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周末作业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7182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周末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周末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周末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周末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周末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周末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周末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政治周末作业高二政治周末作业命题人命题人: :孙凌云孙凌云 审核人审核人: :徐学兵徐学兵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33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计分,共计 666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2. 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这一标志的问世表明 A物质源于意识 B意识

2、反作用于物质 C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朱熹的“理生万物”观点属于A把“理”和物质结合起来的辩证法思想 B把“理”看成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离开运动谈“理”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把“理”看成世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5.2008 年 10 月 27 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属于不可知论

3、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是形而上学观点A. B. C. D.6漫画“风水”惹的祸?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重视了正确意识的作用 A B C D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2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8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 ,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贝克莱的观点是: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9

4、据北京气象部门推测,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可能平均三天就会出现一次降雨过程,8 月 8 日,奥运会开幕当天的降雨概率为 50。为此,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始演练人工消雨作业,对中雨以下的降水过程,可起到消、减的作用。但对中雨以上降水过程,就并非“人定胜天” 。这说明A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是有条件的 B人可以创造条件逐步消除规律C规律的作用受人的认识水平制约 D创新精神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将加强与英、美、德、法等国家在能源资源标准化方面的国际合作。这体现了实践活动的A主观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目的性11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

5、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首诗说明了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2.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 “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进而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3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4泰戈尔说:“真

6、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5. 在交通事故鉴定过程中,出现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已屡见不鲜。当然,两个鉴定书中必定有一个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真理只有一个。这表明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具有相对性 D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可以转变为谬误16 “十五”期间,通过实施 7 次应急输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塔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周边农牧经济得到稳步发展。这说明A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对自己有益的联系3C

7、人类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D人类可以通过能动性活动决定事物的发展17.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质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18.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A. B. C. D.19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高下相倾,难易相成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D绳锯木断,水滴

8、石穿20生活中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C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1.2008 年的股民,经历了从 6100 到 1600 的惨烈,全球股市深寒的阴霾笼罩着 A 股市场的上空,在市场阴天里艰难前行的人们仍难忘去年牛市的余温。股市这种变化告诉我们:A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2.“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地区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被列

9、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国家会允许它们的 GDP 负增长。这体现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 B C D23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给人们文化生活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精神产品,但由于市场盲目性和传媒商业性,也引发了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这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 B任何事物都存在优点与缺点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24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当然要从中国政党的实际出发,但同时也不能不学习和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其他政党活动共同遵循的

10、规律,也就是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 ”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4A矛盾具有特殊性,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联系的25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 1 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 1 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 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变化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A. B. C. D.

11、26高油价和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促使人们寻找替代能源。一些国家开发了乙醇或生物柴油,这些生物燃料的原料多来自玉米、大豆、甘蔗等作物,存在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发展非食品生物燃料应运而生。这主要说明 A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认识规律比利用规律更重要 C真理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27.“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这句话说明了 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要善于提出新问

12、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A. B. C. D.28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因为没有人打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表明A前进性与曲折性是辩证统一的 B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C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 D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29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30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从哲学角度,这

13、要求我们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认真学好书本知识C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1我国改革 30 年来,经济快速稳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就。改革的根本目的是5调动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 B C D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32 “忠孝”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封建的等级社会, “忠孝”往往意味着效忠 皇上或儿子无条件服从父亲。但在今天, “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孝”也不是“愚孝” ,而是地位平等下的法律和道德义务。 “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33人民网曾就您怎样看待“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这一问题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