦儒学,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推崇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

4、 ,同时,又希望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要求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标准。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这是汉武帝采纳其学说的根本原因。同时,其“天人感应”学说,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渡膨胀和防止暴政的目的。(2)历史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6、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1)理学: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

5、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不断丰富和更新儒学体系,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2)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控制人心。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唐宋时期,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三教图 。7、概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答:(1)同:都秉承了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都主张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护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6、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2)异:把握理的方法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接触世间万事万物的方法;陆王心学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认为不必外求,理在心中,心即理也。8、试评价理学重义轻利观念。答: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既有积极作用,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弊端。(1)积极:更加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2)弊端:进一步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护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迎合,

7、强化重农抑商思想,不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人伦,轻自然,妨碍科学技术的发展。9、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意义?答:(1)内容:明代晚期:李贽, 焚书 藏书 ,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之道是万世至论;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明末清初:王夫之,被汇编船山遗书 、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 。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理在气中”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经世致用” ;主张发展工商业。(3)进步意义: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儒学发展

8、注入新的活力;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以深刻启迪。10、评价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答:(1)明代(2)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3)创立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思想,早于达尔文,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11、评价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答:(1)明代,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2)全书围绕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的设想。(3)吸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

9、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12、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归纳其特征。 答:(一)演变历程(1)春秋,孔子创立儒家: 政治, “仁”和“礼” ,为政以德,不排斥逐步改良政治;哲学,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教育,万世师表,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2)战国,孟子,轲,亚圣, “仁政” ,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况,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3)秦,挫折,摧残,焚书坑儒(4)汉代,董仲舒新儒学,不同

10、于先秦儒学,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推崇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 ,同时,又希望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要求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标准。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5)宋明理学,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11、,不断丰富和更新儒学体系,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秉承了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都主张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护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6)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理在气中”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经世致用” ;主张发展工商业。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以深刻启迪。(7)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二)儒家学派的特征: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轻自然科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立场。 (教材阅读与思考)13、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答:(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保障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3)文化,前期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科技发展。 (明清科举制已走向反动,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科技发展)14、

13、简述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 (一,难题指什么?二,答案在哪?)答:(1)准确表述: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2)原因:固守农耕经济藩篱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科举制度遏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儒家学说,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专制皇权的极端强化,封闭禁锢的社会机构重农抑商思想,限制了科技的市场需求。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15、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动荡,儒学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

14、、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王羲之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2)隋唐一统,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特别是颜真卿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体现了丰裕的盛唐气象。(3)宋代重文,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16、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脉络与特点。 答:(一)起源

15、:新石器时代先民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战国出现帛画人物龙凤图汉代帛画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二)文人画:(1)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提出“以形写神”绘画理论。(2)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被誉为“吴带当风” 。(3)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北宋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南宋偏安, “残山剩水

16、” 、 “马一角” 、 “夏半边” ,马远山径春行图 。(4)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在时代变化、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清八大山人,瞪眼鱼、伤心鸟、松鹰图 。(三)民间风情(1)民间绘画兴起的背景: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2)最著名的描绘市井生活的作品,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明清小说插图、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四)古代绘画特点: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