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着眼长远的教育奠基工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7783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8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项着眼长远的教育奠基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项着眼长远的教育奠基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项着眼长远的教育奠基工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责任编辑: 潘金燕实习编辑: 王兰丽组版: 赵秀华本报投稿邮箱: 电话: 08372851354QQ群号: 6245846586 视 点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进站、 对标、 停车、 开门、 关门、 确认、 驶向下一站在成都最 新开通的地铁7号线上, 司机肖芳每天都要一次次精确地重复这些 动作。这位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普通农民家庭的姑娘, 是四川实施的 “9+3” 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首批毕业生。2012年毕业 后, 肖芳考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 今年被评为四川省 “三八红旗手” 。 2009年起在四川民族地区实施的 “9+3” 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改变了包

2、括肖芳在内的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及其家庭的命运。 受历史、 地理、 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占四川省总面积 62.9%的民族自治地方非常贫困落后, 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彝区 更是因集中连片贫困而备受关注。为从根源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 困问题, 四川省开创性地实施了大规模跨区域的民族地区 “9+3” 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积极组织四川民族 地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 到四川内地优质职业院 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这项政策民生指向明显: 对到内 地 “9+3” 学校就读的藏区学生, 全部免除学费, 提供生活补助和交 通、 住宿、 书本、 一次性冬装等杂费补助及学校工

3、作经费补助, 每生 每年总计7000多元, 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 对在民族地区内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 给予免除学费、 补助生活费 的资助。 2009年春天, 300名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学生, 怀着憧憬, 走进四川内地5所 “9+3” 计划试点学校。同年秋天, 90所内地优质 中职学校迎来来自甘孜、 阿坝、 凉山三州的万余名学生, 越来越多 高原深山的少数民族学子搭上了 “梦想列车” 。 2014年, 这一惠民政策又走进了大小凉山。比照藏区的免费 和资助政策, 大小凉山彝区 “9+3” 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正式启动。 2016年,“9+3” 部分资助政策扩展到包括秦巴山区和乌蒙山

4、区在 内的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实施以来, 承担教育任务的学校覆盖了四 川三个民族自治州以外的全部18个市, 参与学校都是国家级示 范、 国家级重点和省级重点的优质中职学校。内地先后有90所中 职学校、 5所高职院校承担藏区 “9+3” 教育任务, 共招收藏区学生 近5万人; 有34所中职学校承担彝区 “9+3” 教育任务, 共招收彝区 学生近2万人。统计数据显示,“9+3” 实施以来, 已毕业的6届藏 区学生和首届彝区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8%。 “ 9+3 免费职业教育计划这一职教新模式弥补了民族地区 职教短板, 做到了应读尽读。学生中近九成来自农牧民家庭, 较好 地解决

5、了过去藏区、 彝区部分学生因贫失学的问题。 ” 四川省教育 厅厅长朱世宏说。 政策效果日渐显现, 如何让民族地区学生更好融入内地学校 的节奏和生活?如何让更多学生受益、 百姓满意?四川省把文章 做到了制度创新上。四川省委、 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领导担任正副 组长, 15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省教育厅组建了 “9+3” 办公室; 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 实行党政 “一把手” 负责制, 并纳入目标管理实施绩效考核; 藏区、 彝区先后选派近千 名驻校干部教师到 “9+3” 学校协助工作。 在省级层面高位推进、 大胆创新的推动下, 由省到市县的党委 政府和学校统筹领导, 相关部门主动

6、参与、 州内外共同努力、 社会 各界关心支持的工作体制, 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 “9+ 3” 计划经费 保障体系, 健全的教育管理队伍体系等, 符合民族地区青年成才规 律的培养制度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由此探索出一条 “一人 成才、 全家脱贫” 的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新路。 (原载2017年12月26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家门口就能免费上学: “我要读书” 成为新风尚子热村幼教点由子热村闲置的小 学校舍改建而成, 60多名孩子按年龄 分成大班和小班, 在老师的带领下快 乐地玩耍和学习。冬日的阳光下, 孩 子们伴随着音乐欢快地在操场上跳起 舞蹈, 他们的笑脸像阳光一样

7、灿烂。 2岁的宾顺由妈妈带着来到幼教点, 他双手抓住校门铁栏杆, 向里面张望。 老师看到了, 就去打开校门, 他飞快地跑 进来, 与小朋友们一起舞动起来。 “村里3岁以上的小朋友都来这里 上学了, 宾顺还不到上学年龄, 可他每天都让妈妈带着来这里, 要上学, 要跟 小朋友一起玩。 ” 负责该幼教点业务指 导管理的盖云顶小学校长土比子道 说, 幼教点开办以来, 孩子争着要来, 家长争着要送, 上学已成为老百姓的 共识和要求。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说,“一 村一幼” 计划是创新发展学前教育、 突 破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瓶颈的重要 抓手。学前教育是四川省民族地区教 育体系中最突出的短板, 特别是边

8、远 乡村学前教育资源十分匮乏, 农牧民 家庭幼儿难以接受学前教育, 幼儿入 园率普遍偏低。实施 “一村一幼” 计 划, 在行政村和自然村开办村级幼教 点, 有效快速地构建起了全面覆盖县、 乡、 村三级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切实解决了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想上学 而没学上的问题。 四川 “一村一幼” 计划的实施, 促 进了民族自治地方村级学前教育的大 发展, 幼儿毛入园率大幅提升。特别 是大小凉山彝区13县 (区) 近两年学前 教育发展迅猛, 毛入园率大幅提升, 仅 2016年就提高了22.2个百分点。民族 地区群众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高涨, 许多幼教点学生爆满,“我要读书” 成 为新风尚。养成良好

9、行为习惯: 从娃娃抓起推动文明进步今年11月下旬, 过彝族年的时候, 在江苏一家电子厂打工的莫色阿合与 妻子回到了家乡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 洒瓦洛且博村。一年不见, 莫色阿合 发现5岁的小女儿莫色阿米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 “吃饭前, 她跌跌撞撞地打来一盆 水, 对我说 爸爸洗手 , 我感动得眼泪 都快下来了。 ” 莫色阿合说,“女儿在村 里上幼儿园一年多, 已经非常懂事了, 不仅学会了关心爸爸妈妈, 每天回来 给我们讲幼儿园老师讲的故事, 给我 们唱歌、 跳舞, 还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督促我们也要养成好习惯。 ” 莫色阿合 说, 他自己都是外出打工后在城市里 才养成饭前洗手习惯的。 不洗手、 不

10、洗脸、 席地而睡、 人畜 共居, 曾经是凉山部分彝族群众长期 的生活习惯。“一村一幼” 计划将养成 良好生活习惯作为重要目标, 老师每 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孩子们的 个人卫生。如果有孩子没有洗手、 洗 脸、 梳头, 老师就教他们, 同时要求每 个孩子回家后敦促父母养成讲卫生的 好习惯, 通过 “小手拉大手” 的方式, 把 讲卫生、 爱清洁的习惯带到家里去, 推 动养成好习惯、 形成好风气。 采访中, 不少家长告诉记者, 孩子 们对老师的要求都非常认真地对待, 不仅每天要求家长给自己洗脸洗手, 还要监督家长洗脸洗手。越西县瓦尔村幼教点学生巴足阿沙木的母亲说: “我家的这个女儿自从进学校读书后

11、, 回到家里来不光自己爱洗手、 洗脸, 还 要求我们也要勤洗手、 洗脸, 我家现在 比以前更讲卫生了。 ” “如果说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硬件工程, 养成好 习惯、 形成好风气则是更难攻克的深 层次扶贫难关, 是脱贫攻坚必须啃下 的一块 硬骨头 。 ” 四川省教育厅民族 教育处处长谢凤山说,“一村一幼” 计 划从娃娃抓起, 并通过他们去带动影 响家长, 其效果是持久的、 长远的, 将 有力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筑牢语言基础: 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名人民 教师。 ”“我长大了要成为一个音乐 家。 ”“我要做一个飞机驾驶员。 ” 昭觉县城北乡普提村

12、幼教点, 在老师 阿体伍呷引导下,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 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 “孩子们刚来的时候, 都听不懂普 通话。 ” 阿体伍呷到幼教点工作之前是 一名小学老师, 她说, 彝区孩子与家人 交流都是用彝语, 上学前一般都不会 普通话, 以前小学低年级老师需要花 费很大精力教孩子学习普通话, 孩子 听不懂, 容易厌学, 教学效果很差。 据了解, 少年儿童国家通用语言 基础薄弱、 教学语言障碍严重、 小学四 年级之前听不懂国家通用语言授课, 是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提升教育质量 的突出短板, 许多学生因 “听不懂” , 升 不了学、 就不了业而辍学。 “一村一幼” 计划针对这一突出矛 盾, 让幼儿在学

13、前阶段过好国家通用 语言关, 从小奠定终身发展的双语基 础, 从而化解 “听不懂” 的老大难问 题。“一村一幼” 教学点聘请的老师必 须具备双语教学能力, 并且优先聘请 本地人才。各地还组织本地学前教育 专家、 幼儿园园长、 骨干教师深入农村 调研, 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 为开展学 前双语教育提供民族特色浓郁、 操作 性强的本土教材。 通过近两年的学前教育,“一村一 幼” 孩子大都能用标准普通话回答问 题、 唱儿歌, 在小学入学前就已经基本 扫除了语言障碍。普提村小学校长瓦 其木呷说, 从 “一村一幼” 毕业的孩子 进入小学后, 学习热情更高, 学习习惯 更好, 学习能力更强。 “学生语言基础

14、好, 学得轻松, 脸 上的笑容都多了。 ” 瓦其木呷说, 这无 疑为民族地区农村孩子成长成才、 走 出大山、 走向世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民族地区从源头上打破 “贫困积累循 环效应” 、 根除贫困代际传递也有了坚 实的基础。 (原载2017年12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这里, 最有人气的是学校(上接1版) 15年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后, 日力 木小英姐弟三人上学给家里带来的经 济压力小多了。日力木小英也坚定了 要争取考上大学的决心。她说, 自己的 普通话、 彝语、 英语都学得不错, 考上大 学能进一步增强本领, 以后回来建设家 乡就能作出更大贡献。 昭觉民族中学校长勒勒曲尔说, 15 年免费教育不

15、仅保证了经济困难家庭 幼儿及普通高中学生的教育机会, 而且 营造了人人平等的校园环境, 提升了经 济困难家庭子女的自信心, 增强了他们 奋斗圆梦的底气。如今, 四川民族地区学校大多满负 荷运行, 对少数民族群众来说,“要我读 书” 早已经变成了 “我要读书” 。普格县 中学校长龙尔聪告诉记者, 普格县中学 高一招生人数已由前两年的700多人 增长到今年的1100多人, 明年高一招 生人数预计将超过1500人。 综合分析比较近年教育事业发展 各项指标可以发现, 2016年是四川省 民族自治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最快的一 年。与2015年相比, 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县增加12个; 学 前三

16、年毛入园率、 小学入学率、 初中入 学率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提高到75% 、 99.54% 、 99.64% 和 70.0% , 比 2015 年 分 别 提 高 5.02、 0.28、 3.74 和 16.78个百分点, 在校生增加到151万 余人, 比2015年净增11.3万名学生。 龙尔聪说, 实施15年免费教育打 破了民族地区家长对子女读书不闻不 问的旧有观念, 送孩子上高中、 上大学 的意愿高涨。这要求政府、 学校和老师 主动适应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新要求 新形势, 合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 家长对身边学校的认可度, 保证儿童少 年就近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 为阻断贫 困代际传递奠定坚实基础。 (原载2017年12月26日 光明日报 )据新华社电 受国务院委托, 财政部部长肖捷23日向全国人 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时介绍, 201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 一 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并向农村倾斜, 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福 利和学生资助。 肖捷说, 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