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constitution(考试最终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31128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2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学constitution(考试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宪法学constitution(考试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宪法学constitution(考试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宪法学constitution(考试最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宪法学constitution(考试最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宪法学constitution(考试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学constitution(考试最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 更多资料请登陆更多资料请登陆 点击即可!点击即可!宪 法 学 constitution (考试最终版)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 basic theory 一、宪法定义、本质和特征 1.定义:是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 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2.本质: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集中表现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3.特征: 1)国家根本法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a 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所有法律不得与宪法违背、b 是一切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和

2、全体公民最高行为准则) 在制定和修改上,宪法比其他法律严格(制定修改机关往往特定、程序往往严格:由人大常委会 或 1/5 以上提,2/3 以上通过) 2)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从历史上看、 宪法的出现就是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 从宪法基本内容上看, 宪法规定国家机关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从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有效保障 居支配地位) 3)民主事实的法律化(没有民主的事实,宪法就无从产生,民主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 宪法是 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二、宪法的历史发展 1.近代宪法产生的原因:经济方面的原因 政治方面的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 2.英国宪法: 最早资革,最早宪政,相互妥协的

3、产物。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 自由大宪章影响大 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3 部宪法性法律 3.美国宪法:1776独立宣言,“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7 美国宪法共 7 条,a 第一部成文宪法,b 确 定三权分立和联邦制,c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4.法国宪法: :1789 人权宣言提出许多法制原则影响大,1791 立宪,特点:宪法数量多内容变化大 保成文法传统 5.我国宪法:现行 1982 宪法(54、75、78、82) 共同纲领是具有宪法性质的临时宪法,1954 为第一部宪 法 1)我国宪法特点: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明确国家在新时期的任务是集 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

4、代化建设。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结构的设置。规定精神文明 建设为内容的文化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国家 统一和民族团结 2)我国宪法的三次修正:1988、1993、1999 a.对私营经济引导、监督和官理 土地使用权转让问题 b.中特、在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承包问题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问题 县人大 任期 3 改 5 年 c.长期在初级、以指引依法治国法治国家公主私辅、按劳分配为主承包为主,统 分结合个私经济废反革命罪 三、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形式分类和实质分类) 1.成文 vs.不成文(是否有统一法典) 2.刚性 vs.柔性(是否有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

5、程序) 3.钦定 vs.民定 vs.协定(民定宪法奉行人民主权原则,钦定奉行主权在君原则) 四、宪法的基本原则:(注意区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差别) 1.人民主权原则:资本主义做不到人民主权,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基本人权原则:资以普遍性掩盖阶级性,社公开限制少数敌对分子部分人权,以人权的阶级性谋求普 遍性,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 3.法治原则:与人治相对而言,要消灭特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权力制衡原则: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及国家权力之间的制约。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分权原 则、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监督原则 五、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指根据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

6、间产生的、以宪法中的权利义务为基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 更多资料请登陆更多资料请登陆 点击即可!点击即可!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是立宪社会最为基本的政治秩序在宪法上的表现 1.特征主要表现在:是特定民主社会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同时又对政治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最 基本的法律关系。宪法关系以宪法规范为调整依据,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既是宪法主 体之间的静态宪法联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互动的方式。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 也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六、宪法规范 由民主制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根源最 相纲) 1.

7、根本性: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性问题 2.最高权威性:高于其他法律规范 3.原则性:只规定有关问题的基本原则 4.纲领性:宪法规范明确表达对未来目标的追求 5.相对稳定性 七、宪法作用及其发挥条件(宪法的作用:亦称宪法的功能、宪法的职能、指宪法对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的行为、以及现实生活的能动影响,是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有赖于宪 法的充分实施:.限制权力经济,发展权利经济是宪法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正确处理执政党和领导 人的个人意志和宪法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权利权力”结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宪法发挥作用的政 治条件。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是宪法

8、发挥作用的文化条件。.制定科学完备 的宪法,健全法律体系,是宪法发挥作用的自身条件。)1.确认和巩固作用: 1)就政治方面来说,宪法的作用主要是确认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2)从经济方面来讲,宪法作为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另一方面,宪法对 自己的经济基础又有积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 3)就文化和社会生活而言, 宪法通过确认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意识, 规定国 家统治和社会进步所必须的科学、文化,从而为统治阶级实现政治提供思想文化基础。2.限制和规范作用: 1)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作用:由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决定的。宪法规定国家机构组

9、成、职权、怎样 行使等内容,把国家机构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 2)对国家权力的规范作用:指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权力运行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使其在宪法设定的轨 道上有效的运行。3.指引和协调作用 1)指引作用:所以法律规范都具有的指引作用。宪法特有的规范指引作用:就指引主体而言,它既 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也包括公民个人。就指引范围来说,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 活各个方面。就指引的效力来看,宪法效力至高无上。就指引的思想基础来讲,宪法通过对人 们行为的正确指引,促进民主的真正实现。 2)协调作用:是宪法对于整体社会的作用。宪法通过调整各种社会行为,不仅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章可循,

10、而且也使各个方面相互之间形成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4.评价和宣传作用 1)宪法评价作用的特点:.广泛性集中性最高性 2)宪法的教育作用:对于提高公民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第二章、宪法创制、实施和保障 一、宪法制定概述1.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主体依据制宪程序实现制宪权的过程,其中制宪权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是制宪权得以运行的首要因素,只有国民才能成为制宪主体我国从宪法 原理和宪法实践都表明,人大是我国的制宪机构(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制宪权是国家最高权力、人大 修改过多次宪法)3.宪法制定的程序:制宪机构的设立、宪法草案的提出、宪法草案的通过、公

11、布4.中国宪法的制定: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制宪权源于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 事实。54 前由政协行使一部分制宪权,后转给一届人大。 二、宪法实施 1.含义及基本构成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 更多资料请登陆更多资料请登陆 点击即可!点击即可!1)指宪法规范在客观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是宪法颁布后的运行状态,是宪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 基本形式 2)基本构成包括两大方面:宪法的执行和适用(执行: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适用:国家 司法机关)宪法的遵守(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包括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宪法实施的意义:树立宪法权威 培养公民和官员的宪

12、法意识 实现宪法的演进 4)宪法的适用指宪法的司法适用。具体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对宪法原则和规定的落实 a.宪法适用的形式:法院和立法机关是宪法适用中的主体,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既审查事 实,也审查法律,就引起了法律法规的合宪性问题,从而产生了宪法的司法适用,立法机关 也可行使 b.宪法的司法适用与一般法律的不同: 适用的主体不同。 适用的结果不同:一般法律, 具体的刑民行政经济责任;宪法,判定法律法规的合宪性与否。 c.中国宪法的适用:i.我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实施宪法监督, 全国人大常委会实施宪法解释权。ii.法院没有违宪审查权和宪法解释权,但有宪法司法适用权。对

13、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 利,当部门法未将宪法的规定具体化,而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到了侵犯时,法院可援引宪 法规范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iii.在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发现宪法之下的规范与宪法相抵触,时,人民法院也享有违宪审 查的疑问权。可以向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的审查建议,由人常进行研究。 2.宪法解释和(人常解释):立法机关解释,英 司法机关解释,美日 特设机关解释,宪法法院等 , 大陆法系国家?1)宪法的解释程序:于宪法解释是体制密切相关:立法解释制:依立法程序进行 司法解释制: 法院不得自动解释其他机关和公民不在特殊情况下,可请求联邦法院解释 专门机关2)中国宪法解释:1982 宪法 67 条才规定

14、,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人大有监督权,但 还缺乏 具体的操作程序。 3.宪法修改(人大修):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宪法内容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时候,由有权机关根据法 定程序对宪法予以补充、调整、删除的行动和措施 1)宪法修改的形式:全面修改、部分修改、无形修改形式上没对宪法条文内容进行修改,但实际 上却变更了其含义的修改方式 从树立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这种 形式应予避免 2)宪法的修改程序: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公布 3)中国宪法的修改:54 宪法是通过宪法制定的方式产生的,唯一一次行使制宪权,其他三部均为 修改 现行宪法三次修订,目前共有 17 条修正案,13

15、8 条正文 4.宪法实施保障 1)宪法实施保障概念: 立宪国家为了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而建立的制度和开展的活动的总称。 包括 两方面:保障法律、 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 合宪性 2)违宪审查制度: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立法或其他法律文件是否合宪所作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审查 和处理 a.特征:审查的对象是法律等规范性文件 对有关文件所作的是否符合宪法的审查实际上就 是对有关执行宪法情况的审查 b.这种审查是有权审查 违宪审查产生有法律意义的结果 c.审查的模式:普通法院,美 宪法法院,欧洲大陆国家 专门政治机关,法 国家最高 权力机关,苏 d.审查的的方式:具体审查:由具体的宪法主体的利益和法律地位等问题引起,并为解决此问 题所必须而对有关法律、 法规等法律文件的合宪性所做的审查,审查的结果对具体当事人的具 体利益有直接的影响 抽象审查:非因具体的宪法主体的利益等引起,非为维护具体的现实 的利益而由审查主体对法律文件的合宪性所进行的一般性审查 e.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i.宪法及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1)宪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规章(部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本行政区 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中国法律硕士联盟论坛 更多资料请登陆更多资料请登陆 ww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