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报纸看纸质传媒的现代化之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2391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张报纸看纸质传媒的现代化之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一张报纸看纸质传媒的现代化之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一张报纸看纸质传媒的现代化之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一张报纸看纸质传媒的现代化之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一张报纸看纸质传媒的现代化之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12军事记者专题研究改革开放 30 年军事新闻事业的发展从一张报纸看纸质传媒的现代化之变吴方一、30年报纸的变与不变在三大传统媒体中,从“年龄”上讲报纸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它出现得最早,存在的历史最长久。 其主要原因是,早期报纸生产和传播所依赖的客观条件最简单、 最基本。 只要有纸和笔,报纸就可以采编;只要有油墨印刷,报纸就可以出版。 读者拿到一张报纸之后所需要的阅读条件也最普通,只要有光线,就可以随时反复阅读。 在内容方面, 报纸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形成了很高的公信度,以报道的权威性赢得了读者的信赖。 也正因为如此,报纸的生命得以延续,读报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了解新闻、宣传思想、传递信息、文

2、化休闲和商务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甚至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即便在今天,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新的传媒介质不断出现,传播形式层出不穷、激烈竞争,报纸仍然拥有着自己忠实的读者群,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尽管如此,在保持了基本形态和原始特性的同时,随着30年来改革开放和时代的进步,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报纸,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读者能直接看到的是,报纸的内容更加丰富、及时和深入,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美观。读者还可以感受到的是,拿到报纸的时间早了,报纸发行覆盖的地域范围更广阔了,报纸变厚了,甚至从报社得到的已经不限于一张纸质的报纸,还有出现在电脑、手机等大大小小屏幕上的文字、图片或影像。在这背后,与报纸编辑记

3、者们智慧和辛劳凝结在一起的,是现代科技在采编和出版发行中的应用。 计算机、数字通信网络和中文信息化技术融入报纸的采编、制作和传播,奏出了一曲信息时代报业发展的交响乐。二、30年改变了报纸工作的每个环节3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 同样也改变了报纸业务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今天的编辑记者,以前辈们可能根本未曾想到的方式在进行着工作。我们可以从解放军报社的技术发展过程,充分感受到这一场报业的现代化之变。1、发稿:条条道路通北京。长期以来, 我们的记者都是靠着一支笔、一个采访本在新闻现场奔走,在战争的硝烟中穿梭。 写好了稿件,装进信封贴上邮票,投入邮箱。 那个时候,报社对记者发稿的支持, 是每年发给

4、几十张寄稿子用的邮票。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的记者在战场、在救灾一线采写了要闻急稿,也只能靠人工长途电话转接,记者在那边读,编辑在报社记。 摄影记者则秉承着“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的信念冲在一线,可是他们离新闻现场越近, 要及时把胶卷冲印出来送回报社就越难。1991年全国双拥大会在福州召开,解放军报决定出版彩报,但因为没有传送彩图的技术手段,报社如何得到现场照片成了一个难题。大会上午9时开始,到北京的班机10时起飞,记者拍下开幕场景立即带着底片乘坐专门安排的警车,赶往50多公里外的机场。 在当时国内报纸普遍为单色的情况下,解放军报 终于在次日以彩色报纸报道了大会的消

5、息, 并再搭航班将彩报运抵福州。中国报业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开始一步步走上现代化之路的。1988年解放军报社给驻外记者站配发传真机,1992年开始配备便携式电脑,1996年解放军报社远程电话发稿系统试验成功, 图文发稿开始走上快车道。1997年香港回归报道是电脑发稿的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解放军报社派出报道组兵分7路开进香港,他们配备了12套便携式电脑发稿系统、7台便携式底片扫描仪和2部当时十分少见、价格昂贵的专业数码相机。 报道组还利用计算机网络双向传输的特点,首次实现了将各路记者采写的稿件在网上统稿后再发给北京的编辑部。到了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摧毁了当地一切生活和通

6、信设施, 我们的记者带着6部卫星通信终端进入灾区,及时发回了大量的现场目击报道和照片。今年底,我们的记者传稿系统又将更新换代,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下部队还是到地方、乘军舰还是在野外,也无论军用电39200812军事记者专题研究话、地方电话、手机电话或者卫星电话,互联网或者军队综合信息网,有什么条件就用什么条件,条条道路通北京,冲在一线的记者不再为发稿犯愁。2、排版: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升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制版印刷技术水平, 其基本方法一直沿用了近千年。 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成功应用,改写了这一历史,是报业技术发展中最具创新精神和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使得中国的出版技术再次走在了世

7、界的前列,它的发明人王选也被人们称为“当代毕升”。在这场“告别铅与火”的历史变革中,解放军报社是最早的参与和应用者之一,成为第一批“吃螃蟹”者。1988年王选的课题组来到军报,带着照排系统中的开创性项目“计算机整版排版”软件系统进行现场开发实验。报纸版面要求图文并茂,但当时不要说在一个计算机屏幕上把图片和汉字编排在一起,直接修改、整版显示,仅中文的横文竖题混排也是国外英文报纸上从来没有的,这是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 经过半年多的现场开发完善,计算机整版图文混排技术在解放军报社用于正式排版,版面编辑第一次在组版过程中看到了版面的实际效果。 从此,中文报纸排版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整版数字化,当年

8、唐山地震后排字工冒险收拾散落一地的铅字、重新抢排报纸那样的情形再也不会出现,铅字完成了历史使命。如今,计算机排版系统中所拥有的上百种的汉字字体和大量的底纹花边,也为报纸版面设计、实现编辑意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军报再次率先试验了计算机直接制版,而这在今天已经成了注重时效竞争的报纸首选的生产设备。正是这一系列先进的印前技术的成功应用,才使得现在一份报纸一天编排、印制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版面成为可能。3、发行:飞越万水千山。报纸的载体是纸张,必须每天递交到读者手上,这个特点使得报纸的传播受到先天的制约。 提高发行时效、扩大发行区域,是报纸永远的追求。 解放军报从创刊之初就开始了不懈

9、的努力,依托军工印刷厂在全国建立了6个代印点,尽力减少报纸邮递的距离。那时,需要每天夜里在北京把用铅字拼成的报版压成纸型,早上送到机场交给飞赴外地的班机,外地印刷厂取回纸型后再浇铸铅版、上机印刷。 其过程之繁琐和外界影响因素之多,使得报纸的发行难以保障。 尽管上世纪70年代部分城市开通了微波电报传真,但仍然无法解决版面失真的问题,更没办法传送彩色图像。计算机排版技术解决了版面信息数字化的问题,为报纸版面的远距离传输创造了条件。1991年,解放军报社开通电话数字传版,1992年利用军事通信的优势在全国首批建设了自己的卫星传版系统,彻底解决了异地高速传版、高质量出彩报难的问题。 现在解放军报已经建

10、立了西至喀什、拉萨,东至福州,北至哈尔滨,南至海口的外地代印点20个,报纸在外地几乎可以和北京同步开印。4、编辑:扩大了的编辑办公桌。激光照排技术成功应用后, 全国报业开始迈出新闻采编工作计算机网络化的步伐,把计算机用作报纸编辑的工具。 这是报纸从稿件采写到出版发行整个流程中数字化、网络化的最后一块空白。而这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为需要克服很多工作习惯上的困难,编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998年解放军报的新闻采编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开通。 尽管新的办公桌上只有一台计算机,而桌面下的网络线将报社内外的计算机联在了一起,把记者、通讯员从千里之外发回的图文稿件、把新华社的消息,直接送到了编辑的办公桌

11、上,把深藏资料室多年的历史文献送到了编辑的办公桌上,把个人的文摘资料卡片也送到了编辑办公桌上。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网络延伸到了部队基层,部队工作动态和官兵的声音也出现在了编辑的办公桌上。编辑记者的稿件在电脑上写作、 修改, 在网络上存储、传递,采编综合网络系统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编辑业务和管理工作,稿件的追踪、内容的查找、大样的监控、版面的管理、文字辅助校对、工作绩效统计、好稿评选和稿费计算等等,起初被当成打字机使用的联网电脑,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工作信息处理机和智能辅助管理工具。5、网络:报纸已经不仅是纸报。上世纪末是互联网开始大发展的年代, 网上的各类中文信息迅速增加,互联网开始

12、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从那时起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无论从宣传的社会效益还是经营的市场效益,都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网络这种新的传播形式,报纸凭借其新闻的厚重和原创性,很快进入了互联网,把网络的力量转化为报纸发展的合力。解放军报 不失时机地于1999年在互联网上推出了网络版。5年后又扩建成了现在的“中国军网”,在互联网和军队综合信息网上同步发布。 网站的建立,将报纸第一时间展现在了世界各地的读者面前,展现在了部队官兵的面前,无论他们和北京相隔多远,只要接通网络打开电脑,就看到了报纸的内容、版面,甚至传统报纸所没有的音视频多媒体节目。报纸的新闻传播能力通过网络得到了扩

13、展,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了。事实证明,互联网的魅力还远不止是简单的单向信息传递,各种特色服务和分门别类的频道专题的设置开始分众化,吸引了不同层次的网民。 而互动性的内容如主题社区、博客、事件调查和评选投票等,迎合了现代社会中大众表达自己的愿望。网站所提供的这一系列大大超出传统报纸的新型服务,既依靠于报纸的新闻40200812军事记者专题研究资源和品牌力量,又使得报纸的品牌效应增强,提高了社会影响力。三、30年传媒技术进步对报纸的发展影 响深远与广播和电视相比,在传统三大媒体中,是报纸最早开始了技术革命,率先实现了从新闻信息获取到传播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率先利用传媒新技术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14、。技术进步给报纸工作和报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技术进步对报纸生产过程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这个影响主要表现在报社内部的技术改造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上。一切都在电脑和网络中,一切都数字化了,其结果是新闻信息量大大增加,报纸容量大大增加,从采编出版到业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全面提高,报纸的时效性提高。同时,报纸工作者自身的知识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科技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际上编辑记者就是媒体技术革命的直接受益者,现在要写稿子打开电脑,要拍照片端起数码相机,要查资料开动搜索引擎,要发稿件联网传送。当初曾经发生过因为新技术设备使用有困难而被放弃的遗憾,现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记者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定要带

15、上配无线上网卡的电脑和卫星通信终端,面对重大新闻报道任务时记者们绝不会忘记事先上网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信息。另一方面,技术产品也不像早先那么“青涩”,在不断地改进,努力适应报纸工作的特点。相比而言,技术进步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则给报纸带来了更为重要的现实影响。 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三分天下的格局,引发了报业媒体发展观念和经营模式的重大变革, 刺激着报纸继续以创新的精神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报纸在过去10年网络媒体发展的浪潮中,以敏锐的市场和经营意识,抓住了国家有关新闻网站的政策机会, 快速地迈出了进入新媒体的第一步, 几乎所有的报社或报业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16、 不仅如此,随着新的传播技术和方式不断出现,报纸在密切关注的同时主动置身其中,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网上的多媒体数字报纸、便携的移动报纸阅读器、户外视屏阅报、全新介质的电子纸报等等相继出现。近几年来, 个人手机终端的迅速普及又形成了一个新形式的传播媒介,有人称之为第五媒体。 除了短信评报、短信新闻线索报料、短信投票等传统应用外,彩信手机报和短信新闻定制成为新的潮流。 中国移动的手机报付费订户2005年底约为100万户,去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从200万发展到了2000多万,到今年北京奥运会时已经达到4024万户。 在手机运营商的平台上,现在已经有了上百家手机报, 这些手机报基本上是由以报纸为主的传统媒体或网站提供的内容为核心。 手机报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手机的便携、信息快捷的特点,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内容提供商的报纸与手机运营商, 在市场和经营上都有着对生存发展和实际利益各自的追求。 解放军报社主办的中国国防报目前也正在筹划开办手机报。过去十几年中,报纸已经走上了不同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在作为内容供应商进入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同时,还继续在更大范围内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