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疹2012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6828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蛇串疹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蛇串疹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蛇串疹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蛇串疹20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蛇串疹(带状疱疹)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蛇串疹(带状疱疹)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 、优化(优化(20122012)一、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患处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皮振伟红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水疱,疱液常澄清;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相当于中医的 “蛇串疮” ,多在春季发病。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中医学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

2、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可分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蕴证和气滞血瘀证三型。2012 年我科共收治带状疱疹病人 65 例,其中男性 49 例,女性16 例。65 例病人中,肝经郁热证 34 例,脾虚湿蕴证 23 例,气滞血瘀证 8 例。中医药治疗率 100%。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 ,治愈 65 例,治愈率 100%。二、分析、总结、和评价二、分析、总结、和评价带状疱疹一般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也可进行外治法如清创、中药湿敷、

3、中药散剂外涂、中药油剂或软膏,也可进行针灸治疗。中药治疗一般以清利湿热、解毒止痛,健脾利湿、佐以解毒、行气活血、消解余毒为主。肝经郁热证选用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生甘草、泽泻、延胡索、车前子、柴胡、当归等。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清开灵口服液(颗粒) 、板蓝根颗粒等。脾虚湿蕴证选用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厚朴、炒薏仁、陈皮、茯苓、板蓝根、延胡索、车前子、泽泻、生甘草等。气滞血瘀证选用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延胡索、川楝子、木香、陈皮、丝瓜络、忍冬藤等。中成药:血府逐瘀丸(胶囊) 、元胡止痛胶囊、大黄蛰虫丸、西黄丸、活血痛脉胶囊等。针

4、对于治愈后遗留的严重神经痛问题,通过采用疱疹区局部围刺等针灸疗法,取得了极大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三、方案优化三、方案优化难点: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一般接受正规医院专业治疗后,带状疱疹一般极少复发,但是传统单一治疗方式,治疗周期需要周 4-6 周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乏其他原因引起患者病情迁延加重,或者因带状疱疹而诱发其他疾病,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措施:改进治疗方法,加强治疗效果,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以防引起患者病情的加重。可以根据病情在选用红外线照射、激光、微波等方法进行治疗,以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还应加强护理:1.睡眠要充足,保持大便畅通,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裤,防止感染。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开朗、心态调和,并忌恼怒。保证充足睡眠。3.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膏粱厚味之品,少食煎烤、油炸食物,禁烟酒。保持大便畅通。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