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7592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运用生态学园林建设城市大园林 - 园林相关园林相关凡事有生物生存的地方就存在生态系统,就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建设,主要是构建其完善的合理的结构与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功能,让人类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城市是一类生态系统,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生态系统,它与天然生态系统(如天然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或别的人工生态系统加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显著不同。由于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都是较特殊的,显然,要搞好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着眼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也就是说,城市建设不仅是建筑(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等)与交通(如街道、公交车、地铁

2、等)的建设,城市大园林的建设也十分重要,而且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人口越来越聚集,建筑越来越高大,交通越来越复杂,人流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污染越来越重,园林与绿地却在相对减少。因此,生态学家在呼吁:必须建设适于人类生活与生存的城市生态系统,否则人类将会最早从森林里走出来,最后可悲地毁灭于城市。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二十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大,山区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据日本统计表明,城市人口所占比例:1920 年为 181%,1935 年为 329%,1955 年达到了563%,1965 年为 681%,1969 年已达

3、705%,到二十世纪末无疑将达 80%以上。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 20 年中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是空前的。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及城市人口聚集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城市污染,不仅是空气、水、土、噪声等的污染,而且存在越加严重的心理上(视觉的、神经系统的谙方面)的污染,为了挣钱和生活方便,大量的平民百姓迁入城内,而有钱人为了高质量的生活与长寿,却离开城市,住到郊外去。现在,不仅发达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城市大园林。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城市大园林的作用要认识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了解城市大园林对该系统的作用与贡

4、献无疑应以生态系统的观点来审视,用生态学的思想来研究城市的生态学结构与功能,研究城市大园林在城市大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一)城市生态系统(urbanecosystem)的特点1首先是人口集中。该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人,这一点是城市生态系统与任何其他生态系统的最大区别。2城市排列着高楼大厦,街道纵横,水泥或沥青覆盖着地表,造成空气流通不畅,热岛效应显著,水的收支也无法平衡。3城市盛行冷气、暖气,大量使用冰箱,街上汽车洪流排出大量尾气,工厂与居民烧煤大量排出烟尘。所有这些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废气,主要是C02、CO、No、N02、S02、H2S、NH3、03、HF、Cl2 以及 CH4、苯、乙烯、

5、花和苯并花等,都是对人体有不同程度污染、毒害的物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即绿色植物十分缺乏,因此难以自行生产有机物质。该系统中的大量物资或能源是从市外即其他系统输入的。而该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人,无机环境是人工创造的,所有的物质与环境都是为人而创造的。4该系统中科学技术高度集中,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并且有大量产品输出到其他生态系统。可是,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废水、废气也带来很大的危害,既对城市生态系统自身又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种种危害。城市生态系统的所有这些特点说明,系统中的要素都是人创造的,但以往在系统的建设中又以损害环境的质量为代价,因此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极为重要,而大园林建设则是改

6、善环境的不可替代的途径。(二)城市大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园林,在中国往往是指人文景观与绿地的统称。中国传统的造园往往很重视美景,其中有很多的花园建筑。但是,在现代新建的城市,尤其在现代重视回归自然的潮流中,园林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意味着城市植被。不过,城市植被已不同于天然植被,城市生态系统中早已看不到植被的自然演替,构成城市植被的树木与草本植物的关系也与自然植被的情况不同。一般说来,城市大园林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以下的作用:1调节气象与气候这种作用因城市公园、各类绿地、森林公园、街道树、防风林等树木群的种植规模、种类、结构与质量等的不同而异。这对缓冲城市“热岛效应”与人口过密带来的人为热

7、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2净化空气的作用由于植物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污染物有一定数量进入植物体内,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又放出新鲜的 02,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据日本测定,10 年生左右的黑松林,每平方米的叶量约 15kg,在夏天 3 个月中(6 月上旬到 8 月下旬),15kg 树叶吸硫量可达 5g,平均 1hm2 的林子在一年生长期中(49 个月)可吸收硫 100kg。另外,树叶与树皮还可吸附大量的尘埃,并有杀菌作用,因此有着很好的净化空气的作用。3防减噪声的作用枝叶繁茂的林木可以吸音和隔音。草坪也有这种消音的作用。据研究,30m 宽的林带可以减低 6 分贝一 8 分贝的

8、噪音。阔叶林比针叶林的吸百性能更好。这在大城市车水马龙、机器轰鸣的声浪中,降低音量,是一种重要消减污染的作用。4防阻火灾的作用枝叶茂密含水量高、着火点低的高大乔木和矮小灌木,具有很好的阻火的作用。如能在城市的居民点外围、工厂四周用耐火树种建造阻火带,则可有效阻隔火灾蔓延。5防灾避灾的作用全面建造好城市防风林带,对多风害的城市来讲十分重要。应在城市远郊、近郊直至城内,营造不同树种、不同面积的大片林带。可在主风方向的远郊山地造大片森林、近郊造林带,市内于公园、居民区、道旁、庭园广植树木,以此消风降尘。在有河流泛滥或地震发生的城市,城市绿地及公园则是救命安身之地,其作用不可低估。6市民休憩、锻炼的场

9、所城市公园;城区、郊区各类绿地与林地是市民在业余时间散步、游览的去处,是晨练、跳集体舞的好场所,也是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的地方。7、心理上的作用城市绿地、树群草地交错分布。如北京能三季有花,四季见绿,鲜花与绿阴将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特别有助于消除城市人在精神上的压抑感,使紧张的神经系统得到松弛。如果能有片林、树上有鸟鸣,地上有兽奔,其宜人景色会使人忘却伤愁。这对工作非常紧张、竞争日趋激烈的城里人来说有着重要的镇静安神的作用。二、如何运用生态学原理建设城市大园林城市大园林的涵义,依笔者的理解,它应该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它的地域空间大,不仅指城里,而且包含近郊以及远郊,即城市生态系统所影响

10、到的范围,其边界到自然区划的山脊线或大河岸边,或与邻近城市的接合部。二是城郊的公园、绿地和林地,其植被构成要像自然群落那样,具有层次性、物种多样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能招引野生动物。所有城、郊公园,各类绿地与林地都应与所辖的乡村森林、湿地之间建立通道,如绿色走廊、林带等,使绿地的点、片、带连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消除城市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显然,城市大园林的建设关键是需要以生态学原理搞好总体规划与绿地的群落配置设计。(一)做好城市大园林的总体规划首先要做的是合理区划。一般说来,现代化的大城市应划分中心区、城郊过渡区、近郊区与远郊区。各区有其不同的特点。就我国首都北京来说

11、可做如下的区划:1中心区为四环路以内的范围,其特点是高楼林立,多商业区,车多人多,十分拥挤,热岛效应显著,噪声与视觉污染严重,飘尘很多,空气质量很差,绿地面积少,总之,生态环境是城市各区域中最次的。2城郊过渡区(边缘集团区)为四环路至五环路之间。这里街道与商业中心已较少,有部分村舍和大片农田,有着较多的绿地,树木隔离带纵横交错。3近郊区五环路往外,西至妙峰山与西山,东至道州接合部,北至昌平边境,南与大兴县界相接。这里农田菜地多,森林面积大,商业区与车辆已大为减少,工厂呈状分布,形成工厂区与开发区,并有一些小镇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果园。(二)搞好城市大园林中的植物群落配置设计在总体布局与规划方案确定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设计,设计工作的重点则是植物材料的选择与植物群落的配置。关于植物材料选用问题:就北京来说,常用造园的春夏赏花、秋冬看叶观果的乔、灌木与地被植物是很多的,过去在造园时,多从美学价值上考虑,今天建设城市大园林,按生态学原理考虑,则植物材料还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长寿性与生态功能,比如吸收 C02,放出 02 的能力,吸收有毒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