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自然灾害下企业的融资管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69064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0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自然灾害下企业的融资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突发自然灾害下企业的融资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突发自然灾害下企业的融资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自然灾害下企业的融资管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7 7 5.00?.3期+一,结合受灾实际情况筹集资金。受灾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筹集资金,不能过分地夸大企业的损失,过度 盲目的筹集资金只会 加重 企 业的财务负担。同时也不要 为了所谓的 声誉低估企业 的损失,只通 过 自有资金硬撑,这样容易造 成资金流 通困难,使持续 经 营举 步维艰。企业 应根据遭困受的实际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额,开展筹资活动。+二,在筹资方式之间做好平衡。受灾企 业应根据企业 的需求筹集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平衡债务类筹资和权益类筹资,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提高企 业资金 的安全性,维持企业的正

2、常经营。+三,增强内部融资潜力。自然灾害是暂时 的,但其影响是长远 的。受灾企业不 可能完全依赖外部融资生存。所以,提高企 业 的盈利能力和现金获取 能力,增强内部融资潜力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企 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财务决策正确性,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本成本,搞好灾害预防,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稳步拓展市场,控制好信用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 度,认真研究系统风险,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三、经验、教训和启示提要)资产减值是反映 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相关信息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资产减值相关规定,时 如何解决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

3、些思考。地震等 自然灾害可以检验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性,人员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而检验企业 财务制度、系统的科学合理性,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重新设计和完善企业 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人员责任制度。企业重新制定的财务制度要体现突发灾害下 企业 应急财务处理 的机制,使企业应 对突发事件时做到有条不紊。新设定 的内部控制和人员责任制度要做到科学合理,在突发自然灾害下使企业的财 务系统能够迅 速应 对,人员各尽其责,资金科学合理地运用。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设立突发灾害应急基金和应急处理部门,使企业的财务系统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在再次发生自然 灾害时能够迅速地协调人力、物力、财

4、力,降低自然灾害对企业的冲击,更好地维护 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保持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作者 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编辑思思一、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一,资产组如何划分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资产减值中规定,企业可以按照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虽然会计准则给出了资产组定义,即“企业可以认定 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 金流人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的资产或资产 组产生的现金流人”。但是在实际运 用过程中,资产组 的 划分存在如下 几 个 问题)首先,资产组只是 定性划分,没有定量划分。企业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方法不同,划分标准不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也就不同,这就导致了人 为操作的可能。其次,

5、会计人员素质达不到分析资产组 减值的水平。尽管我国的会计人员每年都参加 继 续教育,但是会计人员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学习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还是未 知数。采用资产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 会增加 企业 人 力、物力等方面的成本费用。第三,现金流量 预算编制难以实现。当前,我国上市公 司很少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 预算的习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 对 现 金流量 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通 过资产组考核企业资产带来的现金 流量,恐怕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二,资产不能转回将造成资产信息虚假。新会计准则中规定 有些资产既有减值核算,也有增值核算,然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却只能减值不能转回。这使一部分资产在财务报告中的状 况 是真实 的,但当资产价值上涨时,却因为资产减值不能转回,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由于这些增值资产在使用 过程中通常是长期的,增值空间和时 间都比较大,一旦到期转让将会产生巨大收益,这种处理方 法更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不符合配 比原则。+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企 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交易性金融资产 的公允 价值、长期股权 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 企 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其中,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固定资产 的可收回金额在一定 程 度 上依赖于会计人员 的困52 .0 0 ?.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