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7281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摘要: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在高考扩招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了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国家采取相应政策的前提下,只有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有效地解决就业难题。就业观的转变不只取决于大学生本身,还取决于社会。关键词:就业难 大学生 就业观 政府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大学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日益严峻。0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 559 万,增幅近 13%,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 611 万,10 年高校毕业生继续增加达 630 余万,11 年高校毕业生将达 650 万。政府制

2、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去解决就业问题,高校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但这并不足以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需要大学生自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此外政府也需要制定政策,逐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一 大学生不恰当就业观。( 一 )大学生当前不适当的就业观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大学生往往受到传统儒家精英文化的影响,自视为天之骄子,认为学而优则仕。对自己的定位过高,相应的对工作的选择性也很强。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在单位选择上:选择科研机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 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 7%,在地区的

3、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 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区三项仅有 5%。这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导致的岗位选择、地区选择的不均衡,东部地区人才竞争激烈,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宁愿在东部失业也不去西部就业。再有的一个现象就是高校毕业生一窝蜂地去报考公务员,每年本科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有几百万,某个岗位的报考比例为 2092:1,这也是受到传统的“官本位”、 “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认为当官才是正途,哪个人家出了一个当官的那是无限地荣耀。与“国考热”相对应的是,教师岗位特别是乡村教师岗位的冷清。( 二 )盲目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影响着正确就业观的树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大城市精

4、彩繁华,但那里也容纳不了所有的毕业生。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艰苦岗位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能提供比大城市更好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实际上西部有广阔的天地,在农村大有作为。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那里正亟需各方面的人才,从 2004 年开始各大高校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支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在那里有充分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其在东部求职待业、虚度年华,不如在西部堪当大任、一展宏图,人才的闲置就是浪费,就是国家的损失。新农村建设正在当时,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国家积极

5、倡导大学生到农村去,村官计划就是这个目的。大学生可以把到基层工作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才的开始,通过了解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二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 错误的就业观对自我发展和国家发展都不利,要有一个踏实勤恳的态度。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在给大学生演讲时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到我公司应聘,公司里只有一个扫厕所的职位,你欣然的接受了。每天工作勤勤恳恳,把厕所扫的比别人干净,我发现了会让你去管理所有扫厕所的人。结果在你的管理下所有的厕所都比以前

6、干净。这样我就会觉得你是个人才,会把公司的后勤交给你管。你把繁琐的后勤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就把你提为公司副总了,这样你就成功地进入了公司管理层。这虽然不是实事,但也充分表达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俞敏洪对待员工的态度。作为求职者就要从这个例子中受到启发,不是说一开始就能找到体面地工作,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工作,做出成绩,你的才能就会被发现,你的才能也就能得到施展。不要说岗位卑微,再卑微的岗位也能做出成绩。(二) 转变就业观要抛弃专业对口的旧观念。当今大学生要抛弃专业对口的观念,据报道 09 年仅有不到 30%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香港早在 10 年前就注重通

7、才教育,3 在职业生涯中灵活的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划分出现了新的标准:博士生为专业性人才,硕士生为应用性人才,本科生为通用性人才。中国在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的进程中,也进行着类似观念的转变,并且通才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步实施。因此即使你的专业不对口,但是你的素养和素质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你成才的过程中,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本科生的可塑性很大,即使是硕士生也应该灵活地调整专业方向,不要死抱着专业不放。(三) 转变就业观念要从大学期间开始。既然专业对口率不是那么高,那么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应该注意这一现象。专业课的学习不能放松,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广泛地阅读其它方面的

8、书籍,力求自己的全面发展。例如学习中文的可以涉猎一些新闻、历史、体育、甚至中医学的一些知识。在多方面的学好知识的同时,大学期间也应注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女士对大学生讲,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大学生就业要有正确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大学生应“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要恰当的制定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要考虑“三性”:对职业的适应性、对个人的兴趣性、对社会的现实性。要敢于去做自己认为可以做

9、的事,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做成功。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里承受能力就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方向,找准自己心仪的工作或发展方向。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以平和的心理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此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就业路上的曲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如实地转移到对就业前途的考虑并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就是压力释放或转移。(五) 要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就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的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作为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做好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准备,正视就业压

10、力,迫使自己积极地行动起来,产生求胜得心理和行动。要勇敢地打破传统的“就业就是选择终身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就业观;再则,要敢于吃螃蟹,自主创业。三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几年内不会得到缓解,甚至会在以后几年就业压力会不断加剧。转变就业观念不能光依靠大学生,国家应该在这类问题中做出更多的举措。(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一切意识的东西都是来自物质的。就业观同样是一种意识,它的形成也是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因此想要大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则要解决一些根本的问题。现在的高校毕业生都红了眼地去考公务员,真说的上是疯狂,为什么大家都往这条“独木桥”上挤?众所周知,公

11、务员的工资其实是于教师的差不多的,但他的各项福利待遇则是教师所不能比的。如今消费水平高,尤其是房价高,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就业、婚姻压力,近几年凸显的看病难、入学难的问题也让大学生们渴望得到一个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这样的一个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只能通过考公务员获得。要想更好地配置人才,引导大学生们到合适的岗位,比如教师,就需要政府降低大学生的生存成本,抑制房价,提高教师待遇。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加快与人才的缺乏已形成了一种矛盾,如何突破西部人才缺乏的“瓶颈”,这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部地区观念相对落后,经济、科技水平欠发达,难以提供中青年人才成长的多元化渠道。西部地区经济较东部地区经济

12、相对落后,有实力的公司和企业相对较少,高层次人才难以获得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博士在外企年薪能拿到 520 万,在西部只能是1 万多。人才市场机制不全,西部地区的人才就多数留在行政事业单位,但长期以来,在我国无论是行政还是事业单位,都有等级森严的制度,事业单位也套用行政级别,有相应的厅级、处级、科级等,特别在西部地区有较强的“官本位”价值取向,无论是分配方案还是住房都与行政级别挂钩。在谋取相应的行政级别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不利于中青年人才成长。这就要政府提高西部人才的待遇,解决住房问题,优化人才利用模式。(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村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国家需要给农村大学生

13、一些就业帮扶。中国的农民有八亿多,大学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家人省吃俭用,只盼望孩子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离开农村,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因此这类大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不仅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婚恋问题,还要顾及年迈的父母,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挣钱的工作。他们大多不想家人也不愿让他们回到农村去,城里的大学生自小在优越的环境里成长,更不愿到农村工作。因此基层就又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状况。要解决这一现状就需要政府在待遇上刺激以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再个就是要解决好农村的养老、医疗问题,现在农村被纳入“医保”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但转变就业观不是喊喊口号,也不只是大学生自己所能解决的,这还需要政府作出努力。内、外因共同起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营造一个优越、公平的就业环境,创制一个良性的人才配置机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吴远 施春华大学生实用心理 河南大学出版社 2、周德明等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中南大学出版社 3、杨小琼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