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68940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8;?、质疑? ;=?8 ;?、设疑? . = ?比?、释疑? 二 = ?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方法、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关键词见疑质疑设疑释疑在课堂教学中9设疑是最常用的教学技巧之一。虽然近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9但教学中恰当的设疑9仍不失为一种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无论是检查记忆,或是获取较深的知识9设疑往往能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疑得法,同样可以实现许多教学 目的。其中至少包括149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和查明学生未知的知识。9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和

2、集中注意力。79帮助学生组织和解释学习材料9突出学习重点。69作为复习的手段9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9揭示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对某一问题意见的异同。9用以诊断和评估教学。一学起于 思,思源于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开始的。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对前人 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及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无不具有大胆提出疑间的精 神。无数事例说 明9提出问题是科学家发现的起点。从有疑到解疑到创新,这正是事物发展 的客观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诱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难,进而大胆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根据学 生的实际?如知识水平、生理年

3、龄特点、个人性格气质等?有意用也 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激本文4556年月收到。第7期吴东海1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尽可能创设问题的情景和氛围,引导学生逐步解疑,使学生在探索 新知识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 , ? ; 4 = =? ; ; 49我提问学生1 ?卿 ;?以妇 ? .; ? 、 由此前,学生只知道“ ”是“山峰”的意思,所以,没人能回答出来。于是,我叫学生结合课文注解查字典,很快便有人查出“卿”其中的一个意思是1 ;闪,+ =。: ? ;.? 9并用英语回答我的问题13 .; =,;?;污 ; ”; ? 我立即给予肯定并要求学生根据这一词

4、义造句。于是,学生便在课堂上造出了许多不 同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9,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这比教师单纯地去传授知识,显然是更为重要的。在一般情况下9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往往不能自觉地产生9或且会因故发生转移而叫断。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提 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9即所谓“设疑”。因为“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才有究,有疑才意味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讲%, ?; +第47单元的腼0? 4 4寸,涉及到儿 个情态动词的用法。这几个情态动词学生在中学时已经学过,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他 ? . 已掌握并且能够运用,因而缺

5、乏学习兴趣,也就是说9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求知欲已经中断。这+才,“设疑”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1. . ; 1,.= ? . ?.=; ?. =和用 ?幼 有什么 区别吗这一问,犹如在平静的湖水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了学生思考的涟漪。经过一番争论,有的说没有什么 区别,有的则说有区别9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我没有立刻给学生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在黑板上写下这样儿 个句子149; ?. = ? 、 . ?. =; ?.飞一4?.飞 .=、 .979 ? ?引 =.、 ,. 969 !? ?乡. 9经过一番引导学生终于感觉出 ? . . 比; . . ?. =语气强9有时带有责备或督促的意

6、味。由此,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便进入了更深的层次。显然,适时地进行设疑,可以重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毫无疑义的。我国古代不少学者都强调过设疑的重要性。如朱熹就说过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张载也说过,“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9设疑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考虑在授课时,学生会产生哪些疑问,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为他们提供解难释疑的锁匙,等等。只有事前周密考虑,设疑才有可靠的保障,需要时即可“信手拈来”。总之,见疑 ? : ?匕 ; ?、质疑?; = ?8 ;?、设疑?.=?8;?、释疑? 14

7、 4 =?;?应该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洲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556年二设疑的方法与步骤预习思考、见疑质疑设疑教学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9独立思考。通过预习,赢得学习的主动权,知道 自己哪些问题未弄倾94哪些是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9必然会碰到难点、疑点9这徉疑 问便自然产卜了。带着, .题听课9效率必会事半功倍。教师在授课前弄清学生疑难之所在9亦得到了教学的上动权9讲课就能突出重点9设疑就会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如英语精读教学就可以从教材的 内容到形式9从词、词组、句子到谋篇布局,从写作技巧到修辞手法9让学生先顶习思考9从而发现疑难、提出问题。9启发诱导9设疑激

8、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难问题收集后9引俐仄教材知识上、智力上、情感上或思维上的内在因素9有针对性地设, . . 1启发性的问题9诱发学4几思索探 讨。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1“你提出他能理解的问题9让他 . 自己去解答。要做到1他们知道的东西9不是由于你的告诉9而是由于他 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徉或那徉的学问9而是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听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9尤其是对教材中的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可通过设疑启发学生着重探讨,从而获得自我解惑的能力。必须指出的是9设疑必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刻苦钻研9深入思考,“跳一跳”刁一能摘到“桃子”9才能得到答案。太浅的问题9只会

9、出现课堂上表面活跃9也可能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而高难度的问题9学生又难以回答9这都无助于思维的发展和兴趣 的培养。只有以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训练学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9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9并使之融汇贯通9进而 川厂解决疑难。79分类整理,解疑释疑教师把学生经过讨沦仍不得其解的易口庄问题分类整理后,对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解疑释疑9给学生一个明确而又有说服力的答案,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因为通过质疑和设疑,学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在思考问题,神经中枢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之中,此时学生的求 知欲是最强烈的,如不趁热打铁,及时释疑解难,教学的连贯

10、性就会中断9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受到冷落。因此9教师最好能先准备好各种问题的答案9并鼓励学三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对那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9即使是不严密或不完善的,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9切不可“一棍子打死”,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上是英语课堂教学中设疑的儿个步骤,它们虽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点,但又是紧密相联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那么9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科学地设疑呢第7期吴东海1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设疑的具体要求49不能脱离教学目的、要求,随心所欲地乱设疑。教师在每堂课提出的问题9都要有一个中心9要为一定的教学 目的服务。9设疑要有严密的逻辑9条理清楚9环环相扣9力求将问题提得巧妙

11、。有趣味和启发性9避免枯燥呆板的设疑。79设疑要难易适度。那种只需重复一遍书本知识便可回答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把疑难问题 设在学生知与不知的“临界点”上,这样才有利干调动学生解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9要讲究科学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避免那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易于导致学生的思维进入“误区”或难以抓住要害的问题。/9要循循善诱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9但不能暗示,要 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给学生留下争辩的余地。9设疑应目的明确9言简意赅9川词准确。不要故弄玄虚,一个本来并不十分复杂的问题搞得深奥莫测。9应以愉快从容9谈话式的态度提出+司题。这对于引导学生进

12、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创造解疑释疑的良好气氛9同洋是不可忽视的。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提出+可题开始的。有了疑问9就会产生好奇心9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如司题。中外科学史告诉我们,掌握知识,发现真理犹如深山探宝9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敢于登攀的人,刁能有所发现9有?沂收获。那种篷事遇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9惑而不疑的人9是永远不会有所发明和创造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9不仅能增强吸收知识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分析. 8 +题和自我解惑的能力9使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道理恐怕正在于此。毋庸置疑9设疑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片 9但它毕竟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手段9因此9若能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运川,定会相得益彭9取得更好的效果。注4朱子语类卷4 4义理7爱弥儿刁+ 击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