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寓言两则(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4395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寓言两则(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寓言两则(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寓言两则(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寓言两则(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寓言两则(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寓言两则(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寓言两则(课堂实录)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辕北辙南辕北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写“盘缠、硬” ,理解“盘缠、把式”等词。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教学准备:南辕北辙的故事录象、生字、对话的课件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你都读了哪些?生 1:我读过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生 2:我读过龟兔赛跑。生 3:我读过南辕北辙。师:看来,大家真是读了很多,更可贵的是你们还把这些故事都积累在大脑这座智慧宝库中。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经有 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师用惊叹的口气说) 。听到

2、这,你有什么感觉?生:我感到太意外了,我还以为只有几百年呢。生:真没想到,它在我们国家已经有这么长时间的历史了,太了不起了。师:是啊,你也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到自豪了吧。师:寓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刻的道理。我听到刚才有个同学说读过南辕北辙,还有谁读过这个故事?多数学生举手。师:我现在仅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谁愿意来?请一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对学生的表现做适当的评价并面向全体学生说:我们大家愿不愿意跟着老师再来了解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呢?生:愿意。师:好,让我们齐刷刷的打开语文书吧。注意在读故事的时候,把你遇到的不理解的字和词勾出来,

3、一会儿我们共同交流。生自由朗读故事。教师巡视。师:谁有问题?生:我不理解“盘缠”这个词。师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这个词。生:我不懂“把式” 。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生:好车夫。师:还有字词方面的问题吗?生:没有。师: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 (出示“辕和辙”的生字卡片。 )谁认识这两个字?生齐读。师将字卡贴在黑板上。师: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生:都带车字旁,都跟车有关。师:真聪明。老师这有两幅图,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辕和辙。 (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件。 )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 (板书:南) 。

4、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板书:北) 。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盘缠”这个词,这两个字和另外的一个“硬”字,我们这节课还要来写一写。先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指名回答。师:来,请伸出食指,我们一起写一写。先写盘,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写的扁一些,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稳重了。缠的左边的绞丝写的窄一些,又边别写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这样记:比石头更硬。师请学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纸中书写。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师:第一遍读课文就为我们理解课文扫清了文字的障碍,现在,再让我们仔细的读读课文,想一想,

5、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指名回答。 (故事的最后一段话)师:我们先来读读这段话中的第一句话。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生 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师问大家:贴的对吗:是不是相反?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教师继续问: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读出了什么?生 2: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6、。师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 3 段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学生边读边想。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多么固执的坐车人,他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生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学生分组辩论。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齐读。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

7、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忽视了自己所走的方向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此时,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生:还是听听别人的劝告吧。生:你的方向错了,条件再好,也到不了啊。师:早在 2300 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师生一同欣赏故事南辕北辙 ,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 2300 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 (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