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2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71154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对逃学厌学现象说明原因及处理方法。一、对逃学厌学现象说明原因及处理方法。答:青少年的厌学,主要是指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而逃学行为,属于一种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是厌学心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一种逃离学校生活环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逃避上课、功课以及逃避老师、学校等等。出现逃学、厌学的行为,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1、学业成绩较差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就是学业的成绩。一些学生,无论是否学困生,其

2、学业成绩不如别人,往往归因于自己的智商问题,有时再加上教师的责骂,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情节严重的则会出现厌学心理,更甚者甚至逃避学习,逃避学校,出现逃学行为。2、同伴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智发展仍然不成熟,在交友方面不能正确的进行判断,容易受同伴的影响。同伴团体中,有一个或几个出现逃学、厌学行为的,很容易就传染蔓延到了整个团体当中。3、家庭因素有个别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的因素,例如,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不和;家庭文化氛围缺乏等。学生把对父母的非理性的情绪,迁移到了对学校,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成人中。由此造成了逃学、厌学行为,严重的甚至对成年人进行报复,故意破坏成年人制定的规则。4、学校因素一些学校,

3、针对学优生,给与的关注度较高,而对于那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则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这部分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不会得到老师们的关注,因此开始厌学,甚至逃学。也有的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环境,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转学、升入新的年级等较大的学习情景变迁中。由于学习环境的巨变,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习习惯、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建构,因此,一部分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厌学、逃学。根据形成逃学、厌学行为的原因,在对这类学生进行帮助的时候,应该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1、对于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学业成绩。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

4、的归因,不应该把学习成绩差归为自己比别人笨,而是应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超别人;然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了解,学习不是为了老师或是家长,也不单纯是为了成绩,最好是能在此时同时帮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2、对于受同伴影响而逃学的学生,应该让他了解正确的交友观。这通常涉及到了学生群体价值观的问题,不是存在于一两个学生的身上,而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团体的价值观导向偏差,则往往导致了该团体的行为偏差,所以教师应当针对这一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带动学生的正确交友观。3、对于由于家庭因素造成的逃学现象的学生,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充分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在对他们进行辅导的时候,

5、应予以同理心,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帮助他们建立理性的信念思维方式。与此同时,也应当对其家人进行思想教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4、对于由于学校因素造成的逃学现象,首先应该做的不是从学生身上入手,而应该是从校方以及教师入手,对那些学校管理制度上,以及教师的行为上的不正当的方面,进行反思重建,并且应该使学生能够看到学校、教师的改变。而后再从学生入手,让他们知道自己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与其他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帮助他们找回对学校、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回到学习上来。二、如何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二、如何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答:亲社会行为,是指表现在个人身上的,对于别人、对于社会的

6、一种行为或是行为模式。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我认为主要应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是否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是否能得到成年人的赞赏。而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形成某种行为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强化。而强化又可以从直接强化,或者是替代强化入手。儿童的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并不带有特定目的性的,因此,我们在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时候,也不能就其目的来说。所以,对于儿童的一些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行为,我们不能给与惩罚,而是要帮助他们“退化”这种行为。而相对应的,对于儿童出现的亲社会行为,应当适时的给与一定的强化,让他们了解到这些行为是收到赞赏的,是应该表现出来的。此外,对于榜样的观察,也起到很

7、大的作用。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哪些行为是收到赞许的,使他们能够对这些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模式。同伴关系,在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中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当鼓励儿童进行交往,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其交往的特点,通常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在游戏中,可以表现出很多成人世界的缩影。儿童在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跟同伴相处的正确方法,同时也能对同伴进行观察学习。作为成年人,在不过多干涉孩子的相处同时,也应该适当的给与引导,以免孩子出现不正当的行为,破坏了同伴关系,而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此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重要的,在此同时,成年人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幸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其长大后的行为模式同常也是亲社会的,而较少出现思维,行为上的偏差。成年人在孩子面前,也应当做的言行一致,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才是正确的,而什么是不能够做的,起到榜样的作用。培养儿童良好的亲社会行为,能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更能使他们在长大后,能很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身心的到健全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