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年度报告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71148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售行业年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零售行业年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零售行业年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零售行业年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零售行业年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零售行业年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售行业年度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3 页2005-2006 年中国零售业年度报告年中国零售业年度报告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势头已经越来越强劲,并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零售业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更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在深入掌握本业态零售管理规律的同时,认清零售业发展的方向,并善于利用各种相关行业的资源,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年度零售业发展情况综述2005 年是中国零售业持续发展的一年。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5 年全国消费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671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 12.0%。其中,批发零售业

2、零售额 56589 亿元,增长 12.6%,餐饮业零售额 8887 亿元,增长 17.7%。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6448 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了 0.4 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30821 亿元,增长 13.4% ,餐饮业零售额(含住宿业)达到 4928.6 亿元,增长 15.3%。从以上的数据看,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零售业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经济领域。目前,中国大约有各类零售网点 1500 多万个,基本形成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第 2 页 共 13 页在 2005 年至 2006 年这段时间内,中国零

3、售行业的企业景气指数、销售景气指数、盈利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都要高于整个经济领域或制造业的景气指数或信心指数。这段时期内,除了整体行业发展的大好趋势,还有一些较为突出的行业表现:一、零售业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无论从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发展数据看,还是从业界排名前 100 家的零售企业发展数据看,它们的综合发展速度都快于整个零售业的发展速度。2005 年全国百强连锁零售企业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 10%;企业间的并购案不断发生,而且这些并购不光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小企业上,还发生在大企业并购大企业上。二、从单纯的规模竞争进入精细管理和协同竞争时代。各类零售商的门店扩张速度呈现放慢的趋

4、势,但从单店盈利性和坪效、人效等零售业生产率指标上看,优秀零售商的成绩都在上升。同时,在零售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优秀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三、民营零售商和外资零售商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5 年零售企业百强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分别为 48.3%和 30.2%,大大快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20.4%的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 四、零售商开始感受到来自消费者行为变化的重大影响。旅游、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体验性消费的需求增长,开始影响零售商的竞争要素的构成和业态结构调整。第 3 页 共 13 页五、各级政府对零售业的指导和规范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

5、贴近市场需求。六、在宏观调控和政府倡导下,农村零售业及社区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到 2006 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些特点,并为自己的下一步战略发展打好基础。今年上半年,中国 GDP 增长速度为 10.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9.8%,出现明显的投资过热倾向。这在商业地产投资和重工业企业投资方面都有具体的体现。虽然商业地产投资能带来更多的店址选择,但大量同质化的工业投资并不能带来长期的利好局面。事实上,重工业投资增长和轻工业产品供过于求的经济环境已经给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不良影响。尤其表现在,制造商的就业人口吸纳能力逐渐下降国家发改委测算:2006 年预

6、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 2500 万人,但今年上半年,城镇实际新增就业人员仅有 600 多万。低就业率必然会大大影响到内需增长。另外,央行于 8 月以前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一种强烈的银根收缩信号,表明我们流通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恶化。这也提醒我们要更精细地管理企业现金储备,并注意调整年底旺季的存货准备。 零售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无论是从零售业本身量与质的快速发展角度看,还是从政府第 4 页 共 13 页高度重视的角度看,都说明了零售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尽管今年上半年很多地区的统计数据都反映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逐渐降低,但如前所述,这种

7、降低的主要背景是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投资比例过大。我们同时要看到: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却在迅速上升,其需求人数比重远高于其他产业实际上,从全局来看,流通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完全具备了基础产业的全部特征,这恐怕是 2005-2006 年度最具震撼力的思想结晶,它是对过去近三十年间中国现代流通业,包括现代零售业发展成果的最高总结。首先,流通业为全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已完全具备“社会化”的特征,这是衡量基础产业的根本标志。拿零售业来说,它与广大群众建立最广泛、最直接、最密切的经济联系,它那广泛的市场网点,它对商品流通的支撑性作用,都是其他任何一个产业所无法比拟的。其

8、次,现代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都产生着巨大的制约和影响。这是衡量基础产业的重要标志。没有生产就没有流通;同样,没有好的流通商也就没有好的生产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决定着生产。再次,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基础性的贡献率。19972002 年中国 GDP 年均增长率为 27%,其中 4.5 个百分点是内需拉动的。而且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流通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要比建筑业、运输业高。第 5 页 共 13 页第四,从吸收就业、促进社会再分配、保障社会稳定来看,没有哪个行业能比得上流通业。尤其是零售业,点多面广、市场进入门槛低,已成为社会产业第一大军。在最近一段时期内,零售业在以下两个方面起

9、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平抑物价,让顾客获得实惠。由于受到本土文化的长期影响,中国人对简朴型消费的观念根深蒂固;在 1997-1998 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大约占全体 18%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其心理预期导致了很强的储蓄倾向;在近些年来,人们也更愿意将收入花费在与放松工作压力、提升教育素质等方面的生活项目上,而不愿意在基本生活支出方面消费更多。因此,快速消费品方面的物价平稳是绝大多数顾客的心声。我们零售业恰恰在这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代顾客采购”的作用,一直在抑制制造商的涨价冲动。在原材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始终处于大起大落的情况下,零售价格指数始终保持着较小的变动幅度。尤其在 1997 年

10、以后是这样。尽管这里有宏观调控的作用,但零售企业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国零售业将继续为顾客的需求坚守阵地。二是零售业的谈判能力也迫使制造商有望在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最近两年里,在原材料价格增长和下游价格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逼迫那些优秀的制造商成为内部管理绩效提升的高手,并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这种促进作用实际上也在向国内经济的其他领域传导,也就是说,零售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绩效提升和能力发展都有促进作第 6 页 共 13 页用。对零售业发展环境的年度评论我们主要对影响零售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四个环境因素做一次扫描,它们是:经济政策环境、商贸法规政策环境、融资及金融服务环境、上游供应环境、下游顾客需求环

11、境和本行业的教育研究环境。在 2005 年至 2006 年期间,以拉动需求为核心的国家经济政策继续对零售业起到了利好的作用。在商贸法规政策方面,在 2005 年至 2006 年期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政府继续推动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 “双百市场工程”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等项目的深化和精细管理。二是为深入规范直销业所作出的努力,出台了直销管理条例等法规。三是为深入规范零售市场竞争和零供关系,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文件。四是继续深化全国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 、 零售业同业评估方法等项目。五是开展零售企业分等定级试点工作,如百货店星级评定工作等 。我们尤其关注到,在推进零

12、售业竞争的同业损害调查和全国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颁布的同时,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在扶持大型流通企业的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中小零售商的发展和稳定。我们期待中国在这方面能有更进一步的举措,毕竟中小零售商的素质提升,才意味着中国零售业的整体提升。在融资及金融服务环境方面,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近期银根第 7 页 共 13 页紧缩的趋势已十分明朗。随着上半年金融环境的变化,将给我们今后的零售企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而金融业的服务项目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银行卡的应用就是如此。零售商要做的是:与金融企业多沟通多合作,针对消费者购物行为设计更多的营销组合,以创造

13、更大盈利可能。在供应环境方面,从全国范围内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紧张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但令人欣喜的是,从华南到华东、华北,都有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在实施战略的供应商关系管理,与供应商在新品引进、价格策略、促销管理和陈列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双赢式合作。这帮助零售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盈利能力的核心业务上。在顾客需求环境方面,2005 年至 2006 年期开始的两个重要的趋势值得所有零售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两个趋势是:第一,在各级城市市场,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升级”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但我们并不强调大家仅去关注针对少数高收入阶层的奢侈品消费

14、浪潮,而是要提醒大家关注在这种趋势影响下,社会中层收入者对品质上超越他们以往消费层级,但价格又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商品有了更多的需求。这种现象在北美和欧洲已经出现过,在中国则正在日渐成为趋势。第二,由于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发展,顾客的消费从求量转为求质;从重品种转为重品牌,他们现在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餐饮、第 8 页 共 13 页娱乐、教育培训和旅游等方面。即便需要在零售店购物,他们也希望在那里花更少的时间和更少的支出。但如果深入分析需求结构,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消费现象。根据 CTR 市场研究的调查,中国各地的顾客消费总金额中,有 20%的消费商品不是来自于个人与家庭采购,而是来自集团采购后的

15、福利发放。如果同时考虑数量巨大的公款消费,该金额数据将更加惊人。这提醒我们:必须注意采取策略来加强针对集团客户的销售能力。在本行业的教育研究环境方面,中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学科建设上中国有贸易经济学,没有专门的零售学,但我们开设了许多与零售相关的课程。2.在相关研究中,宏观产业性、中观规划性的研究比较多,缺乏微观的、能对零售企业管理产生实际影响的细分化的研究项目。 以下是我国六种主要零售业态的发展简报购物中心年度发展简报从 2000 年开始,购物中心迅速在中国发展起来,甚至堪称引发了一场中国城市商业地产运动。据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2005 年公布的调

16、查结果显示,全国在建及立项的购物中心多达 200 余家,总面积约 3000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 3000 亿元人民币。但对于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来说,2005 年可以说是一个拐点。从表面上看,由于一批购物中心项目的失败,购物中心热从这一年开始第 9 页 共 13 页有了日渐降温的趋势;但从深层上看,这一年实际意味着中国购物中心的开发和管理正走向理性、科学和精细化的道路上来。购物中心在 2005-2006 年度有以下发展趋势:一、2005 年包括外企在内的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进入商业地产。由于大企业的强势进入,中小商业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一些地区商业物业供大于求。这个趋势在 2006 年以后还将继续一段时期。二、融资渠道出现新变化,多元化格局初显。由于 2004 年国内融资环境的变化,一些商业地产企业纷纷寻求新的融资方式。海外资金、房地产基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出现。三、购物中心开发方式发生变化。由于受商业地产项目空置率所累,一些开发商转变开发模式,以往“先开发、后销售”的住宅地产开发模式正被“先招商、后投资建设”的开发模式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