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6006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第二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第二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第二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二册(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遗传遗传和和变变异异一、一、 DNA 是主要的是主要的遗传遗传物物质质名词1、T2 噬菌体: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 DNA 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2、细胞核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3、细胞质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语句1、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 DNA 的作用。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R 型(Rough),菌落粗糙,菌体无

2、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S 型(Smooth):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能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 S 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3、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 S 型菌杀死,并用死的 S 型菌与活的 R 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 (由于R 型经不起死了的 S 型菌的 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 S 型)。4、艾弗里实验说明 DNA 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 S 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 DNA 等提取出来,分别与 R 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 DNA 与 R 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 R 型细菌转

3、化成 S 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 是转化因子,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 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DNA 中 P 的含量多,蛋白质中 P 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 S 而 DNA 中没有 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 DNA。用 35P 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 3P 标记DNA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

4、体内。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 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 DNA 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 DNA,不是蛋白质。此实验还证明了 DNA 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 DNA 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6、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7、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8、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因此说 DN

5、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9、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遗传物质的主要主要载体是染色体。二、二、 DNA 的的结结构和复制构和复制名词1、DNA 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2、DNA 复制:是指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DNA 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3、解旋:在 ATP 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 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4、DNA 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

6、则是新合成的。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 DNA 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语句1、 DNA 的化学结构:DNA 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 C、H、O、N、P 等。组成 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构成 DNA 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 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 ATGC。DNA 是

7、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2、DNA 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 DNA 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3、DNA 的特性:稳定性:DNA 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 DNA 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DNA 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 为碱基对的数目)特异性:每个

8、特定的 DNA 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 DNA 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 50%。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5、DNA 的复制: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条件:a、模板:亲代 DNA 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

9、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 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 a、解旋:首先 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 DNA 分子。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结果:一个 DNA 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 DNA 分子。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

10、,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 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6、DNA 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 DNA 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 DNA 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 DNA 分子复制 n次则形成 2n 个 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 DNA 分子有 2 个,可形成 22n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 2 条。子代DNA 和亲代 DNA 相同,假设 x 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 DNA 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 DNA 中所求脱氧核苷酸

11、总数 2nx 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 x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 T 无 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 DNA,又由于双链 DNA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 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 DNA 还是单链 DNA。 三、基因的表达三、基因的表达名词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间断的直线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2、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3、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4、翻译:是在

12、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 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5、密码子(遗传密码):信使 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6、转运 RNA(tRNA):它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都只能专一地与 mRNA 上的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7、起始密码子:两个密码子 AUG 和 GUG 除了分别决定甲硫氨酸和撷氨酸外,还是翻译的起始信号。8、终止密码子:三个密码子 UAA、UAG、UGA,它们并不决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质合成过程中,却是肽链增长的终止信号。9、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RNA,再从 RNA 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

13、程,以及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DNA 的复制过程。后发现,RNA 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 DNA,为逆转录。语句1、基因是 DNA 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 DNA 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 DNA 片段就不是基因。每个 DNA 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 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 RNA 来传递的。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 与 DNA 的区别有两点:碱基有一个不同:RNA 是 U(尿嘧啶),DNA 则为 T(胸腺嘧啶)。五碳糖不同:RNA 是核糖,DN

14、A 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 则为脱氧核苷酸。3、转录:(1)场所:细胞核中。 (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 RNA。 (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 DNA 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配对方式:A-U,C-G。4、翻译:(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 RNA 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 RNA 一定结构的蛋白质。5、信使 RNA 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由 DNA 决定;转运 RNA 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由信使 RNA 决定,归根结底是由 DNA 的

15、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6、信使 RNA 是由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 RNA 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 DNA)的碱基数目:信使 RNA 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 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7、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

16、状的。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第二第二节节、 、遗传遗传的基本的基本规规律律一、基因的分离一、基因的分离规规律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 F1 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 F1 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eg:豌豆高茎基因用 D 表示。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eg:豌豆矮茎基因用 d 表示。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 D 和 d,由于 D 和 d 有显性作用,所以 F1(Dd)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 与 d 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