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电大《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读》教学辅导4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6488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电大《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读》教学辅导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6电大《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读》教学辅导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电大《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读》教学辅导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电大《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读》教学辅导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读中国古代诗歌作品选读教学辅导教学辅导 4宋词宋词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 婉约派是竭力使词调蕴籍,而豪放派着力于气象的恢弘。前者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以清切婉丽为宗,语言圆润,后者的题材较为丰富,风格雄健奔放,不拘音律。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李煜的词可以南唐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宫廷生活, 词风近似花间词派。后期他成了亡国之君, “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 国的思念,伴随着孤寂、悲怆的心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柳永柳永雨霖铃雨霖铃上片写情人离别时的缠绵意绪,极为细腻地刻画出了离人的痛苦情状, 传达出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下片写

2、离别后的孤独凄凉,其中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数句,以虚景写实情。集中几种最能触动离人愁思的景物,创造出凄冷清丽的独 特艺术境界。 这首词内容没有超出传统游子思妇和离情别绪的范畴,但作者以清秋萧瑟之景色写离 别时凄恻之情,这是“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可谓委婉尽致。苏轼苏轼江城子江城子上片展现了壮观的出猎场面,下片塑造了豪情洋溢,弯弓劲射的自我 形象,全词场面热烈,意境恢弘,气势雄迈。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上片把酒咏月,抒写了作者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 程,反映了他遁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下片对月怀人,展现了作者情感和理智的矛盾。全 词表现了作者不为失意而忧,

3、不因离别而苦的旷达态度;诗情与哲理交融。李清照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通篇写眼前事、身边景,把情感活动和自然景物、生活细节融合起 来,委婉巧妙地加以铺叙、渲染和烘托,创造了动人的意境。开头连续 14 个叠字,将内心 空虚、痛苦、若有所失,但又寻觅无着,周围气氛冷清,更加使自己忧愁苦恼的心情表现 得十分形象。辛弃疾辛弃疾破阵子破阵子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作品感时抚世,表现了当时重大的抗战 爱国主题,抒发了抗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忧愤,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 把壮和悲、理想和现实相互对比衬托,感情跌宕起伏,有很强的感染力。 辛词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由于他南归后, “孤危忧惧”的政治处境,满

4、腔愤慨只能 发为低沉悲咽的歌唱,因此辛词的豪放不同于苏轼的豪放,苏轼常常以旷达的胸襟来超越 时空,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归于深沉的 平静,而辛词总是以火热的情感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 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强烈,主观理念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点。其次,在意象 的使用上,很少传统的兰柳雪花,而与悲壮雄健的情感相吻合,自然景物多奔腾耸立而不 可一世,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所以,辛词更多表现为沉郁顿挫、慷慨苍凉的风格。 其三,辛弃疾进一步扩展了苏轼所开拓的词境,不仅像苏轼那样以诗为词,还进而以文为 词,他创作性地在词中融合了诗文、辞赋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段和艺术 技巧;第四,辛词善于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创造意境,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婉曲尽致地抒2写复杂的情感,又大量提炼口语,熔铸成语典故,往往摆脱形式的束缚,以适应表达丰富 的内容和情感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