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社会学启蒙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779943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的社会学启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艺术的社会学启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艺术的社会学启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艺术的社会学启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艺术的社会学启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的社会学启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的社会学启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 究 論 文藝術的社會學啟蒙:以身體技藝為建構基礎的社會美學齊偉先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自 1990 年代以來,歐美社會出現了新一波的公共藝術論述,它將現代藝術引入一個新的對話主題藝術的公共性。公共藝術看似不過是現代藝術多元發展中的其中一支,但事實上它卻透露出美學領域的一項重要內涵,亦即美學實作與政治性的權力論述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共棲共存的生產模式。本文藉由探索藝術在近代歐美社會發展的系譜,說明近代社會理解藝術與藝術公共性的方式有何變遷,藉此試圖說明作為一種美學實作的藝術與政治性的權力論述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內在關聯。此外,文中以台灣社會為例進一步說明,在藝術專業領域之外還存在著其他領域的美學實作

2、,如民間的文化及廟會慶典活動。它們雖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社會美學的建構,但也展現出與政治性的權力論述共棲共存的相同運作邏輯。本文考察藝術的公共性內涵所獲得的啟發,不僅僅讓我們瞭解到美學實作與權力論述之間所存在的相互建構模式,也讓我們瞭解到有關社會美學的討論必須回歸到身體技藝這個更基礎的面向來考察,如此才能掌握社會美學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關鍵字藝術、公共藝術、社會美學、身體技藝、慶典台灣社會學第 25 期(2013 年 6 月),頁 1-44。 收稿:2013 年 3 月 1 日;接受:2013 年 8 月 8 日。2台灣社會學第二十五期Sociological Enlightenment o

3、f Art: Bodily Technique as the Constructive Foundation of Social AestheticsWei-hsian ChiDepartment of Applied Sociology, Nanhua UniversityA new genre of public art started appearing in western moderncountries in the 1990s. This forced modern art to face a new issue: artisticpublicity. Public art is

4、more than a new form of art, and it leads us to see thatthere is a specific reciprocal relation between aesthetic practices andpolitical as well as religious discourses. By examining the semantic lineageof“art“ in western modern societies, this papershowshow modern societiesunderstand “art“ and cons

5、truct artistic publicity. In addition, this paper takesTaiwan society as an example for showing that there is still another kind ofaesthetic practice in modern society. They are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festivals that are run in a different way than professional art, but both havethe same constructi

6、ve function in social aesthetics. This theoreticaldiscourse contributes to the viewpoint that bodily technique shall be seen asthe basic operative medium of social aesthetics.Keywords: art, public art, social aesthetics, bodily technique, festivalTaiwanese Sociology Number 25 (June 2013): 1-44藝術的社會學

7、啟蒙3一、前言現代語用溝通中,言及藝術時大致有兩種指涉的可能,一種是狹義地指稱某種專業藝術,亦即某個專業領域中彼此相互認可的創作活動及作品;另一種則是廣義地指涉日常藝術,亦即包含了非專業的創造性活動及作品,其中這些非專業創作之所以仍能被認定為有藝術性,乃源於當代藝術論述對每個個人基本創作能力的肯認,不論階層、族群、性別,所有人在不同的領域,只要基於某種媒材進行符合創作精神的活動都可被廣義視為是藝術活動。不論狹義或廣義的藝術,其共通性乃統攝在一個以感官為中心的創作活動中。以亞里斯多德在詩論中對悲劇這種表演藝術形式的定義為例,他認為:悲劇是一種對良好及完美行為的模仿(擬情)其間不是透過陳述,而是透

8、過苦痛(eleos)、驚懼(phobos),來達成這些激昂情感的昇華淨化(path mat n katharsin)(Aristotle 1920)。其中提到的苦痛、驚懼就是以感官為中心所產生的具體表現,而悲劇之所以能產生情感的昇華淨化的效果就是基於苦痛、驚懼這些感官元素所引發的內在意義生產。有別於狹義的藝術將其語意限縮在以某種特殊認定機制(如在藝廊開作品展等)來定義的專業場域,廣義的藝術則泛指這些以感官為基礎所進行的生產活動及作品,其中涉及的是更根本的技藝議題。本文視以感官為中心的生產及觀賞活動為指涉廣義藝術活動的出發點,並圍繞技藝這個基本元素探索藝術及美學的基礎。自 1980 年代開始,公

9、共藝術逐漸成為歐美專業藝術領域中被廣泛認可的一項新類型藝術,公共藝術在現代社會獲得正當性的事實,促成了現代社會對藝術、美學有更深刻的反省及批判。誠如紐約觀念藝術家 Vito Acconci 所言公共藝術修正了藝術的現狀,同時預測了藝術的未來在未來,藝術將不再被視為劃地自足的單獨類別,而是悄然充斥在生活中各個領域的一種氛圍(Steinman 1995: 193)。公4台灣社會學第二十五期共藝術讓人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定位藝術的社會功能,以及讓人重新反省藝術的公共性這個根本議題。若沿著藝術語意的發展系譜,循著由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到近年來公共藝術獲得普遍認同的整個歷程,我們看到的是近代社會對藝術一詞理解方

10、式的變遷,這變遷特別反映在我們對藝術公共性認知內涵的轉變,從中我們將看到近年來公共藝術的發展所帶給我們的許多重要啟發。本文定位於理論層次的探討,探索隱身於社會運作背後的美學基礎(本文以社會美學來指稱這美學基底),並試圖進一步釐清社會美學與身體技藝之間的關聯。本文首先聚焦於藝術公共性內涵的討論,探討現代社會中人們所理解的藝術一詞的語意發展系譜。討論過程中將逐步導入更基礎的社會美學實作這議題,企圖說明在現代社會藝術專業領域之外,同時存在另一股社會實踐(如慶典),它以另一種方式進行社會基礎的美學實作,這股實踐的力量與專業藝術的美學實作方式雖彼此殊異,卻同樣持續地鋪排一個社會的美學基底。討論中將以台灣

11、的廟會慶典為例來輔助說明現代社會的美學實作內含的特殊運作邏輯,藉以說明社會中權力美學或政治論述藝術展演之間所存在著的一種共棲共存之特殊關聯機制。二、技藝(techn )的語意分化: 技術藝術我們現在理解藝術一詞的方式是西歐浪漫時期以來所確立的,其中除了強調人類普遍具有一種自啟蒙時期以來所肯認並高舉的特殊審美判斷力外,其語意更包括了浪漫主義時期所發展出來肯認個別感覺殊別性的內涵,由此所衍生的主體性創作、創新等內涵也因而成為現代藝術一詞的基本要素(Joachim 1971a: 558)。但就詞源上來看,英文的 art 一詞乃源自拉丁文的 ars,原始字義指涉的是不涉及任何具體內涵的方式、方法,也就

12、是不強調創作者動機或其內在感覺的一種方法流程及形式表現,這種方法流程是人在其所處的生活環藝術的社會學啟蒙5境(包括物質環境與社會環境)中透過互動所發展出來的操作技藝。在語意演化過程中曾與 ars 此詞相互影響、同時競爭的是另一個拉丁字 technica (Kppert 2012: 98)。此詞乃源於古希臘文的 techn ,在古希臘人的文化思維中,人類生活中林林總總的操作技藝被理解為同一類屬的能力,同屬於類似現今意義下的know-how技能(不只是知識,也包括了身體操作的熟練度等),而 techn 正是用來標示這類 know-how 技能的詞彙。1古希臘文 techn此字的原義可說是結合了現今

13、語彙中技術與藝能兩詞的語義(Joachim 1971b: 940),此雙意涵延伸至拉丁文時則逐漸被區隔開來,分別對應於拉丁文的 technica 及arstechnica發展成為純粹表達技術層面的內涵,也就是現今歐語technique 所指涉的技術;而 ars 的語意則逐漸擴充成涵括品味判斷力這個屬於藝能的意涵,成為一種有主體性價值指涉的詞彙(Joachim 1971b: 942)。到了十九世紀,由 ars 所衍生的 art(藝術)一詞,則承襲 ars 的這一內涵,發展成單單凸顯藝能意涵的概念。藝術有別於技術在於它凸顯一種價值向度,強調藝術創作者相當程度上擁有論述權而不完全服務於某種權力,也就

14、在這意義上,藝術家有別於技師、工匠。為藝術而藝術這個觀念凸顯出藝術本身成為一種價值,這價值可以解釋成以創作主體為中心的價值,例如將之解釋成情感的抒發、體現某種價值觀念的創作表現等具有意義內涵的活動;或者也有以觀賞者的角度切入,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能引發觀賞者的某種價值性感受,如前述亞里斯多德對悲劇之藝術性的描述:能引發淨化昇華的感受成為悲劇的藝術價值所在。有別於藝術強調價值向度,技術涉及的則是一種以身體性的操作為基礎的駕馭能力,包括的不只是某種知識(know-how 的知識),還包括一些與非意識或下意識相關的身體熟練度等能力。技術的根本1因此古希臘文在描述各種具體類別的技藝時,所用的詞彙結尾都複

15、合了 techn 此字之 字尾變體-ik 。以政治一詞為例,古希臘語中的政治 politik ,此詞是由 polis 和 techn 兩詞所結合而成的,其原意用現代較接近的語彙來翻譯是城邦的治理術(artof state)。其他例如修辭術(rhetorik )等,都是以動詞與techn 兩字合成的組合字,用以 標明以此動詞為中心所發展出來的技藝操作及知識整體。這種複合邏輯和英文中對各 個學科的知識體系都是以-ology 結尾的道理一樣。6台灣社會學第二十五期精神在於以身體為中心之 try-and-error 的嘗試歷程及成果,強調因練習之熟稔度所產生的操作確定性。就這意義而言,在藝術與技術的意

16、義分化過程中,藝術和技術的指涉產生了本質上的差異藝術強調的不是確定性,而是創造、改寫、重詮等創新性;而現今語用的技術一詞,則強調確定性,因而褪去了原有操作主體在操作過程中所能體現的豐富內涵(包括感覺、自我轉化等與操作主體特質相關的面向),而演變成只是一種機械式操作的指涉。也因此,技術一詞在現今自然科學的領域中被過度地強調,而在人文領域則被過度地忽視。本文在以下的討論中,將使用技藝一詞(以區隔於技術與藝術)來指涉原始techn 這個含納有技術與藝能雙重意涵的概念。三、藝術的自主性在技藝分化為藝術與技術的過程中,隨著藝術一詞而發展出來的相關論述是美學(aesthetics)。Aesthetics 一字源於希臘文的動詞 aisthanomai,意味著和身體感官相關的感知、觀察,2也就是說aesthetics一詞的原意和美的內涵本無關聯,美學根本上主要探討的是基於身體感官所衍生出之意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