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91836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bl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CHINESE JOU RNAL OF ANAT OM Y Vol. 31 No. 4 2008解剖学杂志? 2008 年第 31 卷第 4 期互交流, 又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 开放作用与效果自学院启动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 中心为完成这一教学计划积极筹备提供实验室、 实验仪器设备, 最大程度地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逐步完善开放条件。目前本中心每学期可接收 6 10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开放实验, 效果良好。通过开展开放实验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的基地, 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 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十分喜爱开放实验活动,

2、 认为? 这是一次学习机遇和挑战,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拓展了知识面, 学到许多平时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培养了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 求实的探索精神 。有的学生提出:? 实验中涉及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演示验证式教学方式, 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 学生们普遍感到受益匪浅,? 虽然只是短短数周时间, 有时实验结果并不是非常显著, 但从中却学到许多比实验成果更重要的东西, 对科学研究有了一定的体会 。开放式实验教学倡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正确运用已学到的知识, 参与科学实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严谨的科学作

3、风、 严密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 存在问题和不足由于申请的学生小组较多, 实验室面积显得紧张, 只能通过筛选手段进行选择, 学生受益范围受到限制; 此外, 形态学实验过程往往是连续几十天甚至几个月的小科研, 学生由于正常上课, 白天没有完整时间, 他们往往利用课余、 周末时间或暑假进行开放实验, 通过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来保证开放实验正常进行, 但前者往往影响实验的连贯性。综上所述,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资源优势, 促进实验教学课程改革,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规范有序地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编

4、辑: 黄会龙)PBL 教学法引入神经解剖学教学作者 E?mail: Hui ?xf 163. com收稿日期: 2007?10 ?23; 修回日期: 2008 ?03?03惠雪枫? 李小记? 王航辉? 赵? 琳( 延安大学医学院, 延安? 716000)? ?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与临床及科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神经系统内容庞杂、 新名词繁多、 功能复杂而且因失去了解剖学直观的特点而变得抽象,故它的? 教 与? 学 历来都被认为是复杂和困难的。如何在医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 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 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并利用所学

5、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医学教学改革课题 1。我们首次将PBL ( problem 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引入临床医学本科神经解剖教学, 收到较好的效果, 并获得一些体会与大家探讨。1? 教学对象研究对象为我校 2006 级本科临床医学一、 二班, 每班 120人, 共计 240 人。所有学生均经过普通高考录取入学, 随机分班, 其年龄、 性别和入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设一班学生为实验组, 二班为对照组。这些学生平素一直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教学, 解剖学中除神经系统外的各个系统知识的学习任务已完成,神经系统的理论大课( 120 人) 由同一位老师指导学习, 两组的实验小课(

6、30人) 奇数班或偶数班都由同一老师带教指导学习。2?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教师利用多媒体、 课件、 挂图等进行课堂授课, 授课主体为教师, 知识流向模式主要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实验组采用 PBL? 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 解答问题、 总结知识 的 4 阶段教学法。我校神经解剖学除总论外分 7 讲, 分别是中枢神经的脊髓、 脑干、 间脑和小脑、 端脑与周围神经的脊神经、脑神经、 内脏神经。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师提出问题, 在每讲大课上, 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些与本讲内容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讨论, 主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现有水平, 提出问题或有代表性的典型

7、病例( 病例主要选取自附属医院神经科) 。如在学习端脑基底核时可联系临床导致锥体外系的一系列症状, 进而试述 Parkinson 病的发生及其治疗; 在学习脑干面神经核时可联系临床常见的面神经麻痹和脑中风导致的面瘫的不同来区分核上瘫和核下瘫, 从而使学生对其不同表现及治疗原则有了深刻领会。(2)学生分组搜集资料, 学生按每 6 8人划分为一学习小组, 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课后认真阅读教科书相应章节内容, 利用图书馆、 网络等知识载体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文献。通过学生们自行分析和交流讨论, 最后各小组对问题或病例提出初步的解答, 写出发言提纲。(3) 课堂讨论, 主要在实验小

8、课上进行, 面对着标本与模型, 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 要求各小组学生必需推选代表发言, 阐述问题, 甚至展开辩论。此时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4)归纳总结, 讨论完毕后, 教师主要是概括性地归纳总结讨论问题的要点, 对一些共同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尽分析, 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对讨论的问题和解剖学基本理论进行联系, 复习相关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知识。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自学讨论还可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 以及临床医学的发展, 如微电极导向立体定位脑外科手术可对 Parkinson 病进行治疗, 脑血管病变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仪的监测下进行介入治疗等, 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领

9、域, 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掌握知识。!602!CHINESE JOU RNAL OF ANAT OM Y Vol. 31 No. 4 2008解剖学杂志? 2008 年第 31 卷第 4 期3? 效果评价3?1? 比较方法将神经解剖学内容单独进行测试, 测试题分两部分, 一部分为客观题, 即 100 道单选题, 全部由试题负责人从题库随机调出; 另一部分为临床病例分析题, 选自附院或文献报道, 各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神经解剖学密切相关, 即各病例所陈述的临床症状、 体征都能找得到相应神经解剖学异常的支持, 而且此方面知识在授课时两组都学习过, 要求各组根据症状、 体征对病变部位作出定位诊断并举出理由

10、。该卷评分特请没有参与授课的另一位教师承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次成绩分别进行比较。3?2? 比较结果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部分成绩分别比较显示, 以机械记忆知识点为主的客观题测试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 05, 表1) , 而测试综合应用能力的临床病例分析题成绩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5, 表 1) 。表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客观和病例分析题测试成绩比较(n= 120, x? - s)组别客观题成绩( 分)病例分析题成绩( 分)实验74 ? 1 12 ? 3( 53 92)81 ? 2 5 ? 9( 57 88)?对照72 ? 6 11 ? 7( 49 93)73 ? 4 6 ? 3(

11、 43 82)?*P 0 ? 05 vs 对照组4? 讨论4?1? PBL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PBL 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通过启发式、 自学式和交互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其思维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开拓了创造性思维 2,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 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对知识进行分析、 整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而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3。教学实践中显示, 学生对于具体病例的兴趣远大于课本理论, 实验组在讨论

12、过程中的积极性普遍高于对照组。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其参与讨论的兴趣。虽然对于机械记忆性的知识 PBL 教学法尚未看出明显优势, 但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效果显著。4 ?2? PBL 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 PBL 教学法设计问题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精力, 由于解剖课在大一开设, 学生的医学基础还很薄弱, 讨论题目的拟定要求深度与范围恰当。在课堂讨论中, 学生的思路在讨论中会出现偏差与错误, 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亦很重要, 许多问题会涉及其他学科和临床知识, 教师应注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并贯穿于出题、 引导讨论和总结提高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有厚积薄发的

13、功底, 去深入浅出地引导、 分析和答疑。这些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 新技术, 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4 ?3? 在课后让学生接触临床的典型患者, 或参加临床医生的病例讨论, 学习效果显著在实验组授课中教师和学生普遍感觉很有必要直接面对患者, 因为让学生直接面对患者进行病例讨论,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感性认识, 而且学习效果将更加显著。传统上一直把解剖学划分入单纯的基础医学类别、 实习与临床毫无关系的做法受到质疑。目前 PBL 教学法已经在国内的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 但在基础医学教育特别是解剖学教学的应用中尚处于初始阶段4, 关于其授课模式的合理设

14、置、 各学科边界融合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论证、 探讨, 以期取得更佳效果。参 考 文 献1 ? 柏树令, 王军. 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 解剖学杂志, 2006, 29( 1) : 130 ?132.2 ? 李辉, 邹昌旭, 李云庆. 解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J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5, 7( 4) : 353 ?354.3 ? 陈明峰, 丁文龙, 李锋. PBL 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 11) : 88 ?89.4 ? 原淑娟, 丁文龙, 顾红玉, 等. PBL 教学法应用于局部解剖学教学的初

15、探 J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 12) : 74 ?75.( 编辑: 黄会龙)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作者 E?mail: xionghuailin586 yahoo. com. cn收稿日期: 2007?08 ?28; 修回日期: 2008 ?01?21熊怀林? 范光碧? 胡兴宇( 泸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泸州? 646000)? ? 由于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 内容复杂, 偏重于记忆, 记忆有一定难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 在这门学科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是摆在我们每个解剖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一点体会。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对教学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1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会面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一般说来, 别人 对你的感觉如何, 往往取决于初次见面的头几十秒里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因此, 老师一定要设法在与学生第一次会面中给!6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