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视域下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探析_覃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32454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释学视域下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探析_覃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释学视域下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探析_覃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释学视域下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探析_覃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释学视域下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探析_覃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释学视域下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探析_覃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82011 年第 12 期 总第 184 期 12 月 20 日出版月刊解释学视域下新闻编辑对 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探析审美理解是一种特殊的理解,是对解释学理论的深层次运用,当我们开始探析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探寻。伽达默尔说: “美学必须在解释学中出现,这不仅仅道出了美学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而且还指出了解释学在内容上尤其适用于美学,这就是说解释学必须相反地在总体上这样得到规定,以至它正确对待了艺术经验。 ”1因而解释学视域下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探析,就是运用解释学理论对新闻编辑接受理解的一种美学层面上的思考。一新闻编辑的审美追求与新闻接受选择

2、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的接受与理解属于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环节。新闻活动属于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它蕴涵着人类的审美意蕴, “集中地反映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反映了人类的审美观点” ,2“新闻活动的审美意识较之一般的物质生产更突出并接近于艺术” 。3对新闻文本的理解与接受离不开接受者, 审美是接受者的审美,解释者和接受者在美学中具有主体的地位,新闻编辑就是编辑选稿过程中的解释者与接受者。伽达默尔明确指出“不涉及接受者文学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 。4只有理解和接受, 文本的意义才得以形成和实现。他认为: “理解就必须被视为意义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理解中,一切表达的意义 艺术的意义以及一切从前流传物的

3、意义 就形成并实现了。 ”5所以说, 新闻编辑的审美接受, 离不开编辑本身,编辑的主体性意志的审美作用对新闻接受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编辑以什么样的追求态度进入文本理解进行审美活动产生审美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文本的审美价值秩序的建构和审美表现力的显现。新闻编辑的审美追求涉及接受冲动、 接受取向、 想象心理等问题, 即只有通过分析编辑的审美追求与体验才能知晓他的内心,才能揭示深层次的接受心理动因。 编辑不同, 审美追求的方式也不同,审美追求的不同方式的形成是由审美主体的差异所决定的。主体的 “多样性” 体验与追求构成了方式的丰富性与多维性,而这种方式由编辑的精神关注与认识方向所决定,离不

4、开前理解的影响。就个体而言,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方式, 这种方式, 一方面受制于编辑生活的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另一方面又受制于编辑的地域文化经验和独特的个人文化背景,并且这种独特的追求方式,还表现了编辑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对生命、人性的重新建构。正是这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编辑才拥有其特殊的经验领域,他们不断地用个体的“审美意志”去表现自己的经验世界。值得一提的是,个体的审美与接受并非天马行空般漫无边际,它仍然还是在文本中把握个体的差异。正如伽达默尔所说:“解释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就是再创造, 但是, 这再创造所追随的并不是一个先行的创造行为,而是所创造作品的形象,某人就像他于其中发现了

5、意义一样也应使这形象达到表现。 ”6这就是说,解释的再创造同艺术家的创造不一样, 而是凭借原有的形象, 使之达到新的表现。但这样的表现却因人因时而异,集中反映了解释者的“此在” 。事实上, 不同的编辑虽面对的是同一文本,审美追求不可避免地存在审美趋同,但是个体的审美追求永远是不可替代, 无法重复的, 因为编辑面对的永远是掺杂个体审美经验的世界, 这就决定了编辑特殊的审美眼光、特殊的情绪记忆和特殊的审美追求。二新闻编辑审美追求的对象类型审美追求方式的丰富多彩促进了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生机盎然。具体的审美追求方式我们可以从编辑理解的对象 众多新闻文本中得到启发, 从而进行归纳总结, 大致可以分成三大

6、类型:神话式。神话式追求是一种古老的、 浸入接受者精神血质的思维, 与我们无法察觉的集体前理解、人类的宗教信仰、 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神话式追覃岚EDITORIAL FRIEND编辑之友学研栏目主持 /徐宝德2011 年第 12 期 总第 184 期12 月 20 日出版月刊099求能够以一种稳定的对外在事物的认知方式、 认知角度和认知结果, 沉淀在种族心灵的深处, 一代代地传承, 并在流传过程中,合并同类项实现自身的认同。 其结果, 它由零散形态走上体系形态,由野而文,由自然化向人文化、社会化进化, 扩张数量, 提高质量, 强化功能,成为民族内部共同的朴素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成为民族表现共同文

7、化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坚固内核。内核一经形成, 就自然地在人们认识、 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起着支配的作用, 并外化为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审美方式, 进而使“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 。7从本质上说, 它是一种稳定性的、 典型的、 反复出现的意象,根源于社会心理与历史文化之中。如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 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是构成 “神话式追求” 最重要的始基之一, 加之数千年来诗人的讴歌、作家的渲染和志士的实践, 又不断地为它注入活力, 使周易大传 所说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精神, 更加深深浸透了我们心理的海绵, 成为精神

8、的主干。浪漫式。浪漫式追求表现的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礼赞、强力的想象和自由之美。它往往通过这种特殊的体验方式把接受者带入理想中去。浪漫式追求的本质是主体性生命精神和自由精神的真正觉醒,这种追求可能使人更好地理解情感生活与生命的实质,是一种诗性的表达。浪漫式追求有如下几个特征:其一,它体现的是美与丑、 善与恶的根本对抗; 其二, 它可能存在反现实性或与现实保持距离;其三, 它立足于人的生活想象自身。 以娱乐新闻文本为例,刘嘉玲与梁朝伟满怀幸福在不丹举行大婚; 美国现 “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着装风格获得不少时尚界人士好评,她作为封面人物登上 2009 年 3 期的美国时尚杂志。 新闻编辑之所以选择

9、这些新闻,是因为这些新闻事实在形式上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 编辑也同样带有求新、求异的心理去阅读,他们依据文本对美好事物产生赞美之情,甚至将美好想象为自身, 从而产生幸福的感觉。 这几则新闻给编辑一种幻美主义的意义与价值,力图表现的是一份色彩与美的世界, 让人接受时处于一种欢快、 自由的心理状态。存在式。存在式追求是编辑对现实的批判、 对现实与历史的真实思索,编辑带有一种强烈的历史反思意识。可以说这是编辑审美追求方式中最常见的方式: 神话方式、 浪漫方式都是对事物的虚无缥缈的把握,在真实中寻求幻想的支撑, 但是, 人终究是社会的人、 历史的人, 时代生活决定了编辑越来越关心现实,即通过关心现实来

10、寻求真正意义上的人性自由和生命的权利。可以说,时代激活了这种审美方式,这也是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审美方式。此前这种方式没有摆到显要的位置是因为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了它的发展,诸多的现象只能通过神话或者是浪漫的方式体现,新的世界决定了接受者必然以新的审美方式去关注人生。海德格尔说: “唯当存在之领悟这样的东西存在,对存在意义的追问才成为可能。 ”8存在式追求方式把个人的身体与心灵、 自由与存在、 生存与死亡等诸多的问题融入到人的生存意识与生存活动之中, 是对历史的、 人性的、 世界的反思。它具有两个向度: 历史主义存在与生存主义存在,前者是对历史的反思, 后者是对人性的反思。从新闻文本分析可以看出,

11、编辑对接受过程中的审美追求是从神话式、浪漫式、存在式三个维度来展开的,新闻接受的效果也是由这三个维度来显现的, 诚然, 历史的不断改变会影响审美追求方式的不断改变,会使新闻效果不断多元化,但是就当下而言,这三重维度产生的效果是可以基本概括编辑接受状态的。神话式、 浪漫式、 存在式三种审美追求的方式,决定了新闻接受效果的三个维度。 不难看出, 无论审美追求的方式如何, 审美效果如何的多元, 编辑接受的过程终究是对人的一种反思:神话式的审美追求方式把人的生命意义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强力和气魄愈是粗野神奇,接受者思维的发挥愈是雄浑有力,它构造了人生命的原初状态,实现了人生命时空的博大、神奇;浪漫式审美

12、追求方式唤醒了人对美的渴求, 实现了人心灵的圣洁与欢乐, 充分表达了人对审美的一种理想;存在式的审美追求方式由同时代人的精神价值所决定,让人真实面对现实的丑与美,激励人鼓起参与现实变革的勇气, 让人正视生活本身。因此, 接受者对于美的追求,实质上是对人的意义的追求,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苦苦询问。怎样在接受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明晓生命带来的深层次反思, 这就是我们探讨新闻编辑对新闻文本接受理解的深度的意义所在。三新闻编辑的接受理解的深度新闻编辑过程中编辑理解的深度建基于人文关怀的阐释立场,作为文化形式的新闻, 其“目的性” 同样是这种对人的自由和解放、幸福和情感愉悦的有效关注。但新闻的这种目的的

13、实现更多地不是述诸感官,而是以思想的方式来展开的。或者说, 新闻 “引起受众的心灵共鸣” ,新闻“令受众心灵净化” , 主要是通过新闻作品所展现出的思想力量来实现的,如何让新闻受众产生共鸣与净化? 如何让新闻实现最大化传播?新闻文本作为精神产学研1002011 年第 12 期 总第 184 期 12 月 20 日出版月刊品,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的思想和情感,只有不断地如康德似的讯问“人是什么” ,才能真正领会它存在的含义。 因为思想的深刻和张力, 这种精神产品才具有大的价值;因为情感的充盈和自然, 这种精神产品才吸引人、愉悦人;因为思想的深刻和情感的充盈, 这种精神产品的价值才更大, 也更容

14、易被受众认同和接受,这也是我们新闻编辑一直思考的课题。新闻编辑的理解具有体验生命价值与创造生命价值的双重意义。新闻编辑的理解不仅是接受主体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与反思,也是接受主体对理想和真善美的一种执著追求。 所以说,编辑的理解具有体验生命价值与创造生命价值的双重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感性的现实活动,也是一种理性的反思活动。 进一步说, 在新闻的接受过程中,优秀的新闻作品更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它能促使主体生命的历史足迹在前理解的反思中清晰展现,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生命沉醉甚至是超越,它使编辑忘记了现实的利害得失,而使人本身热爱生命、 珍惜生命、 活跃生命、 表现生命。 当接受活动成为人的生命之自由表现时,

15、再创造就不是外在于人的生命活动,而是生命的一种自由表达。 需要强调的是, 传播行为不是针对一个人的传播,而是针对群体的传播。 从这个层面上分析, 编辑的理解所体现的价值可能就是大众的价值,长此以往,还将成为社会的价值。当前, 我国正处在 “黄金发展期” 与 “矛盾凸显期” 并存的关键时期, 正确引导接受者激发积极的生命体验价值与创造活力,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成为时代向媒体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就成为媒体的首要任务。 在当代社会, 新闻媒体掌握和传递信息越来越迅速,已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直接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的

16、运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因为正确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引导,缺少舆论支持的社会不可能和谐。舆论引导既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 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理解最理想的体现在对人的反思。新闻编辑的理解最理想体现在对人的反思 人是目的。 面对 “人是目的”的理解理想,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怎样才能让接受者感受震撼与共鸣?当我们去认真考察那些曾令我们普遍感到激动的新闻作品、或被公认的新闻精品时, 我们就不难发现, 真正令我们激动,令我们思考回味良久的是那些文本及蕴涵其中的 “思想” 的合力,尤其是后者 是那些对我们的生存、 生命的真切关注, 是那些使我们感受精神的超越,使我们确认自身为“人”的东西,这些实质上体现的也正是康德所说的 “合目的性的形式” 人是目的。这样的新闻文本往往能够强烈地打动受众,引起受众思想感情的回旋激荡,从而实现主客体的沟通与融合, 受众情感产生共鸣, 心灵产生净化, 新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