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1670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175 大小:4.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层物理-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OR DEPARTMENT油 层 物 理1、 基本概念绪 论 油层:指储存原油的地层,包括储存原油的岩石和岩石中的 流体两部分。 油藏:是指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的聚积。它可 以看成是地下独立的储油容器,具有独立的水动力学系统。 一个油藏可由一个或多个油层组成。 油田:一般从行政管理角度定义。油层物理是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油、气、水) 以及流体在岩石微小孔道中渗流机理的一门学科。储运工程油藏工程对整个油气藏的认识 GasOilWater 取一小块岩 心出来研究用户采油工程WOCGOC2、研究内容(2)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孔隙中的油、气、水在高压下的物理性质及相态变化规律。(1)

2、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研究岩石的固体骨架性质。如粒度组成、比面、储液性、可渗性等等。(3)油藏岩石中多相流体的渗流特性 研究岩石孔隙内表面和油、气、水相互作用,如润湿性、吸附、毛管压 力曲线、相对渗透率等。(4)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研究油气水和岩石的特性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探讨降低油藏中残余油的各 种途径和方法。如活性水驱、混相驱、热力采油等。绪 论3、油层物理的发展历史绪 论 19世纪30年代人们经过漫长的实践、摸索和研究,油藏 有了初步的认识,油层物理学开始有了初步发展。 1933年,美国人G.H.法奇首先进行了流体性质和测试技术 研究,第一届世界石油大会在伦敦召开。 1934年,R.D.乌

3、索夫和M.马斯盖特等在达西定律基础上研 究了测量岩样渗透率的方法。 50年代,卡佳霍夫教授写了油层物理基础,标志着这一学 科的形成,并且从采油工程学科中分离出来。 1949年,美国的M.马斯盖特写了采油物理原理。绪 论 1935年,薛尔绍斯研究了井底取样器和测量样品物理性质的 方法。包括:压力-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饱和度、饱和压力 、油中的溶解气量。 60年代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开发使我国油层物理学科有了进 一步发展。 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常规岩心分析、 专项岩心分析、提高采收率实验、地层流体与储层敏感性分析 、微观可视化方面具有成熟的分析方法。绪 论4、本门课程的特点(

4、1)基本概念、规律多,不容易理解;(2)知识涉及面广,横跨多个学科;(3)侧重于室内实验。高压、高温驱油装置室内驱油装置从英国引进的界面流变仪CIR-100 g: 重力加速度,981cm/s2 s: 颗粒密度,g/cm3; : 液体密度, g/cm3; :液体的运动粘度,cm2 /s2、粒度组成分析方法在推导该公式时,斯托克斯曾作了一些假设: 假设颗粒为球型; 颗粒在粘性和不可压缩液体中运动,十分缓慢; 颗粒坚硬,且表面光滑; 颗粒沉降以常速进行; 在运动着的颗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界面上,不发生滑动。2、粒度组成分析方法浮 力摩 擦 力重 力若固体颗粒的粘滞阻力为 :当颗粒直径为 50100m时,

5、具有足够的精度。筛析法和水力沉降法所求得的粒径并不是定值而是 一个平均值,即思考 :(1)如此理想的假设条件,斯托克斯公式是否具有实用价值?(2)筛析法和水力沉降法所得颗粒直径是否为准确值?2、粒度组成分析方法*3、颗粒分析新技术对于较致密的细粒岩石,还可以制成岩石薄片用显微镜观测 或图像分析仪器测定其粒度组成。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和使用了 多种基于光学原理的颗粒直径测定方法和仪器。扫描电镜图像铸体薄片图像4、粒度组成的表示方法(1)数字列表法筛筛孔直径 (mm)0.42 0.2970.297 0.210.21 0.1490.149 0.0740.074 0.050.05 0.010.01重量 (

6、%)2.684.466.5270.810.41.483.6累积积重量 (%)10097.392.8286.315.485.083.6(2)作图法d.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之间。a.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 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 的含量;b.曲线尖峰的位置表示含量最多的颗粒 直径的大小;c.曲线的尖峰越高颗粒分布越均匀,说 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4、粒度组成的表示方法粒度组成累积 分布曲线上升段直 线越陡直,说明岩 石越均匀。该曲线 的最大用处是可以 根据曲线上的一些 特征点求得粒度参 数,进而从定量上 来表示岩石

7、粒度组 成的均匀性。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4、粒度组成的表示方法(3) 分选系数 :a2.4 不均匀a=12.4 均匀5、粒度参数(1) 粒度中值 ( d50 ):在累积分布曲线上相应累积重量百分数为50%的颗粒直径。指累积分布曲线上某两个重量百分数所代表的颗粒直径之 比值。常用累积重量60%的颗粒直径d60与累积重量10%的 颗粒直径d10之比,即:代表碎屑物质在沉积过程中的分选的好坏,即表示颗粒大 小集中的程度。(2)不均匀系数n:欧美国家常以累积重量25%、50%、75%三个特征点即:S=11.5,分选好;S=2.54.5,分选中等;S4.5,分选差。(4)标准偏差:由福克、沃德提出,用来

8、划分岩石的分选性的 等级。5、粒度参数(5)偏度 :对称,Skp=0粗偏度,Skp0粗偏度,Skp0又称歪度,指粒度组成分布偏于粗颗粒或细颗粒。5、粒度参数(7)颗粒等效直径 (6)峰态量度粒度组成分布曲线陡峭程度,即量度分布曲线的两个尾部颗 粒直径的展幅与中央展幅的比值。假想土壤模型:等径球形颗粒所组成的模型。5、粒度参数其中, def : 颗粒的等效直径;gi :第i组分砂子的重量百分数;di:表征第i组分的颗粒平均直径。公式如下:假想土壤模型的颗粒直径代替真实岩石的粒度组成后,假 想土壤模型所产生的渗滤阻力与真实岩石所产生的阻力相同, 满足于这样条件的假想土壤模型的颗粒直径就称为“颗粒等

9、效 直径”。5、粒度参数(7)颗粒等效直径 思考:碳酸盐岩为什么不考虑粒度问题?骨架颗粒、胶结物及孔隙充填物基本上都是相同物质, 无法将它们分为单个颗粒。5、粒度参数n二、岩石的比 面1、比面的概念 VAS =式中:S: 岩石比面,cm2/cm3, m2/m3等A: 岩石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岩石孔隙的总表面积, cm3V: 岩石外表体积(或视体积), cm3 岩石中的细颗粒越多,它的比面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也就 是说,岩石比面越大,说明其骨架的分散程度越大,颗粒越细。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 内总孔隙的内表面积。式中:S: 以岩石外表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cm2/cm3;Ss

10、: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cm2/cm3;Sp: 以岩石孔隙体积为基准的比面, cm2/cm3;按以上三种不同体积定义的比面有如下关系:此外,在有关比面的定义中,分母也有采用“单位重量”来定 义比面的。如,对于砂岩按单位重量定义的比面为5005000cm2/g 对于页岩为100 m2/g (1000000cm2/g)。2、比面的其它定义方法(2)影响渗透率 (3)影响孔隙表面吸附量(4)影响离子交换的能力(5)影响束缚水含量(1)岩石分类和对比指标 3、研究比面的意义砂岩 S2300 cm2/cm3 (粒径0.10.01mm)S越大,K越小 泥质砂岩、粉砂岩渗透率很低4、比面的测定方法

11、(1)透过法(2)吸附法5、由岩石粒度组成资料估算比面第一步:假设单位体积球形颗粒组合中,有N个直径为d的颗粒 ,则每个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为 ,体积Vi为()3id16 V1Npf-=f-=该法适用于胶结疏松或不含粘土颗粒的岩石。又设单位体积岩石孔隙总体积为1,则该岩石中颗粒所占的 体积,则单位体积岩石颗粒的数量为,即比面积为第二步:由于实际岩心是由不同直径的球形颗粒组成,根 据粒度组成的资料求比面。若单位体积岩石中颗粒组成每种直径的岩石颗粒的总表面粒径为d2者占G2%粒径为dn者占Gn%粒径为d1者占G1%, 第三步:由于岩石颗粒不完全为球形,为了近似的符合实际 情况,引入一个颗粒形状校正系数

12、C,则C值由实验确定,通常C=1.21.4。对球度好的颗粒取用 较小的C值;对带棱角而非常不圆的颗粒取较大的C值。把所有颗粒表面积加起来即得到该颗粒组成的岩石比面为: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本节重点:1、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参数、孔隙度、地层压缩系数的概念2、孔隙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本节难点:1、孔隙度的测定原理2、地层综合弹性系数计算公式的推导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储层孔隙: 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孔隙结构: 岩石的孔隙类型、孔隙大小和分布、形态、连 通关系、孔隙表面粗糙度等因素的综合。概念:1、孔隙类型和组合关系(2)按不同组合关系分类 a.具有一种孔隙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孔隙

13、、裂缝、溶洞;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砂 岩粒间孔微孔隙裂缝原生孔隙溶蚀孔隙生物钻孔裂缝碳酸盐岩b.具有两种孔隙的介质称为双重介质:孔隙裂缝;c.具有多种孔隙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孔隙溶洞裂缝。(1)按成因分类分选好砾石结构溶蚀孔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裂缝(3)Meinzer分类(1942)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2、孔隙的大小及其分选性(2)孔隙大小表示方法:列表法和作图法(1)孔隙大小分布测定:毛管压力曲线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曲线越陡,孔隙大小越均匀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b.偏度:又称歪度,指孔隙大小分布偏于粗孔径或细孔径。Skp值在1之间变化,正值表示曲线偏于粗孔径为粗歪度; 负值表示曲线偏于细

14、孔径为细歪度。c.峰态:量度粒度组成分布曲线陡峭程度。量度分布曲线的两个尾部颗粒直径的展幅与中央展幅的比值。a.分选系数 :(3)常用定量表征参数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Kp1Kp=1Kp1Skp=1Skp0.5mm或裂缝宽度0.25mm,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可自由流动。岩 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或胶结疏松的砂层孔隙多属此类。b.毛细管孔隙:0.0002mm3901.285000SsSb。 3.三种不同孔隙度之间的关系为流动 SpSs B. SsSpSf C. SpSsSf D. SfSsSp4.若a、e、d分别为岩石的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则 三者的关系为_ 。A.aed B.

15、eda C. dae D. ade DCCA5.饱和煤油法测得的孔隙体积为_,离心法测得的孔隙体积为 _。A.总孔隙体积,有效孔隙体积; B.总孔隙体积,流动孔隙体积;C.流动孔隙体积,有效孔隙体积; D.有效孔隙体积,流动孔隙体积。6.随地层压力下降,岩石孔隙体积将_,地层流体体积将_。A.膨胀,膨胀; B.膨胀,收缩;C.收缩,膨胀;D.收缩,收缩7.若Cf 、Co 、Cw分别为岩石、地层油、底层水的压缩系数,则三者的关系 为_。A.Cf Co Cw B. Co Cw Cf C. Cw CfCo D. Co Cf Cw B.8.若T1、T2、T3分别为蒸馏法、干馏法、离心法测定流体饱和度的测试温 度,则三者的关系_。C.A.T1T2T3 B.T2T3T1 C.T3T1T2 D.T2T1T3D.9.岩石绝对渗透率与岩石孔隙结构_,与通过岩石的流体性质 _。E.A.有关,有关;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