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85273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语位置上的 “了” 、 “着” 、 “过”辽宁大学 李铁根Abstract The author studies the use and tense function of “了“ “着“ “过“ w henthey are put on attributive positions . The follow ing points aremade: 1. Compared w iththeir predicate positions, the constituent functions of “了“ “着“ “过“ have varied degreereduction.There is co

2、nstituent difference among them.2. W hen “V了? 着? 过 的N “appear in a sentence, “了“ “着“ “过“ have relative tense functions . The ti me referentialpoint is the occurrence ti me of an event w hich is indicated by the predicate verb or theti me of speech.3. In TypeA , “V的N “ w ithout specific ti me marker

3、has ti me ambigui2ty. W hen “了“ “着“ “过“ are put in “V的N “, they become a formal grammaticalmark2er of relative tense of “V “.为认识 “了” 、 “着” 、 “过” 在非谓语位置上的时态功能,本文拟对定语位置上的 “了” 、 “着” 、 “过” 作全面的考察分析。为行文方便,我们用 “V” 代表动词性定语,用 “N” 代表中心语,“V” 和 “N” 都既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一 “了” 、 “着” 、 “过” 在 “V的N” 中的组合特点1. 1“V了? 着?

4、过的N” 结构的一般特点 与谓语位置上的 “了” 、 “着” 、 “过” 相比,定语位置上的 “了” 、 “着” 、 “过” 的组合能力大为减弱。换句话说,在谓语位置上能带 “了” 、 “着” 、 “过” 的动词语,在定语位置上却不一定 都能带,即 “了” 、 “着” 、 “过” 在 “V的N” 中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 面:(一)“V的N” 中 “V” 与 “N” 之间隐含动作行为与该动作行为的施事(或行为主体)、受事、 处所、 工具等语义关系,是 “V” 可以带 “了” 、 “着” 、 “过” 的必要条件。反之,“V” 与 “N”之间仅仅是单纯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而不

5、隐含上述各种语义关系的 “V的N” 中的 “V” 一般不能带 “了” 、 “着” 、 “过” 。如果我们将前一种 “V的N” 称为A类,后一种 “V的N” 称 为B类的话,那么,只有A类中的 “V” 才可能带 “了” 、 “着” 、 “过”,B类中的 “V” 则一般不 能带。先看 “了” 的例子:55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3期(总第49期)本文根据作者的博士论文 “了、 着、 过” 与汉语时制的表达 的一部分改写而成。在此谨向导师张斌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a.进化的人类进化了的人类a.浪费的时间浪费了的时间b.进化的时间3 进化了的时间b.浪费的理由3 浪费了的理由第一组中 “进化” 在a例中

6、可以带 “了”,因为 “N”(“人类”)与它有行为与行为主体的 关系;而b例中 “进化” 与 “时间” 仅仅是修饰关系,因而不能带 “了” 。 第二组中 “浪费” 与 “时 间” 有行为与受事的关系,因而可以带 “了”;而b例中 “浪费” 与 “理由” 则只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所以不能带 “了” 。 再看带 “着” 、 “过” 的例子:a.洗的照片洗着的照片a.跑的学生跑着的学生b.洗的目的3 洗着的目的b.跑的姿势3 跑着的姿势a.提到的理由提到过的理由a.抚养的孩子抚养过的孩子b.迟到的理由3 迟到过的理由b.抚养的义务3 抚养过的义务以上各组中, a例中的 “V” 可以带 “着” 或

7、“过”, b例中的 “V” 不能带,也都是因为a例 “V的N” 中 “V” 与 “N” 隐含有动作行为与受事或施事(或主体)的关系,属于A类 “V的N”,而b例中 “V” 与 “N” 之间只是单纯的修饰关系,属于B类 “V的N” 。 总之,动词语在定 语位置上能否带 “了” 、 “着” 、 “过” 与它同中心语之间所隐含的语义关系直接相关。 (二)“V” 与 “N” 之间隐含有动作行为与施事(或主体)、 受事、 处所、 工具等语义关系仅仅是 “V” 能带 “了” 、 “着” 、 “过”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由于语义关系的制约,还 有一些A类 “V的N” 中的 “V” 仍然不能带 “了”

8、 、 “着” 、 “过” 。 比如同是 “N” 为 “V” 的受事的 “V的N”,有的能带 “了” 、 “着” 、 “过”,而有的则不能带,比较:吃的饭(吃了饭)吃了的饭 花的钱(花着钱)花着的钱 炸的土豆(炸过土豆)炸过的土豆做的饭(做了饭)3 做了的饭 数的钱(数着钱)3 数着的钱 种的土豆(种过土豆)3 种过的土豆这进一步说明动词语在定语位置上远不如它在谓语位置上那样自由地与 “了” 、 “着” 、 “过” 组合。1. 2“V了的N” 、 “V着的N” 、 “V过的N” 组合特点的比较1. 2. 1“V” 是单个动词。单个动词充当定语时,与 “了” 的组合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与 “着” 、

9、 “过” 的组合则相当自由。从语料所反映的情况看,能比较自由地带 “了” 作定语的动 词主要有如下四种:(1)消失义动词(“N” 为消失的主体):失踪了的女儿 走了的客人 死了的将军 瞎了的眼睛 (2)去除义动词(“N” 为去除的对象):拆了的小屋 撕了的海报 休了的媳妇 卖了的骡马(3)“化” 类动词(“N” 为变化的主体):汉化了的女真人 退化了的希腊语 变化了的意义 介词化了的动词(4)趋向动词 “来” 、 “去”(“N” 为施事):来了的客人 去了的学生 其他类动词带 “了” 作定语的例子极为少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V” 为及物动词,65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3期(总第49期)“N

10、” 为受事的 “V的N” 很多难以加进 “了” 。比较:a.吃了的饭? 咬了的苹果? 忘了的事情? 卖了的土豆? 掉了的牙b.?做了的饭?拿了的苹果?记起了的事情?买了的土豆?长了的牙a组 “V了的N” 在口语中常能听到,有没有 “了”,含义不同。而b组的可接受度就低 多了,有没有 “了” 并未改变含义。从语义上来看, a组 “V” 的完成造成了一种结果或变化,这种结果或变化在 “N” 上有所反映。如 “吃了的饭” 中 “饭” 因为 “吃” 而引起消失(咽到肚子 里)的变化,“咬了的苹果” 中 “苹果” 因 “咬” 引起由完整到残缺的变化;而b组 “做了的饭” 、 “拿了的苹果” 中 “饭”

11、和 “苹果” 并未因 “做” 和 “拿” 产生什么变化。其他三例也可以从 “变 化” 的角度加以解释。之所以 “去除义” 及物动词能比较自由地带 “了” 作定语,也是因为这 类动词能造成或引起中心语名词性质或属性上的明显的变化。如 “拆了的小屋” 中 “小屋”因为 “拆” 而产生由存在到消失或由完整到残破的变化。以上分析再一次证明,“V的N” 中 “V” 与 “N” 之间的语义关系对 “了” 的使用有很强 的制约作用。它也为解释大部分及物动词作定语不能带 “了” 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与带 “了” 作定语相比,动词带 “着” 作定语相当自由,能在谓语位置上带 “着” 的各类动 词几乎都可以在 “

12、V着的N” 中出现。例如:a.跑动着的小孩 挣扎着的狐狸 坐着的农民 躺着的工人(以上 “N” 为 “V” 的施事或主体)b.挂着的牛肉 戴着的眼镜 挑着的水桶 背着的书包(以上 “N” 为 “V” 的受事)c.板着的脸 转动着的眼珠 瞪着的眼睛 伸着的胳膊(“N” 为身体部位名词,“V” 表 “N” 动作行为,“N” 与 “V” 施受不清,“N” 可理解为 “V” 的施事,也可理解为 “V” 的受事。) 有必要区分动态的 “V着的N” 和静态的 “V着的N” 。前者的 “V” 表示动作行为的持 续,后者的 “V”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动作结果的持续。前者如 “跑动着的小孩” 、 “转动着的眼 珠

13、”,后者如 “坐着的农民 “ 、 “挑着的水桶” 、 “瞪着的眼睛”,二者在句法上的区别是前者可在 “V” 前加上 “正在” 、 “正” 、 “不断地”(如 “正在跑动着的小孩” 、 “不断地转动着的眼珠”),而后者不能。以上a类、c类 “V着的N” 既有动态的,又有静态的,而b类则都属于静态 的。 由于语义关系上的制约,也有个别的 “V的N” 中 “V” 后不能加 “着”,如 “花着的钱” 可 以说,而 “挣着的钱” 则不行。单个动词带 “过” 作定语也很自由,尤其是 “N” 为其受事的 “V过的N” 最为常见,这与 “V了的N” 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 去过的旅客 睡过的孩子 参加过的运动

14、员 燃烧过的火炬(以上 “N” 为 “V” 的施事或主体) 采用过的方法 穿过的衣服 犯过的错误 表扬过的学生(以上 “N” 为 “V” 的受事) 由于语义上的制约,仍有个别 “V的N” 中 “V” 后不能加 “过”,如 “炸过的土豆” 可以 说,而 “种过的土豆” 不说。75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3期(总第49期)由此可见,单个动词在定语位置上带 “着” 、 “过” 比带 “了” 要自由得多,但由于 “N” 与 “V” 之间语义关系的制约,与谓语位置相比较,带 “着” 、 “过” 的能力仍有所降低。1. 2. 2“V” 是短语。一些短语也经常带 “了” 、 “着” 、 “过” 作定语,其中

15、最常见的是述宾 短语、 述补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下面分别加以分析。(1)“V” 属述宾短语。只有带受事宾语的述宾短语大量用于 “V了? 着? 过的N” 结构之中,“了” 、 “着” 、 “过” 置于述宾之间,“N” 一般是 “V” 的施事或主体,或者是与 “V” 相关的处 所。例如: 挣脱了桎梏的野马受了潮的鞭炮 唱着京剧的老人露着棉花的衣裳 念过书的农民当过处长的同学(以上 “N” 为 “V” 的施事或主体) 种满了花草的校园贴了邮票的信封 糊着白纸的窗户裹着绷带的头 关过犯人的房间住过学生的宿舍(以上 “N” 为与 “V” 相关的处所)值得注意的是,静态的 “述着宾” 在定语位置

16、上可以用 “了” 替换而基本意义不变,而动 态的 “述着宾” 如果用 “了” 替换,则时态意义大不相同。如 “糊着白纸的窗户” 与 “糊了白纸 的窗户” 意思一样,而 “唱着京剧的老人” 与 “唱了京剧的老人” 意思大不相同。 “N” 为 “V”(述宾短语)中动词的受事的,只在 “V了的N” 中发现,条件是 “N” 与 “V” 中的宾语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里的 “V” 具有被动性,因而可在 “V” 前加上 “被” 字。上述语义关系通过下边的变换就可以显现出来: 拧紧了发条的座钟被拧紧了发条的座钟座钟被拧紧了发条拧紧了座钟的发条 “N” 是 “V” 的工具的,只见于 “V着的N” 和 “V过的N” 结构之中。例如: 裹着脑袋的手巾 捆过行李的绳子 拴着孩子的绳索 包过鸦片的油纸 相比较而言,在这类 “V的N” 中,述宾短语带 “过” 比带 “着” 更为自由。比较:糊窗户的纸糊着窗户的纸糊过窗户的纸 洗衣服的洗衣机洗着衣服的洗衣机洗过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