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7806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假数学单元备课暑假数学单元备课序号:序号:136136年级:三年级上册年级:三年级上册单位:淄博师专附属小学单位:淄博师专附属小学 姓名:董雪芹姓名:董雪芹 第几单元:第一单元第几单元:第一单元测量测量电话:电话:1358337902513583379025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测量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 1 毫米、1 分米、1 千米的长度观念和 1 吨的质量观念。2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3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三、教材设计特

2、点三、教材设计特点1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计量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 1 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 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4)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5)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以吨作单位。(6)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四

3、、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1. 注重体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质量观念,如 1 毫米、1 千米有多长,1 吨有多重。一些较小的单位,如毫米、分米,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动直接感受,如用手势比划一下,直接用某个实物的长度来表示一下。但是,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如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如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两个地点间的距离来感受 1 千米有多长,用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感受 1 吨有多重。2. 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

4、力。教材安排了许多先估测再实测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建立起正确的长度、质量观念。但估测能力并不能只靠几节课、几个题、关在课堂上就能够培养得起来的,需要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培养。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它们间的关系,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因此通过设计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找一找、议一 议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以及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等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参

5、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与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和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4认识长度单位计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并能用手势 表示 1 毫米、1 分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

6、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尺、米尺、1 分硬币、电话卡、医疗卡、线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习毫米、分米产生的意义。1导入: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约 有多长.2、估一估: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猜一猜数学书封面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填写在 发给你的表格里。估计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1) 学生估测 (2) 交流汇报估测结果:3、量一量:师引入:同学们对数学书封面的长、宽、厚估测出了不同的结果,那么谁估 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我们怎样来进行验证呢?(1)

7、学生分组测量书的长、宽和厚度。 (2) 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4、揭示毫米的产生:由于课本的长、宽和厚不是整厘米数,是否能用比厘米小的长度单 位表示呢?从而揭示板书“毫米”。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教学例 1。(1)观察发现:看一看,1 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尺子认真观察,把你 发现的说出来,得出直尺上 1 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2)数一数从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 识的基础

8、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3)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 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5)看图回答:(6)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2认识分米。教学例 2。(1)设疑激思:师让学生用毫米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让学生谈感受,从而揭示长 度单位“分米”。A、引导

9、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 1 分米。说明有 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2)小组讨论回答:A、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1 分米,剪下 1 分米的毛线并用手势表示 1 分米,帮助学生 建立长度观念。 B、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 分米(4)E、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 示。3测量,做一做(第 4 页)三、巩固发展三、巩固发展1、选择合适的长度在( )里打对号。黑板的长是 3 厘米( ) 3

10、米( ) 3 分米( );一条毛巾的长是 7 毫米( ) 7 厘米( ) 7 分米 7 米(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房子的高是 3( ); 一枚 5 分硬币的厚度是 2( );铅笔盒的长是 22( ); 大拇指的指宽是 12 ( )。3、判断对错。4、小明的日记(找错误)。四、拓展应用:四、拓展应用:1、小组合作:从下列活动中任选其一进行测量并记录。 A、教室中的任意物体 B、小组成员每人的身高 C、小组成员每人一步的长五、全课小结:让学生谈收获。课题二:千米的认识课题二: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 页千米的认识,第 8 页的例 4、例 5。设计理念: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

11、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 1 千米等等。2、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 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3、加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力求与生活中的事例建立联系,形成表象。通过“先 估计,再测量”的训练,以便逐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 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 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 1 千米(公里) 1000 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 1 千米的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

12、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 1 千米的长度,掌握 1 千米和 1 米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 1 千米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用投影、挂图代替)。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 1 毫米有多长吗?1 厘米、1 米 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

13、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 1000 米?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 1000 米?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出示课件“认识千米”见课件展示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2 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 50 千米(km)、100 千米 (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3 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 充完整)。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三、自主探

14、索,研究问题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 书。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 50 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 1000 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 400 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 1000 米。那么,1000 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 1 千米。师问:你们知道 1 千米和 1 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 千米1000 米)3. 估想。(1)师问:,1 米有多长?50 米有多长?100 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 1 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闭眼想象)(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 1 千米?(小组讨论)(3)师问:你能说一说

15、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 是 1 千米,或者是几千米?4 记忆进率。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 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1000。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 1 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五、实践五、实践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 1 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 1 千 米?走了多

16、长时间大约是 1 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 1000。”七、课外实践作业七、课外实践作业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课题三课题三 千米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千米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千米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教材第 8 页例 5。)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 的学习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