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概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1180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社会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育社会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育社会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育社会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育社会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社会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社会学概论(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社会学师范学院 强巴央珍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轨迹 第三章 从教育公平到社会教育的构 建 第四章 社区教育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 家庭教育 第六章 社会公共教育 第七章 校外教育 第八章 社会早期教育 第九章 女性教育 第十章 老年教育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一、教育社会学的两种定义方式 (一)方法论角度 苏则罗认为,教育社会学是对教育进行科学 研究的特殊方法之一。 美国彼得威尔和弗里德金认为,教育社会学 最核心的在于分析教育行为它们的形式和 内容,它们在更大社会结构中的表现,以及它 们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角度 爱弥儿.迪

2、尔凯姆,教育社会学就研究个体社会 化的学科。 米切尔研究教育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功能关系。 鲁洁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作为一种特殊社会 现象的教育学科。 吴康宁认为,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 和方法对教育现象的社会学层次进行“事实”研究的 一门科学。 二、教育社会学的概念界定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之社会过程及其与 其他社会过程影响关系的学说体系。 (1)社会是一个巨系统 (2)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 (3)教育自身是一个社会系统 其中“社会”与“社会关系”是核心概念。 “社会”是,指有相互影响关系的人群。 “社会行为”是,指包含人际间相互影响关系的 行动,或说是有互动意义的行动,其中互动是单

3、 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判断社会行为的两个条件: 一是与他人有关联; 二是赋予行动以文化意义。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什么 一、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之争 1、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社会 学的应用学科。(从研究的视角与方法界定)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理论分支学科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从研 究对象角度) 4、教育社会学是界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边缘 学科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界定 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原因: 1、从教育社会学的起源来看 2、将教育社会学归于社会学其学科发 展较迅速;而归于教育学其发展较为缓 慢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

4、育活动。其 基本特点是把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 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这一研究对象与心理学、哲学及社会学 的研究对象相区别。 吴康宁教授以“课程研究”为例说明。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还是 社会学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从社会行动角度分析教育中的社会现象和 社会问题。 以“教学研究”和“课程研究”展示独特的研 究视角。 (一)教育社会学与心理学 1、侧重点不同 教育社会学多从环境入手;而心理学多从个 体入手。 2、归因不同 教育社会学一般将个体的教育行为归因于个 体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心理学将其归因于个体 自身的心理因素。 例如“学生的越轨问题 ”;“教师职业 倦怠 ” (二)教育社会

5、学与教育学原理 1、从研究的抽象层次来看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中观学科;而教育学原理是 一门宏观学科。 2、从研究对象来看 教育学原理研究的是一般教育现象、过程及其 规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是一种特殊和具体的社会 现象。 (三)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哲学 目的不同: 教育社会学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释“是”或 “曾是”。取向是现在和过去。 教育哲学的目的是确定“应是”,取向是 未来。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意识 学科意识,主要回答教育社会学是什么,以 及什么样的研究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等问题。 两种不同的教育社会学学科意识观: “常规性的学科意识”和“反思想的学科意识”。 教育社会学形成的初期应加强常规性的学 科意

6、识,因为研究设计、实施和解释方面存 在一些不规范。 当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回 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和深入研究造成不利的 影响。 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事实研究基础的价值涉入原则 (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互补 (三)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并存 (四)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 第四节 怎么研究教育社会学 一、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功能 (一)描述功能 (二)解释功能 (三)咨询功能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边界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边界即是回答:哪些问 题是教育社会学不研究的或是不能研究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发展存在 两种学科边界不清: 1、存在教育社会学“帝国主义现象” 2、缺乏扎实

7、深入的、具有教育社会学学科 以为的具体研究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历史 轨迹 一、朦胧认识阶段 我国古代 孔子“不教而杀之为虐” 孟子“人之道也,饱食暖衣,逸居无教,则近于 禽兽。” 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土,所以防邪 墨子“强之劫弱,众人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 贱,以及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等” 西方 古希腊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二、初步形成时期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社会学家:华德;韦伯 教育学家:内托普社会的教育 学;杜威的学校与社会 三、正式建立阶段 20世纪初至50年代 1、学科地位正式确立了 2、研究领域日益扩展

8、3、在研究方法上属于规范性研究 四、广泛深入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60、70年代 此时教育社会学的特点: 1、新兴教育社会学崛起 2、教育社会学理论有了新发展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更趋于完善 4、在国际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新兴教育社会学与传统教育社会学的区别 1、研究目的 传统教育社会学中在应用社会学的理论解 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新兴教育社会学重在对教育制度,教育过 程教学社会学的分析,利于社会理论的建设 。 2、研究的内容不同 传统教育社会学以教育为中心,主要研 究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对教育活动 的影响。 新兴教育社会学则以社会为中心,主要 探讨教育对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等过程

9、的 影响。 3、研究的方法不同 传统教育学以规范性的方法研究; 新兴教育社会学则以验证性的方法 进行研究。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一)定义 (二)类型 (三)阶段 教育社会学问调查一般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调 查淮备阶段;二是调查进行阶段;三是调查总结 阶段。 调查法具体包括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二、分析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虽然是纷蒙复杂的,但是入们 完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分析它、认识它、发现它 的规律。 “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折法 ”。 三、历史法 历史法是运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分析研究从 各种文献、档案、报刊及共它文字的或非文字的史 料中历反映出来

10、的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演受过程 ,从中寻找出规律性。 如教育制度的地位为什么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 越高,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为什么是我国的一个 难以克服的顽症等问题 历文法一股可分为史料的按集、史料的鉴别与 史料的运用三个阶段。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有计划地改变或控制教育现象或影 响这一教育现象的某些社会因素,以观察比较不问 的结果,达到探明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的一 种研究方法。 如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以后,对农 村学校教育的 制度、结构、模式、目标、内容与方法都提出了新 要求,教育怎样适应社会发展的要免都必须通过广 泛、深入的实验 研究才能逐步解决。 教育社会学还有其它一些方法。 如对问一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 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 研究法”; 对同一教育现象,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多侧面 认识的“科际研究法”; 侧重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态皮取向进行测定的“民意 测验法”等等 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必朗互 相配合、综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