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 登ba 洛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70603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4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 mo 登ba 洛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 mo 登ba 洛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mo 登ba 洛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mo 登ba 洛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新點子樂展 嬉花MO登BA洛克Hip HopWhen Mozart and Bach in Modern Musicland.? ?22016新點子樂展 嬉花MO登BA洛克Hip HopWhen Mozart and Bach in Modern Musicland.32016新點子樂展 嬉花MO登BA洛克Hip HopWhen Mozart and Bach in Modern Musicland.嬉花 策展人解瑄 2016新點子樂展提供一個多元的實驗平台,嬉象徵現代音樂是一個開放而充滿樂趣的遊樂場;花則代表不同領域的卓越藝術家攜手合作百花齊放。這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策展人只是媒

2、合者,將參與此次樂展的所有音樂家、作曲家、學者、新媒體及燈光藝術家,邀請到這個繽紛的playground,一起嬉遊共同創造。而現場聲光互動場域的設計,期盼更能引領觀眾體會現代音樂的單純美好與創意內涵。三檔演出特色 主題性強:現代音樂的人聲天團斯圖加特當代人聲團帶來過去幾年由他們世界首演的重量級曲目,主題圍繞在詩上,是一場獻給愛、人類與大自然的人聲音樂饗宴。多樣性強:幽默風趣寓教於樂的古典玩家,以拼貼手法在當代音樂中結合劇場、視覺藝術、新媒體、燈光等跨領域的互動,最能充分展現嬉花的多元實驗精神。脈絡性強:融合德奧經典與跨界童趣的陳必先與科隆愛樂獨奏家,展現荀白克及愛徒們如何從浪漫派晚期的半音主義

3、,過渡到自由的無調音樂,再發展出十二音列理論的轉變過程。而以魏本兒童鋼琴小品為主題的集體創作,更是在台灣首次挑戰的創作演出形式。讓音樂花開,讓靈魂嬉戲,邀請您開放所有五官六感,無須批判,只需安靜放空,相信你就會聽到當代音樂喜悅綻放的聲音!樂曲解說約翰凱吉:第四、五號奏鳴曲取自為預置鋼琴的奏鳴曲與間奏曲 (1946-48)奏鳴曲與間奏曲是凱吉(1912-1992)在1946到48年間為預置鋼琴所寫的一套20首的樂曲,包括16首奏鳴曲跟4首間奏曲,題獻給鋼琴家Maro Ajemian。整套樂曲所要表達的是印度哲學中的八種情感:英勇、性慾、驚奇、歡喜、悲哀、恐懼、憤怒、憎惡,以及最後共同回歸的平靜,

4、但樂曲與這些情感間並沒直接對應。凱吉利用螺絲釘、螺栓、塑膠、橡膠等材料,插入鋼琴其中45個音的琴弦之間,製造出如打擊樂般的異化音效與空間感。有些曲子有著如鐘聲般的清亮聲響,象徵著歐洲;有些如鼓聲般的沉著共鳴,則寓意於東方。除了結合東西元素之外,全曲的節奏更是經過精確的比例結構設計。比例相稱的樂曲結構跟旋律節奏,則代表著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之關聯。此次演出的第四、五號奏鳴曲,分別為慢板與快板的節奏,呈現出兩種不同風格的異響情調。喬瓦尼蘇利馬:悲歌為大提琴獨奏 (選段) (1998)蘇利馬(1962-)是義大利籍作曲家與大提琴家,他的音樂受到爵士、搖滾、地中海民謠的多元影響,多是具有明確旋律模型與反

5、覆結構的民謠式風格,具有些許極簡主義的特性,但卻又不僅止於此。悲歌展現出蘇利馬精湛的大提琴技法,並結合地中海風格的民謠旋律。樂曲分為兩個段落,一開始由大提琴奏出持續低音及高音旋律,而演奏者的歌聲則穿插於其中,人聲與琴聲交和的和弦,充滿了民謠特色,平寂的節奏,緩緩帶出悲歌的旋律。第二段是大提琴的炫技段落,迅疾的節奏、大跨距的音層以及扭轉的滑音,在演奏者揮舞的琴弓之下,擦奏出更為深刻的悲切情調。喬治阿培爾吉斯:忠誠由一個男人注視著的豎琴獨奏 (選段) (1982)阿培爾吉斯(1945-)於1982年創作音樂劇場三部曲(Tryptique),送給豎琴家Brigitte Sylvestre以及擊樂家G

6、aston Sylvestre夫婦。全曲分三個部分:為擊樂獨奏的一見鍾情(Coup de Foudre)、擊樂與豎琴二重奏的結伴(Compagnie)、為豎琴獨奏的忠誠,樂曲主題訴求人與人之間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與衝突。忠誠一曲除了豎琴的樂音之外,還使用了話語、說唱、肢體動作與聲響等特殊的表演素材。樂曲描述女演奏家日常生活的某個片段,在一個恣意表達的私密空間中,呈現豎琴演奏家對外的三種關係:演奏樂器時與樂器之間的歡愉關係、與她發出的聲音及樂音之間的角力,最後是與她自己作為已婚女性身分的關係。舞台上的男子,冷漠的與演奏者若即若離的神態,也是這首樂曲所要呈現的整體演出內容之一。約翰凱吉:四分三十三秒為

7、任何樂器或樂器組合(1952)四分三十三秒作為一首反思音樂聲音本質的作品,已經成為二十世紀新音樂思潮的指標。作品於1952年八月由鋼琴家David Tudor首演,當鋼琴家坐定在鋼琴前準備演奏,他蓋上了琴蓋,不久後又掀開琴蓋,如此反覆三次,在第三次掀開琴蓋後,這首曠世的樂曲完成了第一次的首演,而在場聽眾發出的嘈竊私語以及其他聲響,成為這不可再現的首演內容。這首作品大膽地挑戰了音樂與寂靜兩個概念,凱吉曾說明道:真正的寂靜並不存在(There Will Never Be Silence),這個理念,也是要讓聆聽者在過程中,超越抽象或絕對音樂的思維,而關注於時空當下的聲音環境。這首作品包含三個樂章,

8、首演時,三個樂章分別有明確的演出時間控制:33秒、2分40秒、1分20秒。但在作品單頁樂譜之下,凱吉特別註明,這部作品可以任何樂器或組合以及任何長度來演出,也因此後來衍生出許多不同版本的編排。然而今日對於該曲的演出,仍常回歸到首演時的鋼琴獨奏形式,以向這首創世之作致敬。赫爾穆特拉亨曼:刮葫為鋼琴獨奏 (選段) (1970)拉亨曼(1935- )於1970年受鋼琴家Alfons Kontarsky之託,創作了為鋼琴獨奏所寫的刮葫。雖然這是一首鋼琴曲,但演奏者未用琴鍵彈出任何正常的鋼琴聲音,而是在鍵盤的側邊、上方用指甲刷出與鍵盤擦撞的聲音,敲擊鋼琴內的螺栓、鋼架、琴板,並撥奏琴弦,彷若將鋼琴當作一

9、個打擊樂器般來使用。刮葫受到1950年代凱吉與具象音樂的影響,是拉亨曼對於樂器及樂音的反思,他希望突破過去只以音調與音高為音樂的思維,企圖將音樂的概念擴展至各種可能的聲響。然而刮葫並不是一首只求突破的開放式即興創作,拉亨曼以圖像式的記譜,清楚標記各種聲響的位置、速度及產生方式,以獨特的聲音邏輯與結構,架構出這一首具有細密聲響組織的音樂作品。除了打破既有的聆聽習慣,並發展出新的作曲與聆聽概念。路易吉諾諾: 受苦難的,安詳寧靜的浪潮 為鋼琴和磁帶 (1975)諾諾(1924-1990)於1975年創作了這首為鋼琴與磁帶的作品。諾諾在六、七年代的作品,常常與他的政治信仰緊密結合。但他發覺政治題材往往

10、掩蓋了音樂本身的展現,因此自七年代中期,便逐漸傾向純粹音樂的創作。另一方面,他與阿巴多及波里尼的合作,也促成了他晚期的電子音樂風格。在受苦難的,安詳寧靜的浪潮中,諾諾展現了他獨特的音聲創作技巧,細碎切分的音樂素材、垂直的多重聲部、以及在細密織度中緩慢改變的序列延展,讓這首樂曲聽起來顯得細瑣繁複。這首樂曲最大的特色在於磁帶,磁帶的電聲是由波里尼所錄製的本曲錄音,再經過諾諾的後製混音而成。演出者在開始演出時,必須同時播放磁帶的音樂,而鋼琴實際演出的聲音,與磁帶的聲音,經過特定位置的擴音,必須在整個音樂廳達到聲響平衡一致的效果。這是一場對於演奏與聆聽之間關係的實驗,在演奏發出聲音,與聆聽其他聲音的辯

11、證關係中,形成了樂曲的進行。盧奇亞諾貝里歐:序列III為女聲獨唱 (1965) 1958至2002年間,貝里歐(1925-2003)共寫了14首名為序列的獨奏曲,每首都是為單一樂器而作。在這一系列樂曲中,貝里歐意欲探索樂器與演奏者的極限,因此每一首都極為艱深,一方面展現貝里歐的作曲態度與技巧,另一方面也挑戰演出者的演出技能。序列III創作於1965年,題獻給女中音Catherine Anahid Berberian。這首聲樂曲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約翰凱吉,同年稍早題獻給該女中音的聲樂曲詠嘆調(Aria)。相對於詠嘆調的自由即興,序列III則展現出極為嚴謹且細密複雜的作曲風格,直到今日仍是聲樂曲中難

12、度極高的挑戰。序列III的歌詞包含有意義的文字以及無意義的聲韻。由貝里歐的作家好友Markus Kuttur所寫的歌詞只有三行: Give me a few words for a woman to sing a truth allowing us to build a house without worrying before night comes據推測是從貝里歐邀詞的信件中,直接擷取的文句片段。樂曲使用不同的元素組合,展現聲音的各種極致,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碎瑣語,到具有旋律線條的樂音,而看似破碎卻又似乎有所意涵的歌詞,正好將這些素材串聯起來。除了樂音之外,貝里歐並在樂譜上明確標示演出者的各

13、種動作與表情,與演出者的音聲造成協調或衝突的關係,為樂曲帶來戲劇性的效果。林佳瑩:MOUTH橫看成嶺側成峰取自一段旅程五個樂章、五種移動為豎笛獨奏 (2009)這兩首樂曲選自豎笛獨奏作品一段旅程五個樂章、五種移動。MOUTH結合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以超現實派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作品紅唇沙發(Mae West Lips Sofa)為發想。樂曲使用五組旋律(分別命名為M、O、U、T、H),其高低起伏與各自表情勾勒出唇的意象。演奏者在特定框架下可隨心演奏五組旋律;其可照次序拼湊出有意義的單字MOUTH,亦可拆解次序演奏。作品的呈現反映演出者的意

14、識流動,呼應意識流中的Dream logic與非理性,而意念的無可掌握性,賦予樂曲更開放、多重的可能。橫看成嶺側成峰以插話、跳接的方式來打斷樂曲既有的連續性。打斷之於遠離中心點,更能捕捉到事物的原貌,如蘇軾題西林壁一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此曲以抽離的敘述手法,讓聽者跳脫身在此山中而不識廬山的當局者,從被動地收聽,轉身為主動、理性的聆聽者。 (文林佳瑩)莫里斯歐哈那:女巫源自清唱劇信仰審判為女高音、長笛與鋼琴 (1975)女巫是歐哈那(1913-1992)獻給女中音Jocelyne Taillon的兩首咒語(no.76 A)中的第一首,源於1972年

15、的音樂劇信仰審判(no.72 A),該劇又是改編自1971年歐哈那早先創作的同名清唱劇(no.72)。兩首咒語的另一首皮提亞(Pythia,阿波羅的女祭司)則取自他的道德劇神諭節目全長約110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Approx. 110 minutes with intermission主辦單位保留節目內容異動權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演出時間2016年9月24日(星期六)7:30PM演出地點演奏廳主辦單位演出人員古典玩家 Classical PlayersMOMO登登BABA洛克洛克 When Mozart and Bach in ModernWhen Mozart and Bach in Modern Musicland.Musicland.演出曲目約翰凱吉:第四、五號奏鳴曲 取自為預置鋼琴的 奏鳴曲與間奏曲喬瓦尼蘇利馬:悲歌為大提琴獨奏 (選段)喬治阿培爾吉斯:忠誠由一個男人注視著的豎琴獨 奏 (選段)約翰凱吉:四分三十三秒為任何樂器或樂器組合赫爾穆特拉亨曼:刮葫為鋼琴獨奏 (選段)路易吉諾諾: 受苦難的,安詳寧靜的浪潮 為鋼琴與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