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本科教育改革深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77313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本科教育改革深处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向本科教育改革深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本科教育改革深处(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10主编: 储召生编辑: 李薇薇设计: 王星舟校对: 赵阳 电话:010-82296642邮箱:高教周刊 改革探索十九大报告提出, 到 2035年 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其中,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 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关系 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 更与创新型 国家战略紧密相关。 历史是最好的 “试金石” , 中国 创新创业教育与改革开放相伴而 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 中国腾 飞过程中的 “钱学森之问” 就提出 创新人才培养的大课题, 科大少年 班模式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精英创 新人才的集中培养难题, 但是创业 教育在中国仍然是空白; 90年代, 随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 立,“挑战杯” 大赛一定程度上激发 了学生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创业 项目产生, 缓解了市场化改革对各 类创业人才的渴求。但这一时期 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单一 的大赛和活动中; 进入21 世纪, 伴 随信息技术对创业门槛的降低和 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这也直 接推动了创业教育成为学校选修 课。与高校相比, 财富的追求和民 营企业家族传承的需求直接刺激 了社会上各种财商教育和财富教 育的产生,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 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缺失; 2010 年开始,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伴随国家 “双创” 的大力推进, 创新 创业教育

3、被提高到国家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和高等教 育综合改革突破口的高度。这一 阶段, 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特征更 加清晰, 时代意义更加突出, 强调 创业教育要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专业教育和 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时期的创 新创业教育有力支撑了 “双创” 目 标的实现。回顾改革开放40年, 我们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教 育现代化征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 的必然结果, 在2035中国基本实 现现代化的自主探索中也将扮演 更为重要的基石作用。 面向 2035, 创新创业教育应 该基于人的现代化, 着力发展人的 个性并且培养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的能力。在

4、现代化进程中, 人既是 实践主体, 也是价值主体, 更是终 极目的。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 现代化, 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真 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而创新创业教 育的实质就是释放个体的天性, 鼓 励个体的自我实现。与此同时, 站 在科技变革的前夜, 知识在碎片化 同时流动更加快速, 技术在不可预测同时交叉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 更为深度。长期以来以专业知识、 职业能力和确定性思维为主的人 才培养模式走到了尾声, 基于跨学 科跨专业知识、 把握机会能力和领 导力以及不确定性应对思维为主 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重塑教 育的未来。这一切, 最终应该落实 在 “基于创造而不是预测, 基于个 性而不是共性” 的

5、人的核心素养的 提升上。 面向 2035, 创新创业教育应 该基于校企、 校地协同, 着力重构 未来教育新生态。在现代化进程 中, 学校只是知识传播的一个界 面, 不再是全部。企业、 社区和各 类专业组织是知识的新策源地。 站在学校变革的前奏, 创新创业教 育因其天然的实践基因, 成为教育 综合改革的一扇窗口。借助这扇 窗口, 企业、 社区和众创空间开始 成为新的课堂, 企业家和社会创客 成为新的导师。教育的任务不再 是被动式学习, 而是主动性的任务 生成和实现。人工智能和知识簇 群开始取代教师成为传统意义上 的 “传道授业解惑者” , 教师则是 “学生梦想实现的陪伴者” 和 “学习 场景开发

6、的研究者” 。所以, 我们 有理由相信创新创业教育担负着 智能化时代的教育变革新任务。 面向 2035, 创新创业教育更 应该基于现代化强国目标, 着力提 供新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战略支 撑。在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 人才和技术都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大国更是如此。技术进步是累积 性的, 但是技术创新却有可能变轨 超车。尤其是新技术往往在交叉 中孕育, 在融合中产生, 因而也隐 含了很多颠覆式创新的机会。创 新创业教育的跨界特点恰恰为新 技术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所 以完全可以为大国复兴提供大量 新技术的储备。另一方面, 我们认 为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基于发明、 技 术和商业化的综合性教育, 强调

7、产 学研的最后一公里落地。所以受 过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也是社会 上不可多得的应用型人才, 必将在 现代化强国中因其卓越的行动力 而备受期待。 总之, 面向 2035的中国创新 创业教育方案应该是一条适应现 代化发展需要的促进个体发展和 学校变革, 为民族复兴提供新技术 和高端人才储备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之路。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创新创业教育的 “2035” 中国方案刘志阳学者观点 走向本科教育改革深处西南石油大学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通讯员杨玉凤“当工人用绳子抬重物,卸 下时抽去绳子,置于砖块上的 重物要怎样保持平衡?能否计 算出确定值? ”日前,西南石

8、油 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奖”评价 活动中,年近60岁的机电院教 授王维将生活案例移植到力学 课堂。 活动现场, 2 9名参评教师 (一半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从 备选的10节内容中, 随机抽取 1节进行讲授。启发式、 探究式 等教学方法于其中碰撞出火 花。一次教学评价, 更像是一场“棋逢对手” 的较量。而胜出者 将获得4万10万元的奖励。 “每年一次的 课堂教学质 量奖 评选虽是传统, 但此次却 是新面容。 ” 学校副校长郭建春 解释, 结果评价只是浮出改革冰 山的一角, 其背后是过程评价的 层层考核和筛选 (占比7 0 %) 。 何为过程评价? “要凸显教 学的质 ,体现教师课堂劳动 的差别性

9、。 ”教务处处长黄健全 谈道,但实际操作却并非易事。 “在学校制定基本框架和原 则基础上,我们将过程评价的重心放在学院。 ”教务处副处长 张华春介绍,各学院将结合专 家 (同行) 评价、随堂听课评 价、教学文档规范与教学效果 评价等内容对教师进行总体评 价。其结果经由校评工作组审 查,评出“教师教学优秀奖” , 并给予1万3万元奖励。 “除了常规评价体系,学院 还会采取向学生发放期中课程 问卷调查,以试卷调查和作业 检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机电 院副院长韩传军表示,通过建 立教师评价的分类统计汇总,确保对教师教学作出更准确判 断。 “全员评价与层层评选的 同向同行 ,过程评价与结果 评价的双

10、轮驱动 ,对教师能 力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激发其 教书育人的内动力。 ”理学院教 师李玲娜说。 要破除人才培养的产品化 思维, 形成人才的个性化和非同 质化, 就必须给予教师教学工作 更公平更立体的评价, 这是学校 本科教学改革的初心, 亦是触动 本科教学改革的弦音。破局: 一次评奖何以触动改革之弦2 0 15年底,校长赵金洲带 领教务处及各教学副院长连续 十几个小时的商议,最终围绕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 心,使 西南石油大学教师本 科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与奖 励办法有了雏形。 经过几轮意见征集, 办 法 最终得以定稿,教师纷纷 为这550 4字的2 5条明文规定 点赞,评价其为“撬动教育

11、教 学改革的杠杆” 。 根据规定, 教师申报 “教学 为主” 型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学综合测评须为 “优秀” , 且至 少获 “课堂教学质量奖” 一次; 获 奖教师在申报教改项目、“教学 名师” 称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和 荣誉性待遇 为了彻底提升本科教学质 量,学校还打出“组合拳” :学 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立教师 教学评估体系,对青年教师实 施“过五关”计划,引导青年 教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结合 教师各阶段发展目标与需求, 建立分阶段教师评价机制和奖 励机制。在职称评定上, 注重全面考 查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 创新高 级职称晋升教学先评、 校院两级 全方位立体式评价机制和 “一票 否决” 制

12、度, 打破了职称评定唯 论文论、 唯课题论的传统, 引领 高级职称晋升导向。 此外,学校还不断完善教 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 机制;对教授、副教授为本科 生上课提出具体要求;建立主 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推进课 堂教学评估制度和实践教学评 估制度“一系列制度机制的催化, 带来教学与科研的平分秋色。 ” 如果说由于职称、 科研经费等更 具 “含金量”“附加值” 的诱惑, 教 师往往在教学与科研的天平上 倾斜, 那么如今学校则为本科教 学添了重要的 “改革砝码” , 让教 学与科研得以花开两枝。 因为教学能力突出, 并以此 作为核心竞争力顺利评聘为教 授, 机电院教师陶春达表示,“科 研在职称评

13、审中不再一枝独秀, 让专注教学的教师有了更多钻 研教学的热忱和动力” 。纵深: 评价体系改革的杠杆能否撬动要解好本科教育改革这道 “综合题” ,就要回归解决两个 基本矛盾:教师能力素养及教 学专注度与社会对学生综合素 质要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本 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与 学生个性化、兴趣化发展之间 不协调的矛盾。 由此,学校围绕新制定的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质 量工程”建设,从教师学 生、课程学生两个维度入 手,进行立体式系统化改革。 “以激励为核心理念,教 师能在包括课程创新、实践项目等在内的所有教学领域获得 支持与价值回报。 ”郭建春 说,教师回归教学本源并非是 简单负责好课堂就够了

14、,而是 要转向学生学习经历、学习获 得感。 本科生科研、实习实践、 读书班等,一场场教学探索与 尝试使得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个 性化指导、师生互动与教学相 长已成为现实。 然而,高校综合改革改到 难处是教师,改到深处是课程。 课程如何重构?如何实现 专业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三层级的“化学反应” ?通 过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 “1+ X”型人才培养模式,着 力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打 破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学科壁 垒,实现课程交叉重构,让学 生个性化修读;通过增设选修 课研习模块,加大第二课堂学 分,同时自主研发“淘宝式” 选课系统和“学分制选课结算 系统” ,为学生兴趣化修读提 供保障。 与

15、此同时,学校还逐步探 索基于研究的学习标准;移除 跨学科教育障碍;联结交流技能和课程作业;创造性运用信 息技术等。 “对于本科教学改革这一重 大命题,学校将其列为全面深 化改革十大提升计划中的牛 鼻子工程。在学校确立的 2 0 4项改革任务清单中,涉及 本科教学改革的就有 7 1项。 ” 校党委书记孙一平介绍。 大学应当给教学最好的出 路,让教师能以教学促进自身 发展,从而带动学生的创新发 展。行进在建设“双一流”大 学的路上,本科教育改革的征 程也未有穷期。探寻:如何洞见改革深处的风景一流大学必须有卓越的教学, 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 校更要瞄准本科教学这一核心点, 把握高等教育这条

16、生命线,真正实 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大 学的最基本职能,因而教学必须处 于学校工作的基础地位;而科研是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是大学 区别于一般职业培训学校的本质特 征。因此,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是学校发展所需要的理 想状态和价值追求。 然而,知易行难的本科教学改 革不能浅尝辄止,必须直指矛盾症 结,方能探寻到改革的新路径;人 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能浮于表面, 必须与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 的渴求做深层对接。 因此,西南石油大学开启了一 场围绕质量提升的大变革,制定本 科教学改革路线图,吹响新一轮本 科教学改革的冲锋号。学校以教学 评奖为突破口,撬动教师教学评价 改革的杠杆,重塑教师考核评价体 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探索 出本科教学改革的新进路,向改革 深处行进。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 寻求本科教学改革 新进路校长观点聚焦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系列报道“本科为本”作为大学建设 的必然路径,其重要性不言自 明。在当前建设“双一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