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出成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908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出成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出成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出成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出成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出成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出成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出成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仓区在创新机制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陈仓区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农村稳定、发展的重点工程,坚持以“六区”建设为目标,以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突破口,按照“强班子、优服务、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坚持创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动了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创新新组织设组织设置模式,置模式,扩扩面覆盖面覆盖积极探索将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致富项目上、合作组织上的做法,推行“支部+协会”的党建新模式,从建立兴农果品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开始,在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中设立党组织 16 个,集聚党员致富能人 51

2、30 人;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党员群众按照“壮大产业、服务社区、惠农利民”的思路,培育壮大“菜、奶、干杂果”等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东塬高效设施农业、西塬旱作节水农业和西部山区生态有机农业 3 大示范区和优质粮油、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干杂果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先后建成了 62 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和 1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祥和面粉、熊毅武、天香坊食品公司等4 户涉农企业跻身全省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支部抓产业、产业连党员、党员带农户”的发展模式。2创创新新选选培方式,配培方式,配强强“领头领头雁雁”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办法,积极试行“公推直选”方式,大力

3、在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遴选、储备农村后备干部 1500 多名,从农村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 4000 多名,从农村致富能手中培养发展党员1147 名;坚持分级负责、分类培训,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培训机制,采取党校集中授课、参观示范基地、先进人物介绍经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每年培训100 名科级领导、80 名村干部、20 名企业党支部书记、200名科技后备干部、1000 名村级后备干部、5000 名党员干部,确保全区每年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干部参加两个月以上的培训,举办培训 5600 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 8 万多人次,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全

4、覆盖;全面推行村干部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离任补贴、医疗保险、困难补助、创业帮扶等“六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按照“一制三化”的要求(即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向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三、四类村下派党组织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经济发展指导员,推行“村级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 “班子主要成员工作目标承诺制”管理办法,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充实调整“两委会”班子 14 个,解决班子中存在的问题 42 个,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105 个,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3困难 131 个,形成区、镇、村三级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创创新教育模式,激新教育模式,激发发党党员员活力活力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高、发展意识不浓、发展举措不多的问题,结合培育新型农民工作,组建以区镇领导干部、党校理论教师和涉农部门骨干为主的宣讲团 8 个,围绕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 1 号文件、创先争优活动等内容,采取“集中学习、实地参观、研讨”等方式,就农村政策法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信访稳定等知识集中辅导500 多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 1.3 万人次;按照“壮大产业、服务社区、惠农利民”的思路,开展农业产业化现场观摩培训活动 53 次,确定 85 个升级晋档示范村、90 个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 1500 户党员致富示范户,让种养

6、殖户“现身说法”,帮助算好种养殖投入产出“明白帐”,激发党员干群众的科学发展激情。创创新服新服务务模式,拓展服模式,拓展服务务功能功能制定并下发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在设施配置、资产管理、功能使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活动中心、办公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致富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坚持在流动党组织中开展“输送一批劳动力、带来一批生产力,输送一批打工者、带来一批创业者,输送一批求职者、带来发展新引擎”的“三4输三带”活动,引领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开展党员设岗定责,结合新农村建设,设置政策宣传、环境保护、纠纷调解、党务村务监督等多种岗位,给无职党员压担子、交任

7、务、促发展,目前上岗党员达 92%;认真做好统筹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深入持续推进突破西山战略,抓好虢镇等统筹城乡试点镇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走在全市改革试验前列;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晋星升等”活动,全区创建五星村 21 个、四星村 60 个,三星村 5 个,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共计 370人次 1800 余万元,发放低保、五保金等救济、救灾款 40860人 1160 余万元,农民增收工作受到了市上的表彰奖励。创创新管理机制,增新管理机制,增强发强发展合力展合力区、镇、两级党委成立了由党

8、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和党员干部力量、资金投入、物力安排向基层党建工作“三下移”,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人、有钱、有物办事;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和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区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年度工作目标和“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确立 35 个区级党建示范点,分别明确 1 名区级党员领导挂点联系,确定 43 个帮建部门,采取项目捆绑、资金和人员集中投放等政策,集中推进和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些5特色党建示范带;组织 70 个发展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管理上水平的先进村(社区)党组织与薄弱村支部“1+1”结对帮扶,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9、;下发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完善、汇编 62 项村级组织建设方面的有关制度、规定,编印 6000 册村级组织规范化工作手册,发放到全区涉农部门及镇、村基层干部手中,用于指导工作;在全区推行以“加快六区建设、实现率先发展”为主题的“一承诺三联系五争当”实践活动、深化“三双”、 “四议两公开”和“一线工作法”模式,使决策步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轨道;设立了 14 个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实行“村帐镇代管”、村级财务、村干部岗责审计制度,健全“一会一组”机制,由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统一对村集体财务进行监管,大力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全区共建立镇级财务公开点 14 个,村务财务公开栏 238 个,做到村务财务监督规范化。活动期间,指导全区创建了 10 个产业发展第一村,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400 多个,为群众落实水、电、路、校、通讯等事实情况 200 多个,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区涌现出市级“五个好”镇党委 4 个,基层满意的区涉农部门 3 个, “五个好”村党组织 9 个,涌现区级“五个好”村党组织 40 个,群众满意的镇站(办、所)6 个,区级“五个十佳”先进典型 50 名,实现了经济建设与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同步6发展。 (齐文强 张晓文 王明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