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2406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3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 附件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 ( 试 行 ) 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基础扎实。(一)基本条件 1.基础扎实。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规划或方案,并组织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建立制度,配备人员,落实经费。村庄配备环保与卫生保洁人员,协助开展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比例不低于常住人口的 2。 2.生产发展。2.生产发展。主导产业明晰,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辖区内的资源开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林地无滥砍、滥伐现象,草原无乱垦、乱牧和超载过牧现象。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

2、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管理有关规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妥当处置。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3.生态良好。3.生态良好。村域内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体、大气、噪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未划定环境质量功能区的,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无黑臭水体等严重污染现象。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生产生活合理分区,河塘沟渠得到综 4 合治理,庭院绿化美化。近三年无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无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环境投诉案件得到有效处理。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所在县域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生态环境质量不变差。 4.生活富裕。4.生活富裕。农民

3、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用水、用电、用气、通信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5.村风文明。5.村风文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村规民约深入人心。邻里和睦,勤俭节约,反对迷信,社会治安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历史文化名村、古街区、古建筑、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得到传承。村级组织健全、领导有力、村务公开、管理民主。 (二)建设指标 (二)建设指标 表 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建设指标表 表 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建设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 标 单 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生产发展 1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

4、绿色 食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60 约束性指标 2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 千克/公顷 220 约束性指标 3 农药施用强度 折纯, 千克/公顷 2.5 约束性指标 4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8 约束性指标 5 农膜回收率 % 90 约束性指标 6 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 综合利用率 % 100 约束性指标 5 类别 序号 指 标 单 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生态良好 7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 % 100 约束性指标 8 生活污水处理率 % 90 约束性指标 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约束性指标 10 林草覆盖率 山区 丘陵区 平原区 % 80 50 20 约束性指标

5、11 河塘沟渠整治率 % 90 约束性指标 12 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95 参考性指标 生活富裕 13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年 高于所在地市 平均值 约束性指标 14 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比 例 % 80 约束性指标 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 约束性指标 村风文明 16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的农户比例 % 80 约束性指标 17 遵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村规民约的农户比例% 95 参考性指标 18 村务公开制度执行率 % 100 参考性指标 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基础扎实。(一)基本条件 1.基础扎实。已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6、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规划或方案,并组织实施。乡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健全, 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专职承担环保职能,协助开展生态环境监管工作, 落实工作经费和环保设施运行维护费用。 6 2.生产发展。2.生产发展。区域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辖区内的资源开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产业结构合理,主导产业明晰。严守生态红线和耕地红线,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林地无滥砍、滥伐现象,草原无乱垦、乱牧和超载过牧现象。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管理有关规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达到总量控制要求。工业固

7、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妥当处置。 3.生态良好。3.生态良好。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辖区内水体(包括近岸海域) 、大气、噪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未划定环境质量功能区的,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无黑臭水体等严重污染现象。近三年内无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无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环境投诉案件得到有效处理。镇容镇貌整洁有序。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所在县域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生态环境质量不变差。 4.生活富裕。4.生活富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喝干净水、走平坦路,用水、用电、用气、通信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住宅美观舒适、节能环保。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全

8、覆盖。 5.乡风文明。5.乡风文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邻里和睦,勤俭节约,反对迷信,社会治安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历史文化名镇(村) 、古街区、古建筑、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乡镇政务公开、管理民主。 7 (二)建设指标 表 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指标表 表 2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 标 单 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生产发展 1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60 约束性指标 2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6 约束性指标 3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折纯, 千克/公顷 220 约束性指标 4 农药施用强度 折纯,

9、 千克/公顷 2.5 约束性指标 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8 约束性指标 6 农膜回收率 % 90 约束性指标 7 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 合利用率 % 100 约束性指标 8 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 业通过审核比例 % 100 约束性指标 9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0 约束性指标 生态良好 1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 标率 % 100 约束性指标 11 生活污水处理率 % 80 约束性指标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5 约束性指标 13 林草覆盖率 山区 丘陵区 平原区 % 80 50 20 约束性指标 14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人 15 约束性

10、指标 15 居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 95 参考性指标 生活富裕 16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年 高于所在 地市平均值 约束性指标 8 类别 序号 指 标 单 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生活富裕 17 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比例 % 60 约束性指标 18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 约束性指标 乡风文明 19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居 民户数比例 % 70 约束性指标 20 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环 境标志产品所占比例 % 100 参考性指标 21 制定实施有关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村规民约的行政村比例 % 100 参考性指标 三、指标解释 (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指标 1.基本条件 (1)基础

11、扎实。(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指标 1.基本条件 (1)基础扎实。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规划或方案,并组织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建立制度,配备人员,落实经费。村庄配备环保与卫生保洁人员,协助开展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比例不低于常住人口的 2。 指标解释:编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规划或方案,经乡镇人大或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建立健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管护制度,配备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明确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经费渠道,落实相应设施运行维护、保洁人员工资等费用。村庄需配备环境保护和卫生保洁人员,协助开展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且配备比例不低于村庄常住人

12、口的 2。 数据来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规划或方案文本及其批准文件;查看落实相应制度、人员、经费的文件、档案;现场检查。 9 (2)生产发展。(2)生产发展。主导产业明晰,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辖区内的资源开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林地无滥砍、滥伐现象,草原无乱垦、乱牧和超载过牧现象。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管理有关规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妥当处置。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指标解释: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近三年内无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

13、故。辖区内的资源开发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农田水利设施、农田道路、农田林网、农资销售网点等农业基础设施完备。耕地保护参照与上级政府签订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要求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林地无滥砍、滥伐现象。草原地区牲畜养殖不得超过国家草原载畜量标准,无乱垦、乱牧、超载过牧现象。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得到普遍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村域内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等环境管理规定,所有企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妥当处置,农村卫生医疗服务站(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按规范要求送乡镇卫生院集中存放

14、,并送有资质的处置中心有效处置且无危险废物排放。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山水景观、乡风民俗等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完备,景区管理规范,特色鲜明。 10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环保、发改、经信、农业、林业、水利、旅游等部门。现场检查。 (3)生态良好。(3)生态良好。村域内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体、大气、噪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未划定环境质量功能区的,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无黑臭水体等严重污染现象。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生产生活合理分区,河塘沟渠得到综合治理,庭院绿化美化。近三年无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无露天焚

15、烧农作物秸秆现象,环境投诉案件得到有效处理。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所在县域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生态环境质量不变差。 指标解释: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的功能区(类型区)标准,未划定环境质量功能区的,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辖区内无 V 类和劣 V 类水体,无黑臭水体等严重污染现象。无耕地土壤遭受污染的现象。村容村貌整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序、美观” ,无“脏、乱、差”现象。生产生活实现分区,村民集中居住区无污染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小区)。村域内河、塘、沟、渠等淤积得到疏浚,河塘坡岸自然、生态,无污水塘、臭水沟,河道沟塘无垃圾、杂物和漂浮物。住

16、宅舒适美观,与乡土文化、自然环境相协调,宅间有绿化,绿化树种优先选用当地适生物种,乔灌草合理搭配。近三年内无较大(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投诉案件得到有效处理。在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日报和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信息列表中,显示近三年 11 内无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火点(经环境保护部核销的火点除外)。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所在县域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生态环境质量不变差。 数据来源:县级以上环保、水利、农业、住建、林业等部门。 (4)生活富裕。(4)生活富裕。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走平坦路,用水、用电、用气、通信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指标解释:近三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得到保障。用水、用电、用气、通信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给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