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考点一点通: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品味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82175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考点一点通: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品味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考点一点通: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品味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考点一点通: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品味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考点一点通: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品味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考点一点通: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品味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考点一点通:古诗词鉴赏中的语言品味题考点解读自课标出台古诗词鉴赏考查以来,古诗词鉴赏在近几年中考中分值逐渐增大,考查面越来越广。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精妙凝炼的语言来实现。因此,对古诗词中语言品味的考查,已成为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古诗词语言品味的考查,主要是针对诗词中的精彩语句,包括咀嚼生动传神的字词(即诗眼)、赏析脍炙人口的佳句、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常见题型有:1.这个字妙在何处。/这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2.请你赏析这句话。/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2、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何处。方法指津那些最能传神、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往往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夫,也往往是出题者锁定的考点。“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它们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鉴赏古诗词语言时,应联系全诗(词)的主旨或诗(词)人的情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一、炼字的赏析方法。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这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或指出该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该字(词)反

3、映的事物情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用典化句语言的赏析方法。对于这样的句子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答题步骤:1.指出用典或化用;2.说明来源或含义;3.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义或表达的情感。如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赏析。答题示范:1.词人运用典故;2.以魏尚自喻;3.委婉含蓄地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三、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方法。名句常是诗词的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对名句赏析的考查是很重要的。答题步骤:1.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

4、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2.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3.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四、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赏析方法。首先看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表达了什么情感或创造了什么意境。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真题引路1.(2010山东莱芜)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新晴(宋)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根据上面的赏析方法来具体分析:“偷”字含义浅显,应先指出修辞方法,结合全诗可以看出是指南风“偷”,所以是拟人;把南风说

5、成“偷”,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这么说,可见诗人欢悦的心情。参考答案:“偷”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的欣喜、欢悦之情。2.(2010河南)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解析:本题仍是考查炼字,但略有变化,要求从一个句子中找出最富有表现力的字或词语来进行赏析。根据上面的“方法指津”,先找“诗眼”。“诗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或诗人情感所在,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结合诗句和全诗分析,“诗眼”应该是“悠然”或“见”,确定之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回答即可。参考答案:示例一:“悠然”是自得其乐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

6、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3.(2010陕西)农家望晴(唐)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本题比较简单,比喻的修辞手法不难看出;关键是指出修辞后怎么答,按照上面的方法,应具体分析,把什么比成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著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晴的迫切心情。4.(2010山东滨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认

7、为好在哪里?解析:本题考查的实际上是对名句的赏析。结合以上的方法,先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比喻,再具体分析:是自喻,为什么自喻,实际上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怀。另外,该句还富有哲理意味,也应该答出。参考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模拟演练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会”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杜甫春望中“白头搔更短”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的“生”能否改成“升”字,请说说你的看法。4.白居易钱塘

8、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来是人们吟颂的名句,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一名句。6.请你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过零丁洋中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从修辞角度品读鉴赏。“模拟演练”参考答案:1.“会”是“定当”的意思,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决心。2. “搔”,即抓挠,这个词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愁绪缠绕、心绪烦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9、。 3.不能。 “生”运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出海上日出时的瞬息变化,将本来没有关系的“海日”与“残夜”联系起来,显得生动有趣,富有动感。而“升”显得平淡、直白。 4.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5.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形式,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6.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7.比喻巧妙、新颖,将落花写得富有感情。作者以落花自比,表明自己的心志:自己虽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炽烈的爱国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