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打印背诵版本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858216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94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打印背诵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学原理打印背诵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学原理打印背诵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学原理打印背诵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学原理打印背诵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打印背诵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打印背诵版本(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概述 【考点解析】【考点解析】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在了解教育学研究对象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两个概念教育与教育学。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凡是有目的 地增进人的知识、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 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专门有组织的教育,比如学校教育。 教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 教育”的学问,即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 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但又并非所 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

2、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 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而所谓教育规律就是指构成教育的各要素之间 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 一时期,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散见于他们的哲学著 作、政治著作和语言记录中,如孔子的教育思想蕴涵在论语一书中,柏拉图的教育思 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所有的教育方面的著作,也多属论文的

3、形 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而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可以说它 们只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这一时期,我国的主要代表作除论语外,还有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韩愈的 师说、朱熹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其中出现于战国末期的学记是中 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它比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所写的 论演说家的培养还早三百来年。 在西方,除柏拉图的理想国外,还有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也叫雄辩 术原理),这是外国最早的教育专著。 这一时期,关于教育思想与经验的话题零散在政治、哲学、文学等著作中,没有教育 理论和科学命题。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独立形态教育

4、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 17 世纪以后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育也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在总结人类以往教育经 验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系列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但是,他们对自己理论的论证,多是采用与自然现象相类比,或者思辨式 的演绎和推理,没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方法,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并没达到科学化的 地步。 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 1.英国学者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 年),在此文 中,“ 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写的大教学2 论(1

5、632 年),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3.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 学之父”于 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 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时期还有一典型的事件,即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康德论教育)于1776 年开 始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这一时期教育学的特点,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研究对象上,教育问题成为 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使用概念和范畴上,有了专门的教育概念;3.研究方法上,有了教 育学专门的研究方法;4.研究结果上,有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5.组织机构上:有了专门的

6、教育研究机构。 ( (三三)20)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20 世纪是教育学活跃和发展的世纪,教育学的发展日益走向多元化,出现了众多的教 育学流派,主要有以下几个。 1 1 、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 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推崇实验教育思想,即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 教育关系的理论。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 实验教育学”。 1 907 年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实验教育思想。 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

7、四,主张用实验、 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 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由于受实证 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 2 、文化教育学(即精神科学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即精神科学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是19 世纪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是文化 教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8、第四,教 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 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五,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 陶 冶”与“ 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基本评价: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 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 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 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 发展规律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3 3 、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 美国杜威、克伯屈等提出了实用主义思想。 基

9、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 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增 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 体性和情境性。这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 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一 个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第四,做中学,这是 教育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经验等;第 五,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

10、心;第六,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3 的只是促进人本身的生长。 基本评价:第一,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 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第二, 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 育的相对独立性。4 4 、制度教育学、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是法国 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乌里、 A瓦斯凯 等。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 体行为的影响;第二,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 成的

11、;第三,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 学习者把学校中“ 给定的”(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看成是“ 建立中的制度”(即根据个人之 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的自我管理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 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 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 基本评价: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 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 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片面性。5 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

12、有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等。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 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 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 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 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 用;第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法)。 基本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产

13、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 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6 6 、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有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批判教育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后兴起的一种 新的教育思潮。 基本观点: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 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 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地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 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

14、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社会大众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 意 识”,将其看作是一种自然的事,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 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 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要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 启蒙”,以达到意识“ 解放”的目 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五,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 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 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4 基本评价:第一,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

15、基本观点和方法;第二,有利 于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第三,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考点解析】【考点解析】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定义的类型(一)“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教育定义划分为“ 描述性 定义”、“ 规定性定义”与“ 纲领性定义”。描述性定义是指适当描述一定情境中被定义对象 的某些关键特征或指出使用被定义概念的方法,如“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或“ 教育是发 展人的智力的最好途径”。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并在自己的教育论述中 始终遵守,如“ 在

16、本文中,我将教育定义为直接支持和维护有目的的教与学的一整套社会制 度。”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被定义对象“ 是”什 么,又明确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 应是”什么,如“ 教育是社会借以发展年轻一代认识生 活中的善和价值能力的手段。” (二)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 1 、教育概念的内涵、教育概念的内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 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的是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 动。2 2 、教育概念的外延、教育概念的外延由于教育的内涵不一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致于教育的外延也不一样,广义的教 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等,而狭义的教育仅指学校教育。二、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原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