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一笔记·tzd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923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选一笔记·tz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古文选一笔记·tz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古文选一笔记·tz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古文选一笔记·tz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古文选一笔记·tz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选一笔记·tz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选一笔记·tzd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tzd / 中国自考网论坛 先秦部分(精先秦部分(精读读) ) 一一 氓氓诗经诗经卫风卫风 1.理解本理解本诗诗反映了当反映了当时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对女子的女子的压压迫与迫与损损害。害。诗中自叙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 婚、爱虐到被抛弃的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2.说说明本明本诗诗以以对对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的比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的艺术艺术表表现现特点。特点。氓诗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1)人 物自身思想行为前后变化运用了对比:氓的“信誓旦旦”和“二三其德”、“言笑晏

2、晏”和“至于暴矣”作对比,把 氓结婚前后判若两人的虚伪狡诈揭露得淋漓尽致;女子的“载笑载言”和“躬自悼矣”、“泣涕涟涟”和“亦已焉 哉”作对比。(2)弃妇与氓的态度形成对比,前者单纯赤诚,始终如一;后者始乱终弃,虚伪冷酷。揭示了男女 主人公个性的善恶美丑以及彼此间的巨大反差。 3.以被弃以被弃为为界,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前后界,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前后变变化;以化;以结结婚婚为为界,分析氓界,分析氓这这一人物形象的前后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变化。化。氓的言行, 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情状,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女主人公的 思想性格,则以她被休弃为界,由单纯、天真、

3、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通过前 后对比,相互映衬,显示出两个人物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4.认识诗认识诗中所用的比中所用的比兴兴手法及其手法及其喻喻意。意。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如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 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用“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二二 蒹葭蒹葭诗经诗经秦秦风风 1.把握此把握此诗对诗对“伊人伊人”追求的痴迷追求的痴迷执执著与追求未得的哀惋惆著与追求未得的哀惋惆怅怅相互交相互交织织

4、的情感内容。的情感内容。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 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2.分析分析诗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显对显示人物情感活示人物情感活动动的作用。的作用。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 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 3.简简析文中析文中“白露白露”这这一不断一不断变变化的意象化的意象对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表达情感的作用。蒹葭是一首思慕情人的恋歌。本诗运用重章 复沓的方式,借助对深秋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烘托出

5、诗人无限惆怅的情思。“白露”这 一意象在诗中被反复咏叹:“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白露从凝结为霜到消融为水进而逐渐干 涸,这三种状态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则在这时间中徘徊瞻望,进行着无尽的求索与探寻。意象的设置 不仅提供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构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而且随着意象的变化,诗人因可望不可及产生的 情感逐层加深,愈加惆怅而无法自抑,怀人之情表达得愈发飘渺,耐人遐想。 4.认认知知诗诗中的比中的比兴兴手法及其作用。手法及其作用。文章中由秋景起兴,“蒹葭”、“白露”、“秋水”的意象既点明了节令,表现出 秋意的萧瑟,又渲染出全诗朦胧迷离的情感氛围,这种具有飞跃性与呼唤性的起兴

6、正是民谣语言诗化的早 期形态,是中国文学借景抒情传统的萌芽。 5.认认知重章叠句的知重章叠句的结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叹的的艺术艺术效果。效果。此诗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 非反复咏叹不能尽其志意。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 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排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 的逐层加深。 三三 晋楚城濮之晋楚城濮之战战左左传传 1.识记这识记这次次战战争的大致争的大致经过经过及晋楚双方的主要人物。及晋楚双方的主要人物。城濮之战是晋楚两个大国为争夺霸主地位在城濮所爆 发的一场

7、大战,最终晋国胜利。战争的主要经过有:(1)宋人被楚所围而向晋国求救;晋争取齐、秦的支持,决 心救宋,与楚交战;(2)晋楚在交战前夕楚国君臣不和,意见不一,晋国则拉拢曹、卫以孤立楚国,以避退三 舍,占取道义;(3)晋楚交战,晋军士气旺盛,将帅用命,战术运用得当,取得了胜利,楚军则因子玉骄傲轻敌, 导致失败。晋军的主要人物有:晋文公、先轸、子犯、栾贞子、胥臣、狐毛、栾枝、孤偃等,楚军的主要人物有:子玉、伯棼、宛春、斗勃等。2.归纳归纳晋晋胜胜楚楚败败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一是晋国君臣协力,上下同心。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但大家的目 标是共同的,故能经过讨论取得一致。不像楚国楚成王与子玉

8、各执己见,互相掣肘,抵消了力量。二是晋国 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使自己 处于理直的地位。三是晋国在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四是晋 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了作用,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先轸,子犯等 人克尽其职,富有见识,善于谋略,作战英勇。 3.论论述本文描写述本文描写战战争善于将双方的政治、外交活争善于将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动及民心、道及民心、道义义、士气等因素与、士气等因素与战战事事发发展展紧紧相相结结合,以揭示合,以揭示 战战争争胜负胜负之必然的之必然的艺

9、术艺术特点。特点。城濮之战是春秋时重要的战役,而本文对战争的记述,并不仅限于对战斗过 程的描写,而是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展示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战争胜负的 原因。本文战争描写的艺术特征之一是文章的绝大部分笔墨用于双方战前的准备谋划和善后工作。文章首 先叙述晋、楚、宋、卫、曹等诸侯国之间结盟与对抗的关系。晋军首先攻打楚的同盟国曹、卫,削弱楚国力量, 又进一步联合齐秦参战、争取同盟,从而壮大了己方的力量,使楚国陷于孤立。文章还写到晋国采用“退避 三舍”的方法,以退为进,占取道义的策略准备,这些都为晋胜楚败的战争结局作了铺垫。艺术特征之二是 作者借人物之口阐发了一些发人深省的

10、军事思想,如“有德不可敌”、“师直为壮,曲为老”、“少长有礼,其可 用也”等等,表现出春秋时的政治军事观念。艺术特征之三是文章对双方决战的描写精炼传神,只用寥寥百 余字,已清楚地交代出晋佯装败退、诱敌深入,进而击溃楚军的战斗过程,同时又能逼真地传达出战场上的 壮观场面和非凡气势。城濮之战涉及众多的人物事件,头绪纷繁,但作者能在内容上有所侧重,条分缕析、 详略得体地记叙,在描写上又简练传神、耐人寻味。 4.分析子玉、先分析子玉、先轸轸、晋文公三个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晋文公三个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子玉意气用事、刚腹自用、态度傲慢、狂妄轻放; 先轸理智冷静,克尽其职,富有见识,善于谋略,作

11、战英勇;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 四四 冯谖冯谖客孟客孟尝尝君君战战国策国策 ( (1)了解)了解“狡兔三窟狡兔三窟”的具体内容。的具体内容。“一窟”为冯谖去薛地为孟尝君收债,而将薛地百姓所欠之债券悉数烧毁, 名为“市义”,实为赢得薛人的好感和信赖。“二窟”是指冯谖西游于梁,利用魏王抬高孟尝君的身价,赢得梁 惠王“虚上位”,而冯谖又使孟尝君坚辞不往,在诸国中赢得名声。“三窟”是指孟尝君用冯谖之计而赢得声名 之后,迫使齐王又以重金巨财返聘孟尝君,冯谖借机请齐王在薛地立宗庙,使孟尝君可借宗庙以自重,赢得 了永久安宁。“三窟”的开凿充分显示出冯谖深谋远虑、善于审时度势的

12、奇士风采。尤其是他表面上看似无赖, 这样对比更显其才智。先前的“无好”“无能”,行为荒唐怪异与后来的大智谋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欲扬先抑” 的手法,一方面使冯谖的形象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情节的变化使故事充满曲折,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对冯谖的命运和举动充满了悬念和期待,又增强了文章的阅读趣味。 ( (2)分析)分析冯谖冯谖的性格特色。的性格特色。冯谖是战国形形色色策士中的一个典型。他愿为知己者效力,有其卓识,深谋远 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错综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其焚券市义之举客观上为民众解除了部分痛苦。 ( (3) )论论述述“欲欲扬扬先抑先抑”的手法的手法对对突出突出冯谖冯谖形

13、象,增形象,增强强文章趣味的作用。文章趣味的作用。本文刻画冯谖的形象,采取了欲扬先抑 的手法,然后层层深入,愈转愈奇。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待。一旦有了车又像小 人一样向朋友炫耀。后来写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收债“市义”,行为出人意料而又荒唐奇特。直到孟尝君去相 归薛时,方才看出冯谖的高明。而此时冯谖却又有更远的谋虑,要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到全文结束,冯谖 深谋远虑的奇士风采才充分展现出来。另外,文章还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恶之”,孟尝君对 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 ( (4) )认认知孟知孟尝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君及

14、其左右的言行对冯谖对冯谖形象的形象的衬衬托作用。托作用。最初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的行为“笑之”、“恶之” ,但事态的发展证明众门客的碌碌无为,而体现出冯谖运筹之深远高妙。而孟尝君对冯谖先是不识其才、对 其“市义”之举“不悦”,但后来又心悦诚服、真正从中得到了安身无祸的好处。这些描写都起到先抑后扬的作 用,反衬出冯谖性格的奇特和才能的卓越。 五五 侍坐侍坐伦语伦语 1.分析文中的孔子形象及子路、冉有、公西分析文中的孔子形象及子路、冉有、公西华华、曾皙四人的个性。、曾皙四人的个性。孔子是一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的形象。他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育,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充分显示出他既是一个温厚的

15、长者,又是一个循循 善诱的教育家。通过他对四位弟子的才干和个性所做的评价可以看出孔子以礼乐治国的理想及向往淡泊的 心情,反映出其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子路个性率真豪爽,“率尔而对”显示出他不假思索、不拘礼让的耿直性格。答语中他侃侃而谈,论说了他的 志向和治国纲领,显示了他的豪爽和磊落。 冉有和公西华,个性则较为谦逊有礼,行动上不抢先,言谈中留有余地;而曾皙是得到孔子认可的人物。他 的弹瑟、回答的神情动作及言志可见其性格淡泊而又知礼,充分显示了他洒脱的个性特征。 2.理解本文善于通理解本文善于通过过人物的人物的语语言、神言、神态态、 、动动作来表作来表现现人物个性的特点。人物个性的特点。文章善

16、于从对话及神情举止的描绘中 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如子路的“率尔而对”可见其性格的直率、豪爽和不够谦让;曾皙的弹瑟、放 下瑟、起立回答的动作以及他的言志,可见其性格淡泊而知礼。此外,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冉有、公 西华的谦让,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六六 齐齐桓晋文之事章桓晋文之事章 孟子孟子 1.说说明孟子明孟子“仁政仁政”主主张张的主要内容,并作的主要内容,并作辩证评辩证评价。价。本文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的仁政思想。他的仁 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 理道理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 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战国时期,由分 裂趋向统一,战争难以避免。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 在“性善论”基础上,以为只要国君具有仁心,能推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