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乡村振兴的金融发力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25319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准乡村振兴的金融发力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准乡村振兴的金融发力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准乡村振兴的金融发力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别报道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郭鸿认为,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金融支持 “三农” 发展义不容辞, 需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 “三农” 领域, 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找准乡村振兴的金融发力点访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郭鸿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记者郭子源“三农” 既是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领 域, 也是当前经济社 会发展的薄弱领域。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在 “三农” 领域表现 相对集中农

2、村中小金融 机构经营发展是否 稳健直接关系当地 农村金融服务。监 管是健康发展的前 提, 更是确保农村中 小金融机构方向不 变的有效外部约束继续提升监管 发现问题、 处置风险 的能力, 着力构建符 合农村中小金融机 构特点的监管体制 机制。以强化责任 担当为抓手, 从严从 实履行监管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三农” 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村金融与 “三农” 事业共生共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 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重中之重。 如何认识农村金融服务在 “三 农” 工作中的角色和作

3、用?农村中小 金融机构作为支农服务主力军, 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点有哪些?路 径几何?中国银监会农村中小金融 机构监管部主任郭鸿接受了经济日 报 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 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 重。如何认识农村金融服务在“三 农”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郭鸿:“三农” 既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领域, 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的薄弱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在 “三农” 领域表现相对集 中。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 金融支持 “三农” 发展

4、 义不容辞, 需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 到 “三农” 领域, 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 次的金融需求。 一是解决好农村基础金融服 务。这是关系落实党的宗旨和社会 公平正义的大问题。金融首先要以 实现普惠金融全覆盖为目标,提升 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和普惠金融水 平,让农村消费者能够以平等的机 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 求特点的金融服务。加快乡村金融 服务网络建设,强化金融科技运 用,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 体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提升服 务便利性,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 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二是支持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产业兴旺”排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总要求的首位。金融要积极顺应农 业农村经济

5、的深刻变化,按照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支持 现代农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促进农业结构加快调整、拓展 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产业融合 发展等领域,发挥连接供求的桥梁 作用。 三是服务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生活富裕”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落脚 点。金融服务要适应农民收入提高、需求升级的新情况,加快培育新 的增长点,特别是要针对农村消费升 级新趋势,更好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 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同 时,也要探索针对广大农民在城镇化 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再就业过程中的 金融支持新路径。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 施乡村振

6、兴战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作为支农服务主力军,服务乡村振兴 战略的发力点有哪些?路径几何? 郭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 “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农 村金融与“三农”事业共生共荣。近 年来,银监会积极搭建农村信用社和 村镇银行“双法人”为主的农村金融 组织机构体系,服务质量和水平迈上 了新台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根固于 农,业本于农,是农村金融的主力 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重点发挥 其地缘、人缘和网络优势,苦练内 功,精准发力。 一是切实坚守支农支小的战略定 位。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银行业分 层体系的需要来看,农村中小金融机 构必须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必

7、须 要有咬定“农”字不放松,扎根乡村 不动摇的决心,坚守支农支小战略定 力。要立足县域,下沉重心,打造定 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小银行。 二是切实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供 给。要围绕服务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 求,明确涉农和小微业务增长目标。 改造升级“三农”和农村小微企业金 融服务的制度、流程、产品、渠道, 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集体经济壮大和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培育。 三是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能 力和水平。深化支农支小的制度流 程、产品体系等改革。加快金融科技 应用,促进传统业务与互联网深度融 合。探索小微信贷工厂化、集约化模 式和低成本、可复制、易

8、推广的农村 金融产品,由大规模、粗放式向个性 化、差异化转变,因地制宜探索适合 自身发展的模式和道路。 四是切实强化构建适应农村金融 发展的公司治理机制。牢牢抓住农村 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这一关键,把 党的领导有机嵌入公司治理环节。加 强股东股权管理,优化股权结构,引 进对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价值认同的投 资者。明确治理主体职责,在公司章程中纳入支农支小要求。推进流程 银行建设,强化审计独立性和风险 垂直化管理。 记者: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的监管者,如何引导农村中小金融 机构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 郭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 发展是否稳健直接关系当地农村金 融服务。监管是健

9、康发展的前提, 更是确保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方向不 变的有效外部约束。监管要坚守定 位,把防控风险放在第一位,坚决 服务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监管 激励和强化问责并重,充分发挥监 管约束和引导作用。 一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顶层 设计。要站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 高度,全面评估农村金融体系中各 类型机构的定位和作用,探索本土 化、差异化发展道路,积极构建多 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继续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规范省联社 履职,认真研究省联社改革方案。 优化村镇银行培育发展机制,重点 布局中西部和老少边穷、粮食主产 区和小微企业聚集地区。 二是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 定位监管。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提

10、出的“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 天职”精神,旗帜鲜明地加强定位 监管。要对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服 务“三农” 、小微企业实行完善的指 标监管和考核,防止脱实向虚;要 坚持地方小法人、小银行定位,禁 止盲目异地扩张,严格限制和规范 机构多元化、跨区域经营。要强化 对股东行为监管,防止股东盲目追 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三是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 险监管。着眼于防范化解单体性和 区域性风险,查找短板漏洞,强化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重点领域 风险防控。继续提升监管发现问 题、处置风险的能力,着力构建符 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特点的监管体 制机制。以强化责任担当为抓手, 从严从实履行监管职责。 四是发挥监管政策

11、的引领激励 作用。建立多维度的支农服务考核 评价体系,继续推行涉农不良贷款 容忍度。推动股东承诺资金主要用 于当地、董事会下设三农金融服务 委员会等工作。指导建立支农导向 的绩效考核机制,从机制上促进机 构增强服务“三农”的内生动力。国资改革发展有了新指引李希勇构建协调发展城镇格局从世界城市化发展形成的城市格 局规律看,城市群是各国城市化的主 体空间形态,都以较少的国土空间聚 集了较多的人口和要素,形成了较大 的产出,是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 地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地区。我国的京津冀、长三角、珠 三角三大城市群,以5.2%的国土面积, 聚集了我国23%的人口,创造了39.4% 的

12、国内生产总值,还形成了70%以上的 发明专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平 均每年上升1.04个百分点,2016年底 城镇化率已达到 57.4%,还处在 30% 70%的较快发展期。由于我国城乡居民 收入还有 2.71 的较大差距,城乡之 间公共服务的差距也相对较大,农村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向城镇 化地区集聚居住的动力和趋势还难以 改变。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 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 60%左右;到 2030 年,城镇化率将达到 70%左右; 未来15年,我国还会有上亿人口从农 村转移到城镇地区特别是城市群地区 就业和居住。 我国城镇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也在 不断调整完善过程中。目

13、前已形成663 个城市、20117个建制镇的城镇格局,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一批 城市群开始发展壮大,北京、上海、广 州、深圳、武汉、重庆、成都、郑州等 一批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日益增强,一批 新兴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发挥着越来越 大的节点支撑和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为科学引导我国城镇体系的构 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2020年)明确了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 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导向要求,国务院陆续编制发布 了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 中游城市群等一批城市群规划,希望 通过城市群的发展,在城市群内部形 成核心城市和其他城市、小城镇合理 分工、相互协调、互

14、为补充、共同发 展的城镇格局。虽然我国城镇体系构 建已取得积极成效,但城镇体系不合 理,规模结构、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 承载条件以及管理能力不适应的矛盾 依然存在,一些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一城独大现象更加突出,城市病问题 也更加普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城市群为 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城镇格局,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 化城市群在我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的 主体地位,通过城市群的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更好发挥城市群内部不同 城市和小城镇相对密集分布、规模经 济和范围经济显著、分工协作关系紧 密的优势,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落实上述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加 强对城市群发展

15、的规划引导,尽快完 成城市群和都市圈规划,并根据城市 发展规律合理确定城市群和都市圈的 范围,防止盲目扩大范围。二是要强 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内现代交通、信 息、电力、管道等基础设施网络的规 划、布局和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网络 对城镇合理布局和分工的支撑和引领 作用。三是要在统一市场、公平竞争 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城市间分工协作 关系,在优化并发挥好核心城市辐射 功能的同时,把核心城市的非核心功 能疏解到其他城市或小城镇,形成功 能互补的协作关系,更好发挥城市群 内部城市和小城镇的协同效应。四是 要建立健全城市群内部城市和城镇间 跨行政区的协调机制,统筹考虑一些 具有跨区域影响、需要共同规划应对 和相

16、互补偿合作的问题,形成整体合 力。五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划定 城市群需要保护的绿色生态空间,合 理布局环保基础设施,形成合理的生 态补偿机制,促进城市群绿色可持续 发展。 (摘自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 百问 , 党建读物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出版, 本报有删节)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 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时代。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 着当代中国恢宏壮阔的实践成就与 丰富经验,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 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是我们 党进入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 续写 新篇章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 的指导思想, 这是党的十九大最大 的亮点和历史性贡献。 时代是思想之母, 实践是理 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 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强领导下,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 了历史性成就, 发生了历史性变 革。8900 多万党员从再塑重振的 洗礼中、 13亿多中国人民从革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