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规则_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_述介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569021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规则_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_述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_规则_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_述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_规则_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_述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规则_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_述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规则_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_述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语言学?第 12卷 2010年第 3期 279- 281页, 北京? 规则、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 ?述介*B. Vaux,A. Nevins编于辉?规则、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 ?(Rules ,Constraints ,and Phonological Phenom ena)由 BertVaux和 Andre w Nevins主编,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8年出版。本书包括一些著名音系学家的最新研究,涉及对一些音系现象和语言理论的本质讨论。对于各种不同音系现象究竟源于规则还是制约条件, 从认知角度, 音系与语法的其他部分如何交互作用, 以及当前音系理论的一些普遍问题,两个不同理论体系的支持者

2、有不同的价值思考,并有足以颠覆对方理论机制的深入辨析。全书共 8章, 每章由不同的音系学家执笔,既有对宏观问题的讨论,也包括对具体问题的细节分析。整体内容适合音系学专业读者, 同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第 1章 绪论, 由 Vaux和 Nevins共同撰写, 题为 !序言: 音系理论中规则、表征和制约条件的分工 。作者在这一章提出本书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以规则为基础的音系模式和 OT 模式对同一音系现象有不同的诠释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与问题, 比如以规则为基础的音系模式可以成功地处理单层次 OT 无法解释的音系不透明现象和循环效应,而以制约条件为基础的 OT对排序

3、矛盾、过度运用等的解释则是推导模式难以比及的。值得一提的是, 作者通过对规则的排序、层次与循环、规则的反复运用、音段和超音段现象的词汇表征等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 把整部书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既有对每一章内容的简要介绍和评价,也有助于读者对全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第 2章 Vaux的 !为何音系成分必须是串行的并以规则为基础? 是该书中最为全面地对两个理论框架进行对比的一章。Vaux首先总结了 OT发展过程中针对串行推导模式提出的一些问题, 比如普遍性范畴、共谋、阶乘类型学等,这些都是 OT 模式自认为较之推导模式的优势所在。但作者也指出 OT 对这些问题不过提提而已,OT 的支持者从未对此做过

4、详细的分析与论证, 与此同时 OT 模式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却避而不谈或从不给予正面的回应。据此,Vaux对经典 OT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对比串行推导的分析方法,比如,OT 不能解释反阻断排序引起的音系不透明现象,由于反复和循环效应带来的层面间不透明现象 (以 Abkhaz重音系统为例 )更令 OT束手无策;OT不能解释所有范围内的可选性效应,特别是与反复运用交互作用的 !局部可选性问题 (如 Warao的唇音浊化 );现有的 OT 操作虽然可以通过修改处理相关的非自然或例外的音系现象,但却是以放弃其核心理念为代价(Uyghur增音为例 )。基于 OT 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Vaux在

5、结论部分提出应该放弃目前在279本刊网址: http: / /www. ddyyx . co m*本文初稿承蒙张洪明教授提出诸多宝贵意见, 谨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音系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并行处理模式而代以串行有序推导。第 3章 Odden的 !规则应用的排序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这篇文章很长, 材料丰富, 分析到位。排序是经典生成音系学的基础和核心, 在从底层到表层的推导过程中, 由于规则的相互作用有时会形成音系的不透明现象,这是人类语言存在的普遍现象, 但对于 OT 来说却是难以充分解释的问题,这是因为 OT并没有任何针对底层或中间层面的限制和制约, 输入- 输出映射似乎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 O

6、T的研究历程中,曾经提出一系列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Odden在这一章探讨了 OT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提出的一些主要的理论机制和研究方法,如层面 OT、和应理论、合取制约条件等,旨在说明这些研究方法是否可以真正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及是否优于推导模式的解决方案。首先,和应理论会违反传递性 ( A B,B C但同时 C A),规则排序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其次,OT 模式中用来替代推导的双层制约条件、合取制约条件和抽象操作范畴也均存在各自的问题,不能充分地分析连读变调、元音弱化及与形态作用的语言材料。此外,OT 语法同样会产生 DY 推导 ( Duke - of- Yorkderivation , 即结构被一条

7、规则改变后又被另一条规则恢复 ),制约条件并不优于规则的排序。显然,Odden的研究基调倾向于推导模式优于 OT模式。第 4章 ! 重音#增音交互作用讨论重音和增音的交互作用。重音的指派通常不考虑所插入的元音, 形成重音模式的不透明现象, 这一现象显然支持音系的多层次推导。但本章作者却提出一个对应模式,采用两类制约条件避免所增材料获得重音即, 不允许插入的音段处于韵律的显著位置和要求范式之间的区别最大化。讨论的材料包括四种:Selayarese借词 (主要重音音步的建立用来避免所增元音出现在音步中 )、阿拉伯语 (不同的重音模式是为了使词干形态特征的区别最大化 ), 庆尚方言借词和 W inn

8、ebago词汇 (所增元音避免出现在音步的中心成分位置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说明串行推导模式对这些材料的处理既不必要也不理想,OT 的解决方式反而简单明了, 进而证明 OT在处理某些音系现象上的优越性。第 5章 !重叠的经济性处理重叠问题。作者 Idsardi 和 Rai my对比了对应理论和此前Rai my提出的音系模式,Rai my的模式与 OT 最初的包含理论有一定渊源关系,但采用线性和回环的方式,对表征的复杂性有自然的评估标准, 通过回环手法获得重叠的最简表征。而对应理论允许词基和重叠部分的任意和过度映射,并允许多个表征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 为重叠的表征提供大量的分析可能性。儿童在语言

9、习得的过程中为了选定正确的形式, 需要额外分析大量的可能形式,因而, 分析的手法并不经济,计算的方式也不合理,并且不具有心理现实性。Rai my的模式理论上仍是对以规则为基础的生成音系模式的修订,这一模式在处理重叠问题时较之宽泛的对应理论有较多的限制,输出的结果更为经济,也正因为如此, 两位作者认为这一模式处理重叠问题更为合理。K iparsky所写的第 6章!芬兰瑞典语中音节的重量: 分层优选论中的对比讨论芬兰瑞典语中的音节重量问题。芬兰瑞典语与瑞典语的其他方言相比, 音节结构更为复杂多样,不同音节结构重量的分布不但受语法因素的影响,还受末尾辅音的制约。西部和芬兰瑞典语音节重量的区别在双音化

10、问题的分析上一直颇具争议。Kiparsky在这一章采用分层优选论对这一问题作了重新分析,分层 OT认为制约条件在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等级排列, 词干、词和280当代语言学句子分别受 OT 制约条件子系统的限制,两种方言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实际上是标记性制约条件在后词汇层面的不同提升,音系不透明现象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解释。Kiparsky的研究思路实际上是把生成音系学的理念融入 OT, 对材料的解释也很漂亮。但是, 在分层 OT提出伊始, 就有学者指出词汇音系学发展起来的层面间具有的理论制约性不可能在分层 OT 中得到实现。而且在 OT框架中融入词汇音系学的理念,也就相当于在并行处理模式中加入了推导

11、的因素, 而这恰恰抛弃了经典优选论当年用来立论的一些基本操作要领和方法原则。第 7章 ! SPE扩展: 表征和受不完形结构驱动的规则 同样探讨规则的运用,但与前面第 2- 3章的角度颇为不同,Fra mpton提出了一个规则反复运用的模式,模式是对以规则为基础的经典 SPE的扩展。这里规则的运用受它所施用结构中不完形成分的驱动,作者运用这一模式对音节划分和音步结构做了详细的探讨,包括为数不少的个案分析,展示了修补规则和制约条件对重复音串的交互作用。Frampton的模式同样并没有对规则和制约条件的实质作比较和分析,但是在这个以规则为基础的模式中, 制约条件是不可或缺的,制约条件对于触发规则的运

12、用起着重要的作用。第 8章 !不采用制约条件限制学习过程 同样对两个理论框架作了对比,并进一步提出音系研究是否需要制约条件。Reiss对语法内部不可违反的制约条件、作为 OT语法构建基础的可违反的制约条件及规则和制约条件的区别作了详细的探讨, 认为制约条件并不属于语法系统, 也不能简洁地反映语言的直觉。作者详细阐述了 !强制非曲线原则,认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需要设定这一制约条件, 也连带讨论了音系研究历史上设定的一些制约条件, 作为进一步的佐证材料。由此得出的结论为语言学理论应以规则而不是制约条件为基础,人类语言的语法包括规则而非制约条件。优选论自提出后, 其理论模式和研究理念

13、在音系学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音系学界的主流理论。那么这种以制约条件为基础的并行处理模式是否真的可以取代以规则为基础的生成模式,在?规则、制约条件和音系现象 ?中,两个阵营的学者通过对当今音系学领域许多核心问题的探讨对两个体系作了详细的比较与评价,语言材料丰富, 内容翔实,并且不局限于材料的分析, 有各自的价值思考。整体上看,全书对两个理论体系的价值判断, 批评 OT, 倾向推导模式的更多一些, 当然对 OT的批评并不能说明以规则为基础的推导理论没有缺陷, 这里的问题是优选论是否就是解决音系问题的正确理论, 对 OT的众多修正方案是否可以真正解决 OT 在理论机制和方法论上存在的问题。通过阅读本书, 读者会对两个理论体系有更近一步的认识,当然具体哪一种模式更适于音系分析,还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整部书总体布局合理,对相关现象的讨论也比较清晰、全面,书后另附有人名、主题和语言索引, 方便读者阅读和查阅。作者通讯地址: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4号 南开大学文学院 E?mai: lyuhui2006 mai. l nanka. i edu. cn2812010年第 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