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91747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58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标书不好的举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项 目 类 别 青年项目 学 科 分 类 应用经济学 课 题 名 称 交通调查方法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交通调查方法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 4000 字以内。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总觉得作者难以驾驭此大范围、 基础性课总觉得作者难以驾驭此大范围、 基础性课题, 不如在此范围内缩小研究范围, 如在作者题, 不如在此范围内缩小研究范围, 如在作者前期研究前期研究基础上做大都市交通

2、拥堵的智能规划与治理 (说明: 胡基础上做大都市交通拥堵的智能规划与治理 (说明: 胡乱拟了一个题目) ,否则难以获得成功乱拟了一个题目) ,否则难以获得成功) “衣食住行”是百姓生活最基本的需求。目前在中国城市中 “行” (出行) 的内容越来越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难点和重点,这种情况在人口数量众多的特大城市尤为明显。交通拥堵除了带来生活和工作不便之外,同时导致城市运行效率低下、环境恶化、能源消耗加剧等多重负面影响。 上述状况的改善依赖于多个与城市交通有关的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目前,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在弥补城市建设欠账的同2 时,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即从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挖潜,试图缓

3、和有限的供给与巨大的交通需求这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由于城市交通问题的严峻程度不断加剧,有关交通规划和交通改善项目越来越多,其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复杂,政府管理部门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甚至尝试利用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无论采用何种思路研究交通问题,数据均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料,而交通调查正是研究和交通(出行)有关的数据采集、整理以及加工工作的一门学科,由交通调查获得的成果将应用于后续工作的各个方面, 因此它是进行各种交通规划的基础 (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进行各种交通科学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有关交通法规和政策制订的重要依据。 中国一些大

4、城市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按照苏联模式进行有关城市出行调查和货运交通的起迄点(OD)调查工作。 目前,各大城市进行交通规划和各种与交通有关的研究工作也都进行有关调查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不少问题,例如: 对交通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某些技术和意识相对落后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时至今日仍然认为交通调查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交通调查工作没有权威的依据,造成各地的数据可比性差; 交通调查工作多由工程单位负责, 通常采用临时雇用中小3 学生或军人作为调查人员,没有规范的调查机构参与; 调查方法和内容陈旧,对规划的指导作用有限,甚至流于形式。 上述几点仅是项目组成员过去参与实际交通调查工作的有关体会

5、,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但至少说明交通调查领域的问题是存在的,其中既包括认识问题也包括具体技术问题。 某些交通领域研究人员认为交通调查无非是数据的收集,相比其它后续内容而言相对简单因此不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本项目组成员认为,优秀的研究成果来源于扎实的基础,如果有关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理论和实践不能满足后续研究的需求,则后续研究成果的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以上从有关社会背景和实际工作中与本研究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作为本项目的选题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看不出研究现状看不出研究现状,不要描述不要描述,要分门要分门别类归纳别类归纳) 本项目涉及交通经济学、城市经济

6、学、社会学、统计学以及其它有关学科,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国内外均有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全世界最早的交通调查和汽车有关,据考察是在 18 世纪中叶美国芝加哥进行的,具体内容是有关汽车使用的一项调查。 在国外,有众多领域的学者从事有关交通调查的研究工作,4 这些领域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心理等。目前有关出行调查(Travel Diary)的研究相对成熟并已广泛应用,例如美国早在 1961 年就开始全国性的交通调查, 之后的 1969、 1977、1983、1990、1995、2001 年分别进行全国第二到第七次交通抽样调查,这种调查在最近一次的 2001 年将其名称由早期

7、的全国个人交通调查(National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Survey, NPTS)变更为全国家庭交通调查(National Household Transportation Survey, NHTS) ,同时该调查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并且免费对公众开放。这种国家层面的数据库为各种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近年的研究看来,该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已不局限于交通领域自身,其成为多种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有效支撑,甚至成为公共决策的重要参考。除美国外,英国也早在 1965 年开始进行全国交通调查(National Travel Survey, NTS)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建

8、立有交通数据库,其侧重点各不相同。 即使是类似出行调查这样的经典方法,也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步伐进行调整,例如上文提到的 NPTS 变更为NHTS,名称的变更表明其调查方法的重大改进,这种改进是为了顺应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除了经典方法之外,一些新方法也不断纳入研究者的视野。例如目前有大量研究试图将活动调查 (Activity Diary) 作为交通行为研究的依据并取得了众多成果。 由于任何交通系统的研究均需建立在具有一定数量有效合格的数据的基础之上,因此随着交通科学多种领域研究工作的5 深入开展,交通调查方法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和完整,这些为交通行为的解析提供了依据,许多成果同时

9、成为政策制订的参考。目前主要的交通调查方法包括: 电话调查(Telephone Survey) 邮件调查(Mail out/Mail in Survey) 小组调查(Panel Survey) 访谈调查(Interview Surveys) 各种方法涉及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 调查方法选择(Selection of Survey Method) 样本设计(Sample Design) 调查设计说明(Survey Instrument Design) 试点及反馈(Tidying-Up) 调查组织技术(Survey Administration) 需要指出的是,各种调查方法和技术都是针对特定目的进行

10、设计并实现的,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具体研究工作的开展。可以说,几乎所有与交通有关的研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交通调查的成果作为其依据和基础,由此可见交通调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地位。 由于国外研究涉及包含上述领域的众多内容, 具体内容详见有关参考文献。 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除了尚未建立全国性的交通数据库之外,有关交通调查的研究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较国外有明显差距,这与目前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快6 速发展的状况是不相符的。 中国的交通部门建立有全国性的交通流量观测站,但其工作内容基本限于交通流量观测,并无更深层的信息采集行为。虽然交通观测也属于交通调查的内容,但从交通调查方法领域的研究看来已

11、不属于重点内容。 有关出行调查的内容,和美国等国家不同,中国从未组织过全国性的出行特征调查,各城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或交通专项规划时会进行该调查,但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没有全国性的指导性文件,不同地域的调查数据没有可比性,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同时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数据一般不对外公布,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限制了有限资源的充分使用。 关于活动调查的内容,国内的文献仅限于柴彦威(2000)进行过有关基于活动日志的调查分析,但其重点研究内容是时间调查,严格看来不能算作有关交通调查的研究,只是调查中涉及到了与出行(通勤)有关的内容。 有国内学者注意到国外研究成果的可借鉴性,并进行了初步考察

12、。例如周江评(2004)撰文介绍了美国的出行调查情况;张卫华、陆化普(2005)结合实际交通调查实践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对策, 赵志宏、 陈学武 (2004)对旅游人口交通调查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等。 综合看来,在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开始研究交通领域的问题,包括交通调查,同时一些国家已经建立7 了国家层面的交通调查数据库用以支持科学研究和政策制订。比较而言,国内学者尚未进行有关交通调查的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基本停留在传统交通(出行)调查的实践总结和延伸,对交通调查新调查方法的关注程度不足。其结果造成目前交通领域的调查方法陈旧,研究活力不足。这种现象尤其在社会科学

13、领域更为明显,即国内鲜有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关注交通问题,以至于章辉美(2003)撰文指出交通社会学应当成为一门新的应用社会学。调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交通调查理应纳入有关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 (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何从深层次理解出行行为产生、变化的机理,应当成为有关城市交通政策制订部门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技术(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出行行为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一些鲜明特点,这些在国外已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并积极开展有关研究。 开展交通科学技术领域研究的基础是交通调查。交通调查将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依据支撑有关研究工作

14、的开展。目前国内的交通调查基本沿用传统交通工程的调查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求,迫切需要交通调查方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 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可以为本研究提供8 资料支持。同时国外有相当成果投入实际使用,其经验和教训可供中国有关部门借鉴。但由于中国的情况与国外相比有明显不同,因此需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开展系统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分析投入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为中国交通科学技术领域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及创新之处。 (1) 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内

15、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分成几个部分来阐述分成几个部分来阐述) 交通调查方法在整个交通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基础之基础地位,其原因在于其虽然并不直接得出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但其成果将支持交通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成为交通科学项目研究的有效工具。 基于这种基本认识确定本研究的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有关主要研究内容及各部分内容的基本逻辑关系见图 1。 9 图图 1 1 项目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项目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在考察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国情对有关成果加以梳理总结,初步建立交通调查方法体系。 开展针对目前交通科学技术研究的两大领域以应用为主的交通规划和以研究为主的交通行为为对象的基础

16、理论研究。这种划分方法是基于目前科研和实际工作的现实状况,并不表示两个领域互相独立,事实上两个领域之间会有交叉和重叠。 考察两个领域研究成果的实效,分别开展应用研究。面向交通规划的交通调查方法基础理论将应用于实际交通规划或交研究步骤 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于交通调查 工作的需求分析 国外有关交通调查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 国内有关研究成果分析 初步确立交通调查方法体系 应用研究 前期准备 理论研究 成果总结 研究内容 面向交通规划的 交通调查方法基础理论研究 面向交通行为科学的 交通调查方法基础理论研究 交通行为科学调查方法应用研究 交通规划调查方法应用研究 两个领域基础及应用研究总结 10 通改善项目,该部分内容将结合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其它项目开展;面向交通行为科学的交通调查方法基础理论初步选择应用于信息通信技术对于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该部分内容将结合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