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9119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南阳油田第一中学 一、课题背景一、课题背景1 1、课题的提出、课题的提出2008 年秋季,河南省普通高中开始实施课程改革,这是 2004 年秋季开始实施的初中课程改革的继续、发展、深化和升华。与初中课程改革相比,高中课程改革具有站位高、理念新、全局性、全方位的特点,改革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内涵更深、力度更大,改革的难度也将会比初中更大。江泽民同志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说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也是课程学习领域中必修学分的领域

2、,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和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该领域特别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独特的探索价值和育人价值。2、概念的界定概念的界定社会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劳动技术教育” 、 “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力图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或由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统摄研究性学习、

3、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二、课题目标二、课题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油城,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重构校园文化,确立 “以学生为重心”的管理目标,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中去。逐步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养

4、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层面学生可以自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一般不少于 3 人,可以请一位老师或家长作为辅导员给以指导。学生要将小组活动的计划和人数及安全注意事项在活动前分别报告班主任和家长。班主任和家长要做好相关的协调和安全教育工作。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高中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

5、生的多元(差异)发展。教师层面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平等中的首席) 。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学校层面探索一条符合油区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重建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2阶段目标及主要内容(2008.122009.9)从高一年级开始试验,以“人与社会”为主题,适当加入人与生活、环境的内容,全面启动综合实践活动。从中探索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社区科技文

6、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拥军拥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板报宣传、科技活动、科普活动、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第二、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如居民小区的公共卫生;油区交通秩序维持活动、油区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等。第三、志愿性的活动:如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中小学生假期活动辅导、支援附近农村农忙等。(2009.92010.1)修改和完善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高二年级以“人与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高一年级继续全面实施,做好高三年级的相关准备。(2010.22010.7)构建适合我校高中三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课程体系,全

7、面启动全校以“人与社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使高一到高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个系列,成为一门必修课程。三、课题的内容以及实施与管理1、课题内容的组成及管理课题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课题程管理1、信息技术教育全员培训与特长学生培训相结合电脑小报、网络访谈、网页制作学科教学与之整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每周 1 课时(同时增加主题活动课时) 2、劳动技术教育摄影技术普及、创作、服务师生摄影故事创作自行车修理、服务师生、社区服务科技创新大赛花卉栽培 其它每周 1 课时(同时增加主题活动课时)课程管理处、学生工作部指定领域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走进敬老院(调查、服务、宣传)走进德育基地(实习调

8、研)走进社区(服务、宣传)每学期 23 次(弹性课时)学生工作部、课程管理处、综合服务部信息技 术教育劳动与技 术教育研 究 性 学 习社区服 务与社 会实践4、研究性学习根据新课标安排的各科目标而定每周 2 课时课程管理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 每学年各 1 次1、校传统活动法制教育系列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切入每学期 2 次以上2、班团队活动入团仪式系列活动争做合格中学生活动油田高中学生形象讨论活动其它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结合,每学期各一次,包括每周一的班会课学生工作部、课程管理处、综合服务部非指定领域3、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其它每二周 1 课时排

9、入课表课程研发处2、课题的实施方式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跨班级活动、跨年级活动等)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不同主题、不同场合同时开展活动,主题有分有合,活动有分有合。活动地点(校内、家里、社区等)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结合)教师工作量计算3、课题内容的整合指定领域四块内容的整合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四块内容既可以相对独立地设计和实施,也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或项目,以其中某一领域为切入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将四块内容融合在一起(如图) ,这种整合化的实践活动可以作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样式,也有助于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的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内容与指定领域内容

10、的整合可以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学生间交往活动等某一领域为载体开展我校社会实践活动,以体现学校的课程特色。各学科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可充分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素材,使之延伸、提升、综合、重组为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必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和拓展,提高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整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必将走进学科课程,并与之融合为一个整体。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可以交错进行。4、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准备阶段(2009.2)方案引路:制订社会实践活动课题实施方案(试行稿) ,以方案指

11、导活动。课题带动:成立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课题组,以课题带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领导:成立以学校校长、书记为组长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加强课题的实施与管理。形成校长领导、学生工作部负责、年级为基点、班级为主阵地、社区共参与的实施与管理体系。师资培训:邀请专家作相关知识讲座,充分利用和积极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相关经验,对学生、教师作必要的培训。确定主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并公布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课题。导师组成: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各班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各任课老师相协调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导师组(每组 23 名导师) ,并尽可能使学生选导师(公布全校教师的

12、地点、电话、特长) ,选课题,自主组成课题组,同时聘请家长、社区专家为校外辅导员。通过校园网、南阳市网上家长学校、校信通等方式获得专家指导。实施阶段(1)学生工作部负责开发实施(全校性活动) ,课程管理处负责课题管理、设计的内容。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题切入,适当整合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如敬老院、德育基地、社区等) 。以学校传统活动为主题切入,整合其它领域(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文化游、法制和交通安全、传统节日纪念、班团队活动、文明礼仪等) 。说明:两块内容每学期 12 次,有计划、内容、成果。(2) 、课程管理处负责开发与设计综合主题类活动,教研组、年级组具体实施的

13、内容(立足年级、班级、小组活动) 。以“新视野”活动切入(如体育、航模、摄影、文学社、器乐社团等) ,开展相关综合主题活动(跨班级活动) 。以研究性的综合主题活动切入(学生小组可选择学科素材类、项目设计类、课题探究类、兴趣活动类等)整合其它领域(班级分小组活动) 。说明:第块内容每周一次活动,两块内容体现主题有分有合,活动有分有合。(3) 、课程研发处负责开发设计与实施,课程管理处负责与学科有关的内容。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切入(如咨询、辅导、活动课程) ,开展年级、班级、小组和个人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其它。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教育按计划排入课表,同时也实施弹性课时,以便实施相关的综合性的活动(见实施

14、内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走进敬老院(三月份) ,走进德育基地(四月份)走进社区服务、宣传环保(五月份) ,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研究性学习。学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自由组成课题组,并选举课题组长,填写活动实施计划表、活动情况记录表、导师组指导意见表、活动评价表、活动成果汇报表(附实施量表) ,导师组负责对学生课题组的指导与监控,在活动之前,各小组须将活动的详细安排报导师组,由导师组填写指导意见表。每次活动结束须填写活动情况记录并上交导师组。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活动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及体会。四、课题有关活动的评价1、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

15、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家长、地方和社区。评价对象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及家长社区评价、评价主体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评价内容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同时更关注全过程的评价以及过程评价的及时性,及评价的多次性。2、对学生的评价突出过程、注重体验、关注情感、重视态度,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如有成果最好(专利) ,但不作为评价的普遍要求。3、建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成长记录袋” ,全面记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并和评优、评三好学生相结合。4、从考查学科入手试验考试评价的改革。如期末考试成绩中 10%的分数为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

16、成绩,积累成功经验后向考试学科全面推开,以从评价机制上激励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5、对教师的评价,一方面侧重于对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和指导;学生的资料包的整理,成果展示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另一方面看是否有课程的整合能力及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6、课程成果交流包括各种实施量表、学生资料包、展板、课件、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展示与研究。五、课题实施的组织机构1、课题组: 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课题领题人:孙艳利组 员:沈端午 肖文庆 杨建新 金峰 以及高一年级的班主任2、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王海云 闫胜彦副组长:周天祥 薛福谦组 员:刘耿 吕红伟 尹大俊 韩忠民 刘毅 黄金明 刘大可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德育目标的研究的实施方案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第一阶段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一、课题背景2008 年秋季,河南省普通高中开始实施课程改革,这是 2004 年秋季开始实施的初中课程改革的继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