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课件ppt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76083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刑法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刑法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刑法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刑法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课件ppt(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刑法学是法学专业14门必修课之一,是 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和掌握刑法学是法 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刑法学既是一门 具有严密科学体系的学科,又是与司法实践紧 密相联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这就不仅要 求学生能掌握刑法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而且 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 基础理论、也要注重案例分析和必要的练习,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灋,刑也,平之如水;灋,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刑法学教学课件主讲人: 胡志斌 法学博士 v第一章 刑法概述 一、刑法概念 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简称罪 、责、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

2、刑法,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 法和附属刑法。单行刑法是指对刑法典进行补充、修改而 成的;附属刑法是指在非刑事法律中规定的有关有关刑事 责任的法律条款。v二、刑法的性质v (1)阶级属性(共性)-阶级社会的产物、统治阶 级意志的表现v (2)法律属性(个性)A .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 ;B.最集中体现国家的强制力v三、刑法体系 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我国刑法的体 系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个组成部分,以编、章、节、 条、款、项依次表述具体规范。刑 法 典刑 法 总 则刑 法 分 则附则任务 基本 原则 适用 范围犯罪 刑罚刑罚 具体 体用其他 规定危害 国家 安全 罪危害 公共 安全 罪破

3、坏 市场 经济 秩序 罪侵犯 公民 人身 民主 权利侵犯 财产 罪妨害 社会 管理 秩序 罪危害 国防 利益 罪贪污 贿赂 罪渎职 罪军人 违反 职责 罪v四、刑法的解释 v1、含义:是指对刑法规范的法律术语的含义及其在司 法工作中的具体适用问题所作的阐明。v2、刑法解释的意义v (1)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刑法的立法精神和刑法规范 的含义;v (2)有利于刑法的统一正确适用;v (3)有利于及时弥补立法中的某些不足,促进刑 法的发展与完善。v3、刑法解释的分类v (1)按照解释的效力分类:v A.有权解释:a.立法解释,即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该解释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在刑法中列入解释v性条款。

4、例如,刑法的第9199条,分别对“公共 财产”、“公民私人财产”、“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 人员”、“重伤、违反国家规定”、“首要分子”、“告诉才 处理”、“以上、以下、以内”的范围和含义作出了明 确的解释;第二,在刑法实施过程中,对于发生歧义的 问题,按照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例如 :2000年4月29日常委会对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否属于 国家工作人员所作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常委会对“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含义及特征的解释;2002年7月4 对“挪用公款罪”问题的说明;2002年8月29日对“拒 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说明;第三,立法机关在“法 律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5、如97年3月八届人大五次 会议上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 明。v b.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高法、高检院)对于v如何具体适用刑法所作的解释。v B.学理解释(非正式解释):宣传机构、社会组织 、教学科研单位以及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对刑法规范 所作的宣传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解释。v (2)按照解释方法分类:v A.文理解释(字面解释、文法解释):对法律条文 的字义,包括词句、术语、概念等从字面含义到语法结 构所作的解释。例如上面提到的刑法9199条的解 释性条文,如果从解释方法上看,都属于文理解释。v B.论理解释:按照立法精神和刑事政策,联系有关 实际,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v

6、 a.扩张解释:将刑法条文作大于字面含义范围的解 释。例如,1997年刑法生效后,最高人民法院v关于对怀孕妇女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是否 可以适用死刑问题的答复规定,这些妇女应当 被视为刑法中“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这显然是通过解释将“审判”的概念进行扩张和 延伸。v b.限制解释(缩小解释):将刑法条文做小 于字面含义的解释。例如,2005年最高人民法 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赌博刑事案件应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组织我国公民10人 以上赴境外赌博构成“聚众赌博”,这实际上是对 “聚众”在人数上进行了限制解释。v五、我国刑法的制定与修改v 1、1979年7.1制定、7.6公布

7、、1980年1.1生效第 一部刑法;至1997年3月常委会共通过23个补充规定、 决定。v 2、1997年3.14修订、10.1生效的刑法新刑法; 截止现在,又颁布了1个决定、6个修正案。v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v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意义(结合法理学内容自学 )v二、罪刑法定原则v 1、含义:按照近代刑法鼻祖费尔巴哈的经典表述就v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v2、历史渊源: 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正式提出的,法国 1810年的刑法最早在立法中加以规定,学界一般认 为,罪刑法定原则的萌芽可以追溯大到1215年英国的 自有大宪章,该宪章第39条规定“凡是自由民除经贵 族依法判决或

8、者遵照国内法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 监禁、没收其财产、剥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 伤害、搜索或者逮捕”。v 3、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1)排斥习惯法 ;(2)禁止类推;(3)禁止不定期刑;(4)重法v不溯及既往。v 4、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97年刑法中的体现v(1)取消了“类推制度”;v(2)罪之法定、刑之法定;(原则、总则、分则)v(3)刑法分则体系更加完备、罪名更加科学;v(4)重申了“从旧兼从轻”原则。v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v (1)定罪的平等;(2)量刑的平等;(3)行刑的 平等。v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v (1)基本含义:罪刑相适应 + 人身危险性。v (2)历史渊源:从传

9、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发展而 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和奴隶社会 的等量报复。后来成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法学家的 法律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这一原则被写入各国v立法中。当代各国对罪刑法定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形成了现在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个别化原则。v (3)该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v A.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B.规定了区别对待 的处罚原则;C.设置了轻重不同的刑罚幅度。v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v 即刑法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发生法 律拘束力。v一、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地点、对象两方面内容)v 1、含义:一个国家的刑法在什么空间范围内对涉 么人具有法律拘

10、束力,即刑事管辖权的空间范围问题。v2、确立刑法空间效力的立法标准v (1)属地原则(领土原则):以犯罪地为确立行 使司法管辖权的标准,不考察行为人的国籍问题。犯罪 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v (2)属人原则(国籍原则):以犯罪人的国籍为 是否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的标准,不考察犯罪地的情况 。v (3)保护原则(自卫原则、安全原则):以保护 本国国家和国民利益作为v (4)世界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以保护国际社 会共同利益为标准、以国际条约为前提确立刑事管辖v权。v (5)永久居所或者营业地原则。该原则是在20世 纪60年代以后由民事管辖权的原则发展起来的。东京 公约、海牙公约、蒙

11、特利尔公约将这一原则 引进了刑事司法管辖权。其基本内容是: 以缔结上述国 际条约为前提,犯罪人、被害人只要在缔约国有永久居 所,该缔约国对犯罪案件就有刑事司法管辖权。v (6)折衷原则: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 和保护原则等而形成的刑法空间效力的立法标准。v 3、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体现在刑法第6-11条)v (1).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第6条第1款(特别 注意集中除外情形)v v (2)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A.中国人在国内; B.中国人在国外(第7条):第一种情形,普通中国公 民在国外犯罪的,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第二种情形,中国 国家工

12、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罪的,一律追究。v (3)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第8条)v 适用条件:A.侵害我国国家或公民的利益;B.按照 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C.按 照犯罪地的法律构成犯罪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v (4)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第9条)v (5)外国刑事判决在我国的效力问题(第10条)v 采取的是消极的承认与执行的态度:虽经审判,v是,依照我国刑法仍然可以追究;受过刑罚处罚的即刑 罚执行完毕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v二、刑法的时间效力v 1、内涵: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溯及力。v 2、生效时间:(1)公布之日起生效,单行刑法和 刑法修正案一般是这种生效形式;(

13、2)公布后经过一 定时期再生效,如新、旧刑法就是这种生效方式。v 3、失效时间:(1)明令废止,如新刑法公布时明 确规定15部单行刑法废止;(2)自然失效。如新刑法 与旧刑法就同一个犯罪作出了不同的规定,这是就意味 着旧刑法中的相关内容自然失效。v 4、溯及力:掌握我国关于刑法溯及力的原则-v从旧兼从轻(刑法第12条)v第四章 犯罪概述v 犯罪作为阶级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法律现 象不是自古就有的,它与国家和法的现象一样,也是个 历史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犯罪就是孤立 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 地产生的。”各国刑法对犯罪概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 ,有的是从形

14、式上对犯罪下定义,规定犯罪就是刑事法 律加以禁止或者以刑罚予以制裁的行为。也有的国家从 本质上给刑法下定义,认为犯罪就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 。v 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我国刑法第13条从形式和v内容两个方面给犯罪下了定义。根据刑法关于犯罪概念 的规定,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v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2、刑事 违法性-法律特征;3、应受刑罚惩罚性-责任特征 。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犯罪概念的整 体,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总的标准和尺度。v 二、犯罪的分类v (一)理论上的分类v 1、自然犯与法定犯。自然犯是指违反公共善良风 俗和人类伦理,由刑法典和单行刑法所规定的传统型犯

15、罪。如: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犯罪 ,其行为本身就蕴含着犯罪性;法定犯是指违反经济 、行政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并由刑事法律规定的犯v果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如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 罪。v 4、实害犯与危险犯。实害犯是指以行为出现法定 的危害结果为构成犯罪,如过失损毁交通工具罪。危险 犯是指以实施危害行为出现某种法定危险状态为构成要 件的犯罪,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枪支弹药爆 炸物罪。v (二)立法上的分类v 1、危害国家安全罪与普通刑事犯罪v 2、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v 3、十大类犯罪v第五章 犯罪构成概述v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及特征v 1、概念:由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 性及其程度,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的主观和客观要件的 总和。v 2、犯罪构成的特征v (1)法定性-犯罪构成的要件均有刑法加以规定v (2)系统性-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v (3)关联性-对罪与非罪具有决定意义的要件v二、犯罪构成的要件与结构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