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课的完整性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6499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备课的完整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备课的完整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备课的完整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备课的完整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备课的完整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备课的完整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备课的完整性梨树小学 王泽容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从广义上讲,备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包括课前备、课中备和课后备。备课也是无止境的过程,包括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等活动,以及教师对人生反思、生活感受和知识增长等理性和非理性的思考和认识过程等。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的完整性。我认为备课的完整过程为: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

2、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

3、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2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备教材可分为三步: 熟悉教材:首先,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

4、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其次,精通教科书,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明其宗旨,知其特点,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过堂“,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

5、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备课的“备”,可理解为“准备”、 “预备”和“完备”;“备课”就可理解成“为课堂教学作准备”和“使课堂教学更完备”。 3、备学生:(1)从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2)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3)从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4)从学生的能力备学生;(5)从

6、学生的情感因素备学生;(6)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备学生。总之完整的备课:一是主体性原则。教师在备课重心上,要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要处处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切记“备学生永远是关键”,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二是开放性原则。教师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有条件可以把部分家长参与到备课行动中,吸取他们对备课的指导意见;三是整合性原则。在备课内容上,教师要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教材不是备课的“枷锁”,要开发丰厚的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需要创新课程,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四是时间性原则。教师必须在备课时间上要下工夫,备课时间是没有标准的,直至达到比较满意为止。工夫舍得越多备课效果越好,不存在饶幸心理;五是实效性原则。有效备课最关注的教学实效性,关键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的好”。只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才是总完整最有实效性的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