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_罗琳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589283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_罗琳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_罗琳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_罗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城镇初中生学习行为调查报告_罗琳(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需要和刺激是 动机和热情产生的动力,意志则使 这种动力得以保持和发展。因此,学习热情和学习意志 组成了学习的动力系统,提高学习积极性 是提高学习水平的必要前提。但从初 中生的特 点出发,影响 其学习积极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 时期,生活的目的并不十分明确,因此,缺乏长远 的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现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教师、家长们普遍反映,大多数初中生 的学习动力似乎仅仅出自教师、家长的压力,学习的 内驱力严重 缺乏,在学习中显得非常被动。有鉴于此,我 们应该致 力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坚定 的信念,从根本上调动和培养学生的

2、学习热情,而在这一过程中,又要十分重视工作的实效性。对初中生的学习 目的性教育一定要针对其年龄特点,避免空洞的说 教。提高初 中生学习积极性的工作更要 持之以恒,因为学习意 志对学习热情的维持和发展的作用不容低估,这从优生学习意志水平相对较高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到验证。男生的学习意 志指标 略优于女生。虽然优秀率和 良好率?男 生分别为? ?,?女生分 别为。,? ?累 计两 者 水平相当,但一般率?男生为? ? ?,女生为? ? ? ?则高出? ?。女生的学习热情指标略优于 男 生。虽然优秀率和 良好率?男生分别为? ?、? ?,女生分别为? ? ?、? ? ? 累计两者 水平相当,但一般率

3、?男生为皿? ? ?,女生为? ? ?则高出? ? ?。调查还使我们了解到,有些 男生学 业成绩虽然比较差,但知识面却比较广泛,或者在某些方面?如操纵电子游戏机?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兴趣易分散或有某种特殊的爱好,是造成一些初 中男生学习热 情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又是 由其心理特点决定的,是一种十分 自然的现象。我们应该采取堵导结合的策略,一方 面对 其加强控制,另一方面 应因势利导,帮助 他们逐渐地把注意力转移并集中到学习上 来,把某些特殊的 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并以 学习为中心发展其它兴 趣。对这类学生如教育得 当,往往 就会发掘出其巨大 的学习潜能,造就出某种特

4、殊人才。调查 发现,女生与男生相比,课内学习状况指标优势比较明显。其 中,优 秀率?男生为 ? ? ? ?,女生为? ? ? ?高出? ?,良好率?男 生为 ? ? ?,女生为? ? ? ?高出? ?。我们认为,因为男 生一般比较 调皮,不太“听话”,而女生一般比较温? ? 、“听话”,所以女生在课 内能够得到教师的关顾。但这是我们必须注 意加以改进的。身体素质状况也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重要 因素之一。我们注意到,除了可能普遍存在于男生和女生中的生理缺陷和智 能落 后等因素外,对于初中女生来说,还面临着因初 潮来临这一生理剧而形成的心理失衡。初中女生学习意志水平相对较 低 的问题,除了有“女子无

5、才便是德”的传统偏见的影响外,与其进入发育后心理上可能存在 的焦虑不安有关。对此家长和教师应 充分认识和理解,要给以特别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她们顺利地渡过这一关键时期,避免由此产生长远的不良后果。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 成是优 化学习行为 的关键。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学习习惯、方法 指标略低于学习积极性 指标。其 中,优秀率?前者为?,后者为?, ? ?低? ? ?,良好 率?前者 为?,后者为? ? ?低?,一般率?前者为? ?,后者为? ? ?低?。优生学习 习惯、方法指标与学习积极性指标相比,却显得异常地低,其中良好率?前者为? ? ?,后 者 为 ? ? ?低? ?,而在一般

6、情况 中,优 秀率与良好率累计仅低?。各方面的调查结 果都 表明,学习习惯、方法是初 中生学习行 为中的薄弱环节,学习习惯、方法水平偏低,是造成初 中生学习行为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对差生是如此,对 优生更是 如此。这就深刻地警示我 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行为水平,就要提高 其学习积极性,改善其学习 习惯、方法,而 后者显得特别重要。在学习习惯、方法各项指标 中,课内学习状况最佳,学习计划性次之,练习、复习和考试 状况又次,课外学习状况最差。 、分析结果显示,课内学习状况指标 与学习计划性指标相比, 优秀率?前者为? ,后者 为? ?高 出巧? ? ?课内学习状况、学习计划性等指标与练习、复习和

7、考试状况指标相比,优秀率分别高 ? ? ? 、?, ? ?, 良好率分别高?, ? ?、? ?课内学习状况,学习计划性,练习、复习 和考试状况等指 标与课外学习状况指标相比,优秀率 分 别高? ? ?、? ? ?、? ? ?,良好率分别高?、? ?、? ? ?。影响学习 习惯、方法水平 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探讨教育因素和 环境因素。?教育因素 的影响。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缺乏 良好书写习质,不仅书写姿势、书写格式不 正确,倒笔顺、误用标点的现象也很严重。许多学生练习、考试书写潦草,随意涂划,考试中往往重视“大题”、忽视“小题”,不懂得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按思维的基本规律办事。这些问题的

8、存在,除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积 极性有很大关一? ?一系外,主要 是 由教育因素造 成的。首先是小学教 育的缺陷和不扎实。其次是中小学教 育的衔接对小学学业不 良学生的转化工作不落实。造 成学生学习计划性不强的直接 原因也 与教师的教学方 法不当有关。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因经验 而使行为或行为潜 势产生较 为持久改变 的历程。因此,教 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 进学生 的持久发展。学习方 法 指导、学习 习惯养成,正 是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其成功地进行学习,为其获得 深远的发 展开辟广阔的天地。因此,我国白古就有“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之说。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牢固确立学生是学习过程

9、 的主体的思想,以教 法适应学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多作指导,并通过严格的训练促进其良好学习 习惯 的养成。?环境因素的影响。课外学习水平普遍特别低下,是学生学习 习惯、方法方面最严重 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 学校 教育和家庭教 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相当严重,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家庭环境。一些家长自身的文 化索质较低,醉心于低层次的文化享受,形成了对子女发展极为不 利的家庭文化氛围。还有一些家长则潜心于自身事务、事业之中,对子女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态度,形成了“准单亲家庭”和“准孤儿”。至于由多种 原因造 成的“单亲家庭”,对 学生学习的影响就 更大了。最普遍 的现象是,

10、大多数家长 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但对子女教育的知识却极度贫乏,或 简单 粗暴、或溺爱庇护,使学生很难形成有效的课外学习。社会环境因素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 了不可 忽视的影 响,而 由于社会 转型期社会环境的波 动,特别是文化环境 的混乱现象,这种影响往往是极为有 害的。我 们发现,经 常留连于电子游戏机厅、录像厅和租书摊之 间,儿乎是所有学业不 良学生的共 同特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加强 学校教育、家庭教 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充分发挥学校教 育的主导作用。三、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习惯的互动性 及其 对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意义。学业不良学生学习 习惯、方

11、法各项指 标高低优劣的分布特点与一般情况也略有区别,课内学习状况指标低于学习计划性指标。虽然其课内学习状况指标与学习计划性指标相比,良好率?前者为?,后者为? ?高出?,但优秀率良、良好 率和一般率 累计 却低? ? ?,低于一般水 平。我 们认为,尽管学习困难的最初 动因也许是 智能落后或学习 习惯不 良,但导致学习 困难得以发展和强化的则是学习积极性的减弱和丧失。课内学习水平极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最显著的特 点,这就 与其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 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习困难最初 总是暂时 的,但教师 却往往因此对这些学生产生了不良印象,这种不良印象又十分自然地发展成了对 学习困难学生的忽视或歧视

12、,造成了一 系列的学习机会不均 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习 困难学生往往很少能得到教师的关顾,很少有上课发言的机会。又由于 目前城镇初中班级学生数每每都在 ? ?人以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本来就很少,而学习 困难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 会就少之又少了。这就又造成了学习困难学生课内学习积极性的减弱和 上课注意力的分 散,终于导致了课内学习效率严重低下,形成学业不良。课 内学习效率严重低下还造成了这些学生的作业错误特别多,不能按 时完成,这又招致了一些教 师对学业 不良学生的大量的“惩罚”性 作业,产生 了语文课上补做数学作业、数学课上补做英语作业、英语课上补做语文作业的行为“怪 圈”,带来了

13、学生学习负担的差异和新的学习机会不均等。而在这种情况下,课内学习效率就更无从谈 起了。所 有的这 一切,又造成了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期评价不高甚至过低的问题。初中生的良好性格和意志特征尚发展不足,学习上的屡战屡败很难使他们还能坚持做到败而不馁,加之教师对他们的怀疑和轻视,更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学习积极性 自然就丧失殆尽了。由此我们可以把学业 不 良学 生形成 的过程归结为两类?一是从难学、不会学到 不愿 学,进而更不会学?一是从不愿学到难学、不会学到更 不愿学。总而言之,学习积 极性可以促 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也可以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进

14、而又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反之亦然。它们之 间是彼此消长的、互动的。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体 会到,对学业不 良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 具有针对性。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不同原 因入手,对症 下药。学习积极 性与学习 习惯的互动性还提醒我们,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 化工作又必须具有综合性,要从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 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忽视其 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明智的。?责任编辑刘 宁 旗?参考文献?钱 在 森?初 中学习困难学 生教育研究 的 初步认识,?上海教育科研? ?年第?期。?胡兴宏?防治学业 不良的成功教学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年第?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