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复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4593736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5.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期末考试复习(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先丽备课本 必修一 1 声声明:明: 1.本资料本资料由由教师上课教案修改而成,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理解、梳理教师上课教案修改而成,主要目的是帮助同学理解、梳理常见常考知识点常见常考知识点,请同请同 学勿将本文档上传至任何学习网站,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学勿将本文档上传至任何学习网站,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2.表述口语化,内容较少表述口语化,内容较少,复习时请结合世纪金榜 ,相互补充,复习全面,兼顾重点,复习时请结合世纪金榜 ,相互补充,复习全面,兼顾重点,多多 思考,多总结。思考,多总结。 3.若若有有同学发现其中的错误和不足,欢迎同学发现其中的错误和不足,欢迎批评指正,共同进步批评指正,共同

2、进步。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识主干】 一、天体与天体系统 宇宙中所有的物质组成形式,被称为天体天体,除此之外,宇宙中的气体和尘埃也是天体,宇宙中最基本的天 体是恒星和星云。 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需要看他是否满足两点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需要看他是否满足两点: 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二看其是不是某一 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例如,地球上的河流、建筑物、降落到地面上的陨石等。 宇宙中的天体无数,但并非杂乱无章,由于万有引力的存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从而形成了一 个个大小不一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恒星吸引行星,行星吸引卫星从而形成一个有层次性层次

3、性的天体系统。不同层 次的天体形同共同组合成了宇宙的总星系(等于可见宇宙的范围) 。 例 1天体概念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人类的家园地球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轮廓模糊的星云 D 待发射的人造卫星 例 2天体系统分层 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 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 19 时整成功升空。 在飞行后的 29 分 53 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 时 56 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10 月 6 日 11 时 06 分北京飞控大厅传 来“第一次近月制动开始”的口令声, 右图 1 为飞控大厅大屏幕上 显示嫦娥二号打开

4、发动机开始制动。 该图中包含了几级天体系统(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该图中包含了地月系、月卫系(“嫦娥二号”与月球组成的)两级天体系统。 沙先丽备课本 必修一 2 二、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明确地球的普通性普通性指的是与其他行星,尤其是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之间在体积、质量(见课本 P11 表) 、运 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无特殊之处。 而特殊性特殊性在于它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发现生命的星球。存在生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重在理解,考试常(重在理解,考试常 考选择题)考选择题) : 1.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 (1)稳定的光照(太阳稳定)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5、) 2.适宜的自身条件(内部条件) (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平均温度 15,而且大气层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自转周期适中,温 度变化不剧烈水能够保持液态) (联系第二章第二节“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相关内容理解) (2) 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能够吸引大气包裹在地球; 漫长的演化过程使得成分适中) (这 个可以举反例, 如: 月球为何没有大气层, 土星木星大气层厚而密?前者是因为体积及重量小所以引力小, 吸引不了大气围绕其周围,后者则相反) (3)充足的水分条件(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 高,结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

6、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 地表温度的逐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 育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 地球的自身条件是其有生命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内因;外部条件是必备条件,属于外因,二者缺一不可。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太阳的内核中, 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核聚变反应 (四个氢原子聚变 成一个氦原子) , 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通过电磁波电磁波的形式向 外扩散。根据波长,将电磁波分成短波(包括各种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 和长波 (红外线

7、) 。 波长越短则能量越强, 反之则能量越弱。 因太阳温度很高,故波长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2.影响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占到太阳总辐射量的 22 亿分之一,而就 这么 22 亿分之一却成为地球存在生命的前提条件之一。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成为地球生物圈的能量来源,地质时期的生物能 积累下来,转化成为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也可以说,化石能源最终来源于太阳。 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历史悠久,不局限于晒太阳晒东西,如今,因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 能源,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在世界上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各地因为纬度、海拔和天气状况的不同, 太阳

8、辐射量存在空间差异,因此太阳能的利用率也不一样。在我国(下左图) ,西北的新疆、西藏青海太 阳能资源丰富;北方的内蒙太阳能资源也极其丰富;四川盆地因为盆地地形封闭,多云雨天气,所以成为 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 世纪金榜P6 有相关练习) 沙先丽备课本 必修一 3 在全球范围内(上右图) ,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差异十分明显,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不均成为大气运动的 基本动力,在大气运动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风能资源,同时塑造各种风成地貌。风吹水动,海洋 中大规模的海水流动(洋流及波浪)的动力其实最终是来自太阳能。此外,水循环中的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径流等环节都涉及到水体对太阳热能的吸收或

9、释放,因此,太阳辐射也成为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类 似的,水体的运动过程中也为人类提供了水能和波浪能等经过转化后的太阳能,也塑造了各种流水地貌。 总结:太阳能或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也为大气运动、流水运动提供了基本动力,同时 塑造各种地貌,改变自然环境。 二、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 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分别是光 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由里向外:亮度越来越弱(平时只能看到光球层,日全食时才能 看到外面两层) 、温度越来越高、厚度越来越大。 在太阳大气层中进行复杂的电磁活动,光球层的某些区域内温度 偏低,看起来偏暗,叫做黑子;而同时,在色球层的

10、某些区域会有短 波能量的大量喷出,亮度巨大,叫做耀斑;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 出日冕层,形成太阳风。 黑子、 耀斑和太阳风伴随着大量高能短波射线、 带电粒子等向外喷 射,被称为太阳活动。太阳耀斑爆发时,大量能量释放,因此被看做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黑子更容易观测,黑子多的时候耀斑也多,因此是太阳活动的标志。 2.影响(注意太阳活动影响的位置及对应的现象) 太阳活动强烈时,高能带电粒子流首先冲击的是地球的保护伞地球的磁场,地磁场的磁力线会因 此变形,导致指南针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造成磁暴现象磁暴现象。当这些能量沿着磁力线到达地球磁极附近时, 跟两极上空的大气碰撞、放电,形成美丽奇幻的极光

11、极光。一般来说,极光只在两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出现,沙先丽备课本 必修一 4 只在太阳活动特别强的时候,出现极光的范围会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当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射线等 穿过距地面80500千米高度范围的电离层时, 使电离层的结构发生变化, 称为电离层爆炸或电离层骚扰, 在这种情况下,地面电台发射的无线电临界频率也随之迅速变化,造成通讯混乱,严重时天波全部穿过电 离层,这样电台发出的无线电波就无法被反射回地面,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太 阳黑子的多少和地球上的年降水量存在相关性,虽然纬度和相关性各不相同,可以认为太阳活动会影响地影响地 球上的降水球上的降水,

12、进而对农业生产等产生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巨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因此需要积极关 注。但是太阳活动并不是每年都很强烈,大概每隔 11 年左右年左右会出现极强烈的一年,被称为太阳活动高峰 年。 1.4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圈层划分方法 当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这么巨量的能量产生了,总要发散出去,除了以热能的方式融化掉附近的 围岩,大部分能量会以机械波的形式通过地球这个媒介发散出去,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有两种: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两者在传播速度和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传播速度:PS(所以当地震发生时,P 波先到

13、达地面) 传播介质:P:固、液;S:固 它们的共同点是:传播速度随传播介质密度传播速度随传播介质密度(性质)(性质)的改变而变化。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如果在经过地球剖面的地震波 的波线在某个位置出现波速突变面波速突变面,我们可以推定那里物质密度或性质发生变化,这是用地震波分析地球 内部物质性质(注意不是成分)的依据。 结合右图: 从地表发射两种性质的地震波 横波的速度较慢,纵波的速度较快(看 数字) , 但都在地下 17 公里的地方波速 突然增大,出现第一个波速突变面,这 个叫做莫霍面。再向下到 2880 公里的 地方,波速大幅度降低,其中横波甚至 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面。 这两个地震波速不连

14、续面把地球内部 分成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结合世纪金榜P17“迁移应用”的两道题,复习巩固 2.内部圈层简介 (1)地壳 在莫霍面以上的地壳是固体,垂直方向上分成 两层, 上层密度小, 下层密度大。 水平分布上, 硅镁层是连续的,硅铝层只在陆地上分布,所 以,陆壳(陆地地壳)是双层结构,洋壳(大 洋地壳)是单层结构。 沙先丽备课本 必修一 5 根据重力均衡规律,海拔越高,莫霍面越深海拔越高,莫霍面越深该地的地壳也越厚,该地的地壳也越厚,所以陆壳明显比洋壳厚,前者平均 33 公里甚至更厚,后者平均只有 6 公里。 结合世纪金榜P16“典例 1”复习巩固 (2)地幔 地幔同样是固体,但当

15、深度到达 80-400 km 之间时,也就是上地幔的顶部,因为受温度和含水量等因 素的影响,呈一种可以缓慢变形的半粘性(塑性)状态。这个半粘性的圈层,叫做软流圈软流圈(软流圈是地幔 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圈层),火山喷发的岩浆就来源于此。软流层以上的固体部分称为岩石圈。岩石圈。 (3)地核 根据横波无法在液体里传播的特点,横波到达“古登堡面”时消失,说明出现液体,到约 5000 千米深度 的地方,横波又再次出现(教材图中没有显示),表明物相变成固态,所以地核有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它的高度平均是 1000 公里,超过 1000 公里后就变的非常稀薄了。根据密度、温度、

16、运动状况等差异, 从低到高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后三层成为高层大气,不需掌握) ; (1)对流层 是距离地面平均 12 公里范围内的大气层(两极地区较薄 8、9 公里、赤道地区是 14、15 公里) ,随着 海拔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第二章会解释原因) ,空气上冷下暖、上重下轻,层结不稳定,空气对流。 (2)平流层 距离地面 12-55 公里的上空,该层空气随着海拔的上升,温度逐渐升高,因此上冷下暖、上轻下重,层 结稳定,空气平流。 2.水圈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中、地表和地下,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连续但不规则的 水圈。这些水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联系着,以水循环的方式共同构成水圈。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