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小说教学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70488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谈小说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浅谈小说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浅谈小说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浅谈小说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小说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教学中的三重境界小说教学中的三重境界江苏省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 张燕红(214121)优秀小说的作者总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转换时空,变更视角,自由地调动各种手段, 或逼真地摹写,或合理地虚构,多方面地展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多角度地揭示人物之 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因而小说就以波谰起伏 的情节、生动感人的个性、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而吸引了广大读者,比起诗歌、戏剧等艺 术形式,小说更贴近生活,更直接影射人生,因而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们执教小说, 不仅要让学生在感知、领悟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辨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各种手法及 其效果,更要驱谴学生的想象,唤起

2、学生与小说中人物的共鸣,获得审美的享受。通过小 说教学,引导他们发现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改变人的精神,从而促 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推动历史的进程。我把小说教学归纳为三层:人物分析、情感体验和审美评论。即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 挖掘,让学生心同此感,从自己的圈子束缚中摆脱出来进行道德的评判、理性的分析,从 而提自身的审美素质。下面就结合课文具体谈谈。 (一)人物分析。人是万物之长,它复杂矛盾、丰富生动,说不尽、道不完。小说所刻 画的成功人物形象大多是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简单地以一种模式、一种思想来规范人, 就会变得千人一面、异人同声,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训。同样,用帖标签式的方法对

3、人物形 象加以肢解,也只能是对文学的亵渎。我们曾有过“高大泉”式的英雄形象,他们没有人 起初的情怀,处处体现出一种固定不变的观念,他们的语言行动不是内心世界的体现,而 是一种绝对观念的体现,这样的文学只能夭折。因而,带着这种思想规定人物形象的“好” “坏”也注定要失败。 红楼梦人物的丰富性乃因它打破了由来已久的“叙好人完全是好, 叙坏人完全是坏”的传统格局。因此,教师在分析人物时,一定要挖掘其丰富的内涵,既 使学生看到人物真善美的一面,也不忽视人物的缺陷与不足。 如孔乙己这人物,就不能简单地以“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来规定他,他的性格 不是单一的,他既有迂腐和琐碎的一面,也有善良和正直的一面

4、。他身上表现出许多无价 值的东西,但也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人们揭发他“偷书”的底细时, “孔乙己便是涨红 了脸,额头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既写出他的 “偷书”的“罪过” ,又灵活现写出他脸红,在辩白中又承认了自己的偷窃,提示他性格世 界中不洁白的洁白。同样,阿 Q 这个形象,以一条精神胜利法的基本主线贯串,他“有时 表现出农民的质朴,有时又表现出游手之徒的狡猾;他时而自尊,时而自卑,时而自负, 时而自轻;时而不满权势这对他的凌辱,时而愚弄比他更弱的弱者;他拥护“男女之大防” , 却又向吴妈求爱;他鄙薄城里人,却窃笑本庄人没有见过城里人的煎鱼。他曾经很保守,

5、 凡是不合本庄传统的,都被他视为异端。然而辛亥革命的浪潮卷进他的村庄时,他也起来 “造反” “革这伙妈妈的命” (刘再复性格组合论 ) 。阿 Q 性格的丰富内涵不是三言两语 讲得清的。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他性格中有许多的民族劣根性的东西为我们所不齿;但又 是受害者,值得同情。又如守财奴中的葛朗台,他是吝啬鬼,在金钱方面极欲占有: 除占有金子,再没有更大的幸福了;除损失金子,再没有更大的痛苦。在这方面他是可恶的,是应该被唾弃的,是失去了一个父亲的资格的;但他又是可怜的,他只是金钱的异化 物,是一只被金钱围裹着挣扎的困兽。类似的例子在文学史上举不胜举的,大凡熠熠生辉 的人物形象,都由于他们的丰富复杂

6、、内涵深刻的性格而让读者折服的。 红楼梦中的王 熙凤,她巧于心计,心毒手辣,杀人不见血,可又会甜言蜜语,长得一付好身段而招人喜 爱。她美丽,但毕竟是“蛇” ,被何其芳称为“美丽的蛇” 。她是很风趣而有魅力的人物, 但又心怀屠刀,是“鬼魅般人物” (王朝闻) 。 项链中那个女人,因为极其爱虚荣,舞会 上出尽风头,心理上获得巨大满足,而爱虚荣(借项链)又决定了她最后贫寒俭朴,脚踏 实地。 这样,让学生从人物的无限丰富性、性格的矛盾性去挖掘人物性格的深层意义,明白 丰富的性格才是真实的,还要让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发展中透析出一定的理性认识,而这个 前提则首先是一种感情的投入,与主人公同甘苦,共患难,即同

7、主人公进行灵魂的洗礼。 (二)情感体验。这个过程既是情感的投入,又是站在超然物外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理性 的把握。鲁迅先生写了不少的作品,目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哀”与“怒”成了 我们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主要感情线索。 祝福中的祥林嫂,她被荒谬的野蛮的封建礼教 三大绳索所束缚而产生种种幸,值得同情,但又只会去“捐门槛” 。迷信加速了精神的崩溃, 又体现她愚昧性格的必然结局。又如孔乙己是个可悲与可笑融为一体的任务,泪与笑在作 品中同时存在,笑使泪更加浓烈,喜剧因素强化了悲剧色彩。他自身便是一对矛盾,是唯 一穿着长衫而站着和就的人。他已被社会遗弃,以成了读书人的异化物,但他并未意识到 这一点

8、,仍以读书人自居, ,强撑士族的架子,是可悲而可笑的两种不可调和因素的有机统 一。在别人看来他是多余人,是非人、贱人。而更可悲的是他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悲惨,还 以为自己的悲惨,还以自己比别人多懂一些“之乎者也” 、多一件长衫而自耀。因此,我们 的“哀”与“怒”就有三层:他本身是悲剧,是“哀”的;而自身又不知道自己的悲剧, 是可“悲”的;他还要炫耀这些悲剧性因素,这令我们应该“怒”了。 就情感体验而言,还可以有很多种,如“爱” 、 “美”的情感。但无论哪种情感,真心 诚挚是一切的基础,儿童的可爱在于他纯朴天真,毫无掩饰。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 形象所以生辉,关键在于他心灵中的“真” ,他盼望着他

9、叔叔。当面对衣衫褴褛的水手时, 他还是多给了于勒十个铜子,体现了孩子的真诚美好的心灵空间 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即“参与”了人物活动,进入了不得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 “心为物役”的自发阶段。要进入自觉阶段,即有意识地对人物进行评判,还要进入更高 一层,即审美评论。 (三)审美评论。有的美学家认为,真正的审美过程是忘我地进入角色,我与角色融为 一体, “我即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即我” ,看完了戏或小说,感情得到释放,审美活动也就 此结束。我认为,如果仅仅这样也许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对作品进行一 番道德的美学的评判,应该在灵魂的煎熬中,从人物的性格历程中得出必然的结论。倘若 不是这样,

10、我们的教学就流于表面的情感纠葛而失去深层意义。就审美评论而言,可以归 纳出很多审美的美学观点,这里,我主要选讲两种:人性美、悲剧美。 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心理发展,体察人性的光辉,而又意识到人的活动常常受到限 制,人生总有许多遗憾与不足,一帆风顺、没有波折的人生是淡然无味。长期以来, “人性” 一词总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其实人的许多情感并未泯灭。如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个写了一个红军女战士和被俘的白卫军官在孤岛上产生了爱情。本来他们是一对矛盾,但在 特殊的情况下人性占了上风,产生了爱情;但人性也非绝对的,当白匪到来时,她又开枪 打死了中尉,而后又号啕大哭:“我的亲人啊,我那病还没好的人啊!我那蓝

11、眼睛的 亲人啊!”真实地展现了人性美的光辉。悲剧美更会震撼人心。如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 海 。老人单枪匹马钓到一条大鲨鱼。但别的鲨鱼尽想同老人分享这美餐。于是老人与鲨鱼 展开了大战,当他返回岸边的时候只剩下了鱼的残骸了。最后他失败了。但它是美的,美 就美在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最后胜利的信心,即使最后到了失败的关口,他还在高喊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有了这样的审美 心理,就会冷静地对待悲剧,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心理机制,不至于动辄对生活悲观失望, 长叹短吁,因而就达到了一种理性的高度。当然,生活本来就不是风平浪静的,有矛盾, 有失败,当然也有悲剧。要达到

12、这一层并不太容易,正如王国维所论述的人生三种境界的 最高一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爛珊处。 ”达到这种境界,才可能 真正去生活。如果我们没有理性的冷静,便会被作品的主人公牵着走,这样就逊一筹。长期以来,小说教学被一种模式所困扰:介绍时代背景,粗暴地固定在一种(或几种) 有对立的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浅尝辄止,使学生落入简单的判断中。我们教学时应抓住人 物性格的丰富多样性,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与人物进行交流,真正认 识到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本质区别,净化灵魂,升华思想,真正学会做人,即:做一个真正 意义上大写的人,不粉饰,不做作。把小说教学与培养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使小说教学有 的放矢,真正做到“寓意教于乐”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张燕红 女 1967 年出生, 江苏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讲师 , 无锡市职教语文研究会理事,锡山市教学新秀 ,无锡市优秀共产党员。 1988 年 8 月参加 工作 ,一直从事职教语文的基础教学工作,曾有多篇论文见诸省级刊物,代表作有: 供材作文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 语文多媒体教学 、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等联系电话 0510-893702513961895268 通讯地址:江苏省无锡市东降镇周新中路 92 号 邮政编码:214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