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生展示的平台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70609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学生展示的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学生展示的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学生展示的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学生展示的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学生展示的平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学生展示的平台案例主题:案例主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活动,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够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尊重” ,“关爱” , “唤醒” , “激励”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他们的能力展示在数学学习中,增加信心。案例背景:八年级上册第 1、2、3 章是有关几何知识

2、这一块,学习几何知识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造成学生难以理解,难以准确表述推理过程。基于这些难点,我就把抽象的几何问题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案例过程:案例过程:我在上等边三角形这堂课时,是这样引入的:我开口道:“大风车,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时候你们肯定玩过。昨天我叫一位学生做了一个三片叶子的风车的模型。 ” (我提前叫一位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同学通过折纸,做了一个)我展示这位学生的作品,我说:“那我们叫某某同学跟我们分享下制作的过程,不会做的同学经过他的介绍回家时也自己动手操作,折一个风车玩下。 ”他胆怯地站起来,用

3、颤抖的声音介绍道:“我先剪三条纸带,长度都相等,然后都对折,然后交错在一块,就形成风车了,最后插上木棒。 ”我点头,对他表示赞许,叫在坐的同学鼓掌,给予他支持,何鑫顿时微笑示好,我并示意他坐下来。我赶紧问道:“我们的同学很有才,动手能力都很棒,动手操作的同时,也别忘了动脑思考问题。 ”我又说;“动脑的时刻到了(学生马上认真起来) 。连结风车叶片的端点,能得到什么三角形?举手回答。 ”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地举手,我请了一位平时2不怎么发言的学生,她回答道:“等边三角形。 ”我点头,示意他坐下,并动手用纸条连结三个端点,做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引入新知识: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图形特征等,在黑板上画出

4、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手中拿着连结后的风车,问学生:“思考风车绕着这个棒转动多少度,就能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呢?”学生努力思考着,有几个好的学生已经知道答案了,一位学生回答:“120度。 ”我补充问了一句:“能和我们同学分享下你的方法吗?”她很乐意,拿着我给她的风车,边指边说:“风叶和边的夹角都是 30 度,所以风叶之间的夹角就是 120 度了。 ”说着还转动风车,操作给同学看,尽力让同学理解她的解释。我夸奖了她,又说:“现在要请一位同学在黑板的这副图中,标出相应的度数。 ”这时候请了一个男生上来,他不会,换了一个,准确在图形上标注后,就和学生一起验证。课堂小结部分,我拿教室里的电风扇为例,问

5、学生等边三角形相关的知识,较好的巩固了新知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这课例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1、我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风车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积极性。当看到风车时,学生可能就在想:这节课上风车什么用呢?我也会做风车,这风车做得不错,等等,带给学生无限遐想。2、一个平时不怎么认真的学生,其实能认真起来,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大胆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对她来说,是突破,是进步,也可能是转折点:她能从这节课开始认真地听课,树立自信心。也可能促进其他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勇于发言,积极思考。这体现了现代新课程理念:民主,做到尊重学生,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充

6、分显示自由。3、较好地运用教学材料风车,从始至终,把等边三角形的知识结合现实的例子,能深刻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课堂小结也能结合实际,把风车转移到电风扇上,现实模型变了,可原理没有变化,潜移默化,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34、把我的目光投向“学困生” 。一直以来,我都想让“学困生”有展示的机会,上课时也都会把简单的问题抛给这些学生,让他们在发言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胆量,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解决,可我也会鼓励他们的勇气和肯定他们。这种方法能让平时不认真的学生集中精神,关注课堂。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自由民主,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树立信心,不再被动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